俞曉建
概念的準確定義是:關鍵是指科學領域研究的對象和基本表述。小學數學概念的關鍵是基本的數量關系,基本的規律和表達體現在數學符號和術語的準確定義上。小學數學課程概念教學的關鍵包括講授概念和概念的拓展拓寬。利用小學生的學習方法構建適合學生的概念學習法,有利于改進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對策。在學習數學的學科活動中,學生形成了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一系列數學概念,這些數學概念成為顛撲不破的真理,有必要回歸數學教學的實踐課堂進行檢驗。在這個環節中,數學概念的發展變化又是不間斷的,恰恰是發展和變化的這些概念,使學生在認知能力上不斷完成“同化”和“適應”,不斷重組和優化認知結構,學生思維獲得發展和進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準確把握概念的主要差異,全面呈現建立概念的全過程,進而幫助學生對概念真正理解。
一、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展示概念生成過程
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基于經驗的積極創造的全過程,小學生的思想處于實際表現階段。他們對概念的理解是建立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的。因此,在數學課堂的概念教學中,教師必須給予學生實際操作的機會,培養學生充分的動手能力,概念建立的全過程呈現在動手實踐操作中,讓學生真正體驗數學概念生成全過程的形象和特征,并充分呈現其概念生成、發展的全過程。個性化這一定義的過程需要讓學生全程經歷,讓學生自主創造,真正理解基本概念。
例如,在教學“米、分米、厘米”的數學概念中,老師可以將準備好的多根不同尺寸的小棒子發到每小組,分別是1米、1分米、1厘米共三根,每組都是這樣三根長度不一的小棒子。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讓學生親自摸摸不同棒子的真實長度,然后讓學生用1分米的棒子量1米,看其中能量出幾個1分米;用1厘米的棒子量1分米,看其中有幾個1厘米。在“毫米”的課堂教學中,用刻度尺上的標注數字數出1厘米包括幾個1毫米。同理,“千米”在課堂上教學也可以用類似方法,老師可帶領學生步行,看1千米的距離是多少。這樣,手和腳,眼和腦相結合,學生不僅能親身體驗概念,而且還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尋到概念的原始形式,能幫助學生把握概念的本質。此時,概念獲得的全過程就是學生自主創造概念活動的全過程。原來抽象的數學概念在學生手中獨立創造,概念的生成更直觀,概念的獲取更生動。抽象的概念一下就形象起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會越來越深。
二、展示概念抽象過程,滲透獲取知識之法
根據概念的限制性,我們可以逐步將一個外延較大、內涵較小的概念轉化為一個外延較小、內涵充足的新概念。概念限制過程是高度抽象的,它著眼于已有的概念,獲得新的概念依托引入新的特征或標準,為新概念變為原有概念準備充分條件。概念限制全程不僅體現了概念逐漸抽象化的全過程,而且滲透給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
如理解概念“因數”“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等過程。考慮到學生認識的規律性和常識的思維管理體系,教師先引導學生對“因數”概念進行了解,然后學生求出一些數的因數。在此基礎上,可以將兩個數或更多數的因數找出來,其間共享之因數即為“公因數”。概念的限制使我們得到了“公因數”概念,這是因數概念縮小外延后獲得的一個全新的概念。同樣,大家又一次縮小了“公因數”概念的可擴展性,限制“公因數”在“更大”標準上,“最大公因數”的概念應運而生。由于限制概念的全程強調未知到已知的轉換,從已知中獲取未知,基于原始知識的基本經驗,因此,使用概念限制獲取和認知新概念后,知識發展的主要趨勢將更加暢通,理解整個過程將更加符合學生心理狀態和認知能力的規律性。
三、利用類比推理思維,啟發學生獲得新知
類比推理是基于兩個目標具有相同的特征,其中一個對象某個屬性還是另一個不具備的,然后推斷另一個對象也將具有該屬性。它是一種基于事物的相似性探索新知的方式,從已知到未知,非常有助于學生對新的數學概念進行發現、理解和生成,擴大理解的有效性,啟發學生的學習和認知能力。
例如,在“梯形”概念的課堂教學中,“一組對邊”和“只有一組對邊”的區別是什么,學生就很難掌握。怎樣對學生的理解提供幫助?首先,正確引導學生對“老師吃飯會用筷子”和“老師吃飯只能用筷子”這兩個句子進行比較,學生們了解到,“吃飯會用筷子”意味著老師不僅用筷子吃飯,也能用其他物品,“吃飯只能用筷子”的意思是老師不能用筷子以外的工具吃飯。這樣,學生就明白了在他們所理解的區別于日常生活情況中“有……”和“只有……”的問題。其次,對“梯形”的概念進行理解,并與“平行四邊形”的概念進行比較。有了前面的伏筆,學生了解到兩組對邊是梯形和平行四邊形共有的,但兩條邊的平行是平行四邊形具備的,而梯形的兩組對邊,平行的只有一組,另一組邊不平行。
為了更好地理解和表達一些數學概念,我們經常可以找到另一個與之相似的情形或基本原理,然后根據類比推理表現出來。類比推理可將未知變為已知,由難變易,有助于學生根據數學概念中的相似性來對新的數學概念進行認識,有利于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啟發,提升學習效率。
總之,正確的數學概念的掌握是學生數學思維方法深化的基礎。在小學生對概念理解的環節,老師要結合學生的特點,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將概念生成的全過程展現出來,進行課堂教學。同時,要不斷開展課后反思和總結,促進概念教學達成預期目標,有利于提高數學教學的整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