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問一號于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長征系列火箭是我國最重要的運載火箭,神舟飛天、北斗組網、嫦娥探月都離不開它的大力托舉。長征系列火箭為我國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奠定了基礎。
發動機是火箭的心臟,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火箭總裝廠的特種熔融焊接工、特技技師高鳳林,是焊接火箭心臟的中國第一人。40%的長征系列火箭心臟焊接都出自他手。
0.08毫米,這是火箭燃料輸送管道壁的厚度,焊槍停留在上面不能超過0.01秒,否則就會燒穿管壁。火箭在升空過程中,任何一個漏點都可能會引發毀滅性爆炸。高鳳林能做到在0.01秒內精準控制,上萬次的操作都準確無誤。
1978年,高鳳林進入技校學習,畢業后被分配到首都航天機械公司發動機焊接車間。早期培養一名氬弧焊工的成本甚至比培養一名飛行員還要高,因為從德國進口的高純度焊接用氬氣一瓶高達6萬元,堪比黃金,所以培養出來的焊工被稱為“金手”。為了確保焊接的精準,高鳳林一面虛心求教,一面勤學苦練,10分鐘不眨眼只是基本功之一,端磚頭、端水缸、綁沙袋、綁鉛條等臂力、腕力的訓練都是家常便飯。汗水與時間將高鳳林打造成名副其實的金手天焊。
當然,高鳳林焊接的牛,不僅僅在于精準,更在于他能掌握不同材質的焊接需求,特別是在太空這個特殊環境中,更需要特殊材料和焊接技術的完美配合,這也是高鳳林在2006年接受丁肇中(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物理學家)邀請時,能成功解決反物質探測與項目難題的秘訣之一。
1996年,針對產品特點,高鳳林靈活運用所學高次方程公式和線積分公式,提出反變形補償法進行變形控制,并憑借這一工藝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展現出技術工人身上的創新力量。
泵前組件是火箭心臟的最核心部件,過去它的合格率只有29%,每年合格的產品不過兩三個,成為我國航天事業快速發展的最大瓶頸,攔了我們將近20年,必須得攻克。然而攻克這個難關,涉及30多道精加工工藝,處處挑戰極限。經歷了上萬次試驗,高鳳林終于找到了隱藏的難點,泵前組件合格率從29%一下提升到92%。火箭生產的提速讓中國迎來了航天密集發射的新時代,2018年中國航天發射數量首次躍居世界第一。
由于高鳳林的技藝高超,很多企業試圖用高薪聘請他,但都被他拒絕。高鳳林說:“每每看到自己參與生產的火箭發動機把衛星發射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后的自豪感,一種民族認可的滿足感。”這種自豪感和滿足感成就了他對人生價值的追求,也見證了中國走向航天強國的輝煌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