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移動通信每10年就會出現新一代革命性技術,持續加快信息產業的創新進程,不斷推動著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然而,很長一段時間,我國移動通信事業都落于人后。
1987年,我國正式進入1G時代,“大哥大”的造型深入人心,但核心技術和標準被外企牢牢掌握;1994年,2G在我國落地,發送短信成為可能,手機也越來越平民化;2009年,工信部發放3G牌照,更高的帶寬和更穩定的傳輸速度讓移動互聯走入現實,國產手機順勢而起;2013年,4G牌照如期而至,我國自主研發的TD-LTE標準得到了廣泛使用,催生了移動支付、短視頻等全新業態。
在經歷了“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并跑”的不斷努力后,5G對于中國而言,來之不易。“5G領先”一方面是源于我國頂層設計的宏觀布局,另一方面則來自于企業層面的創新能力和先發優勢。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5G專利申請數量位居全球第一。其中,華為在5G專利的排名全球第一,中興通訊則位列全球第三。根據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分析統計,截至2019年3月,中國廠商已申請的全球主要5G標準專利數量占比為34%,遠遠高于韓國的25%美國和芬蘭的各14%。
“這足以證明,中國是5G時代的核心引領者。”OPPO副總裁、OPPO研究院院長劉暢表示,中國移動通信技術在幾十年里經歷了從落后到追趕再到領先,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當下,憑借超前的戰略布局和人才儲備,我國5G在全球范圍內的專利積累、標準影響力、智能硬件設備的制造以及應用場景開發等方面都具備了明顯的先發優勢,也為我國的5G發展夯實了基礎。
中國科協信息通信科學傳播專家團隊首席專家張新生認為,5G不僅是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更是經濟和社會發展基礎設施。未來,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將推動5G成為開放融合的智能化網絡。同時,5G技術還將賦能遠程醫療、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無人駕駛、云游戲等諸多應用場景。
5G技術大規模商用,將會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和改變。對此,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曾多次指出,任何國家、人民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5G不僅僅對中國重要,對世界各國都很重要。我國一直秉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理念,與全球產業界攜手推進5G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