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勇 紀秀麗
在創新創業教育從高校逐步下沉的過程中,中職類技術學校成為雙創教育較為薄弱的地方之一。在六年的探索中,我校基于學生學業規劃指導基礎之上,構建了以宣傳、團建、科普、競賽、表彰為“五步”,以班級、學校、區域為“三環”的雙創教育模式,促進雙創教育與職業教育融合發展。
一、探索背景
我校是當地唯一一所全日制公辦職業學校,其生源構成中80%的學生家境貧困,現有的職業教育模式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的發展與需求。自李克強總理2014年9月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以來,全國自上而下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形成了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
我校教師積極探索,勤于實踐,勇于創新,開辟了一條以雙創為“引擎”的教學改革之路,引領“雙創大賽”和“技能大賽”協同發展。近五年來,我校連續兩次被人社部和教育部表彰,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二、探索過程
教師通過解讀國家政策并結合學科的發展實際情況,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教學改革之中。
(一)宣傳雙創愿景
積極宣傳國家創新、創業政策,吸引有意愿開展雙創教育的師生,邀請雙創專家到校宣講,營造積極的雙創教育氛圍,提高師生的雙創技能。
(二)組建雙創團隊
選出領頭人并組建雙創隊伍。以班級為試點,在班主任的協助下,學生組建雙創小組,開展科普與競賽活動。再從全校遴選出優質的師生團隊,成立校社團組織,由校領導統籌安排,建立師生共同參與的“全員雙創”體系。
(三)搭建科普平臺
為持續推進學校雙創教育,我校搭建了軟件和硬件科普平臺,與中國發明協會中小學創造教育分會等積極建立聯系,爭取資源支持。
1.軟件平臺
制訂科學的雙創計劃。在制訂課程主題內容時,教師利用學生動手能力強、好奇心強和樂于探究的特征,合理引導、開發學生觀察、分析、綜合、發現和創新的能力,把科學嚴謹、創新求變的工匠精神融入學生終生發展中。
2.硬件平臺
教師將專業教學與創新教育有機融合,借助機器人、無人機、汽車應用與維修、計算機應用、單片機應用與控制、電子裝配與調試、物聯網與智能家居等10余個多功能實訓室,為學生“雙創”實踐活動提供硬件保障。
(四)組織師生參與競賽
雙創教育嘗試“學中做,做中賽,賽中求進步,以賽促學”的模式。學校每年組織科技文化節持續開展科學夢征文、科學創意、科技小發明、科技小制作、科學DV及科技實踐和競賽活動,雙創教育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
鼓勵師生將雙創教育與學習、生活、實訓、實習結合,喚醒創新意識,激發創新潛能,投入創新實踐,催生創新成果,初步形成了以校內晉級賽和校外專業賽結合的平臺。
(五)表彰先進
召開雙創教育成果表彰會,擴大雙創教育的影響力。經過全體師生六年的不懈努力,截至2021年7月,學校參賽獲獎累計1200余人次,其中申請專利獲批4項,市級以上優秀組織獎近20項。
讓人欣喜的是,貧困學生參與這些活動的積極性高,動手能力、創新意識、探究能力得以提升,不僅求知欲被激發,他們也發現了自身的能力,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三、實踐建議
“五步三環”雙創教育模式有利于雙創教育與職業教育融合發展,促使雙創大賽和技能大賽協同發展。
根據學校和區域發展實際并結合教師自身情況,建議如下:
(一)抓好關鍵五步
班主任和科任老師應用“五步”法,從班級入手再到學校和區域,引領本地雙創教育。中層干部可從學校入手,尋找1~2個雙創意識較強的班級進行重點打造,營造雙創教育氛圍。
(二)注意層層遞進
開展雙創教育切不可急功近利,要找準切入點,層層遞進,以班級為典型引領學校,再以學校引領一個區域。
(三)盡量全員參與
雙創教育鼓勵人人參與,其每一環的發展都離不開交流與互動。要為能保持科技創新熱情、有創業需求的貧困家庭學生開設新場地,給予更多的扶持。
(四)重視專創融合
將雙創教育融入專業教學,專創融合、互為促進。在提高專業實訓設備利用率的同時,把科學嚴謹、創新求變的工匠精神融入學生的專業培養與終生發展中,讓雙創大賽與技能大賽同步育人。
(五)注重師資培養
吸引專業教師組建專題式、項目化的第二課堂團隊,組織相關的網絡培訓和實地考察學習,加強師資培訓、提升師資水平。讓教師利用自身優勢引領學生發現、發展、發揮自己的優勢。
總之,“五步三環”雙創教育模式為雙創教育開辟了新思路。“五步”是關鍵,課程是核心,競賽是推動,把雙創培養與專業教育、教育扶志、教育扶智、結對幫扶工作有機融合,為學生在校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使中職學校成為農村學生、貧困學生雙創教育萌芽和孵化的搖籃。(本文系湖北省中華職業教育社《創新創業教育中高職一體化實施現狀及對策研究》課題成果之一,課題編號HBZJ202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