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榮,馮昊蘇,吳振忠
(安徽富凱特材有限公司,安徽 宣城 245300)
圓鋼表面缺陷中的折疊、裂紋、麻點、翹皮、耳子及公差出格等,是影響圓鋼后續加工的主要因素,我廠在2020年中收到投訴無數,退貨近1000噸,退貨率占比5%以上,針對客戶投訴提出的質量問題,對整個軋制過程進行工藝調整及設備改進,著重對現有的缺陷開展攻關,采取強有力的措施逐個突破。對缺陷類別進行統計,并繪制帕累托圖如圖1。

圖1 圓鋼表面缺陷的帕累托圖
特征:沿軋制方向呈直線狀分布,外形似裂紋,邊緣有時呈鋸齒狀,連續或斷續分布,深淺不一,內有氧化皮,在橫截面上看,一般呈折角。如圖2。

圖2 折疊
原因:
(1)孔型設計固有缺陷及軋機調整不當。
(2)孔型磨損嚴重后料形不正、扭轉產生飛邊或刮傷被壓入。
(3)原料表面有尖角、裂紋及夾雜等缺陷。
措施:
(1)完善孔型設計,加強軋機調整工藝,防止前道次產生耳子經后道次被壓入,要求每爐鋼對各道次卡量記錄,同時用竹片燒紅鋼進行檢測,并關注主控各機架張力是否正常。
(2)對軋制槽孔設定軋制量,每天停機對槽孔磨損觀察,并采用現場樣板進行核對,避免料形不正產生扭轉飛邊及刮傷等缺陷。
(3)嚴格控制好加熱工藝,保證鋼坯加熱均勻,減小陰陽面在軋制過程彎曲擦傷產生折疊。
(4)對軋線導衛板進行材質改造,使用球墨鑄鐵材質,防止導板粘鐵劃傷軋件后被壓入產生折疊。
(5)嚴格控制坯料進爐檢查標準,制定專人負責制,并設定進鋼人員復查,發現不合格品進行獎勵來解決鋼坯表面質量造成軋制后折疊現象。
特征:沿軋制方向一般呈直線狀,有的呈Y狀,有通長的也有局部的,有規律的也有無規律的,還有橫向和其他方向的,一般肉眼很難發現。如圖3、圖4。

圖3 縱向直線裂紋

圖4 橫向開裂
原因:
(1)鋼坯純凈度,內部氣孔、有害元素、夾雜物等。
(2)連鑄坯質量不好,包括成分偏析、脫碳、表面振痕皮下氣泡等。
(3)加熱工藝不完善,坯料溫度不均勻,使軋制變形不一致,軋制時鋼溫過低,塑性變差,過熱或過燒。
(4)冷卻方式過快或過緩,導致坯料熱應力過大或產生嚴重析出相等。
措施:
(1)軋制鋼坯需夾雜物降到所要求的水平,從煉鋼工藝操作改進,通過鋼包精煉、時間控制,并要求無渣出鋼,采用合理脫氧技術,減少鋼水氧含量,在澆注過程進行全程保護澆注,防止鋼水被二次氧化。
(2)連鑄生產中,正確選用合理保護渣,澆注過程把控好澆注速度和過熱度,完善好配料成分,提升連鑄表面質量。
(3)嚴格執行加熱工藝,確保坯料加熱質量;軋制時控制好節奏,時刻關注各到此料形有無缺陷,禁止軋制低溫鋼。
(4)根據鋼的性能采用不同冷卻工藝,例如本廠軋制鋼種,S32750圓鋼成品溫度950°左右進行快速水冷,減少內部析出;而17-4圓鋼成品防止內裂采取坑冷方式。
特征:圓鋼表面有成片的凹凸不平的粗糙面,局部的、連續的或周期性的出現在圓鋼表面,而在加工后,無法消除,保留在零件表面,呈麻點狀。如圖5。

圖5 麻點
原因:
(1)加熱時間過長,爐內氧化氣氛嚴重導致。
(2)軋槽磨損嚴重導致,如軋輥本身材質不良,軋槽使用時間過長,軋輥冷卻不到位等。
(3)成品圓鋼上冷床冷卻速度不過,產生二次氧化現象。
(4)除磷不良,氧化鐵皮被壓入軋件表面,軋制脫落后形成麻面。
措施:
(1)合理制定軋鋼計劃,優化加熱工藝,調整好空燃比例。
(2)控制購買軋輥質量,定期檢查槽孔表面,并制定槽孔使用量,加強軋輥冷卻力度,確保冷卻到位。
(3)嚴格控制終軋溫度及上冷床溫度,工裝上改造冷床冷卻系統,來減小軋件被二次氧化程度。
(4)出爐口增加除磷設備以解決氧化皮壓入軋件造成麻面。
特征:呈魚鱗狀或分層翹起的薄皮,絕大的多是生根的,也有不生根的,有通條的,也有局部的,甚至有點狀的。如圖6。

圖6 連續性翹皮
原因:
(1)推鋼式加熱爐內爐筋管對坯料形成的劃傷或劃痕,及輸送輥道對高溫軋件造成的刮傷,經后續軋制形成的。
(2)軋槽嚴重磨損(損壞),及軋件在槽孔內打滑,形成點狀金屬堆積,經軋制形成的。
(3)孔型不合理,軋機及導衛調整不當,側壁擠出、倒料等,經后道次軋制形成的。
(4)加熱時間長,氧化過嚴重,產生的翹皮。
(5)坯料不合格,如;表面粗糙、凹坑、凸塊、夾雜等,經軋制形成的。
措施:
(1)檢修期間對加熱爐內爐筋管上滑塊進行斜角打磨,減小坯料接觸面積,對坯料在滑塊位置進行局部打磨,減小摩擦。
(2)爐口輥道,650三輥軋機輥道,剪機前后輥道進行同步改造。
(3)孔型設計優化,軋機、導衛安裝到位,尺寸符合工藝,制定標準作業流程,建立檢查考核制度。
(4)加熱工藝優化,標準制定,特殊情況對在爐過長坯料進行拉爐處理。
(5)對坯料修磨加強管理,嚴禁不合格料進爐軋制。
特征:一般呈現在圓鋼表面哈夫側,有雙邊耳子、單邊耳子、整條耳子、局部耳子等,公差出格是指圓鋼表面幾何尺寸不符合國家標準的統稱;如圖7、圖8。

圖7 耳子

圖8 公差出格(橢圓)
原因:
(1)成品孔型設計不當。
(2)軋機調整不當,前道次料形過大或過小導致下道次耳子或尺寸超差。
(3)軋機導衛調整不合理,引起單邊耳子或錯位耳子,如進口偏大也會造成錯位及圓鋼截面不正。
(4)主控張力調整不當,造成堆拉不正常,引起軋件過大或過小,尺寸也會出格,甚至造成通根或局部耳子。
(5)坯料的缺陷,如縮孔、分成、夾雜及偏析,引起軋件變形不正常。
措施:
(1)優化孔型設計,尤其孔型開口度的完善。
(2)優化調整工藝,確保各道次尺寸,并依據實際進行微調。
(3)導衛安裝要牢靠,與槽孔對中正確,導輪尺寸符合工藝要求。
(4)主控調整要精準,要求每支鋼進行關注,做好正常軋制各數據記錄。
(5)進爐坯料進行把關,嚴禁不合格坯料進爐。
通過對生產實踐中產生的問題,逐一分析研究總結,找出了問題根源,進行了設備改造、工藝調整、標準化作業制定及操作標準等手段,大幅度的提高了圓鋼表面質量;近期對外銷售客戶一致好評,為企業生存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基礎,大大的降低了公司成本,同時也說明了我們在生產實踐中采取措施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