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 纓 潘麗芹
臺州科技職業學院美麗鄉村景觀設計研究所,浙江臺州 318020
德國地理學家博爾恩在《德國鄉村景觀的發展》中認為,構成鄉村景觀的主要內容是經濟結構根據聚落形式的不同,劃分出鄉村景觀發展的不同階段,并提出了鄉村發展與環境、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三者之間的關系。在當前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地區的規劃建設結果也表明:鄉村景觀規劃設計不僅要體現村莊經濟發展和村莊建設等方面的要求,更應突出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容[1]。由此可見,鄉村環境與景觀對鄉村產業的發展具有引導作用,發揮鄉村環境的景觀優勢,以景觀建設促進鄉村產業的發展,以產業帶動鄉村景觀的提升,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思路[2]。此外,鄉村景觀的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還能帶來社會經濟發展的機遇,進而推動經濟向更好更快的方向發展。
基于此,本文以鄉村景觀設計在新時期發展狀況和國內外研究現狀為出發點,通過對鄉村景觀資源、區域位置等方面的綜合分析,找準鄉村景觀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理論依據,進行相關路徑及策略的有效實施。
進行鄉村景觀規劃設計時,一方面要綜合鄉村本身資源特色、區域位置、市場條件等方面的因素,將鄉村景觀設計作為帶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做出的正確評估與分析,綜合鄉村的全面布局,找準鄉村景觀發展的定位,預測未來鄉村振興的發展模式,使之在保留最初鄉村民俗文化和生活習慣的同時,讓鄉村景觀在帶動鄉村文化產業等方面的發展上發揮最大效益[3];另一方面,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景觀設計均應秉持生態宜居的原則。城市有城市的歷史文化氣息,鄉村有鄉村的特色民俗文化,這些都是自然藝術的塑造者[4]。因此,在進行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的過程中,既要城鄉統籌,又要在統籌創新的基礎上保持鄉村原有的特色和藝術,這樣才能使鄉村景觀更加的別具一格。
在進行鄉村景觀規劃設計時,不但要考慮本土化的景觀資源、村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村莊經濟產業的發展及鄉村特殊的風俗習慣,更要以鄉村的實際現狀為出發點,對當地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進行合理地規劃設計,并提出相應的保護措施[5]。保持原有的生態系統平衡,保留原有生物體系的特色物種是大自然的規律,更是生物物種多樣性存在的意義。在進行鄉村景觀塑造的過程中,不僅要有無機物、水、空氣等物質的循環,還需有薺菜、馬齒莧等植物以及昆蟲、飛鳥等生物的存在,以保持鄉村景觀生態系統的平衡[6]。所以,在開發建設鄉村景觀時,要對鄉村景觀的生態因素進行全面地把控,注重人與環境的和諧共生,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才是發展鄉村景觀的重點。
在鄉村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科學評估當地的產業資源優勢,結合鄉村產業營造鄉村田園式生產性景觀。一方面,景觀設計師應深入了解鄉村的優勢資源,從村民的生產、生活習俗出發,保留當地傳統的農業文化,在發展鄉村產業和塑造生產性景觀的同時,加強產業引導,對鄉村生產性景觀進行科學合理地規劃,分清主次,凸顯不同分區的景觀特色;另一方面,在開發建設鄉村景觀時亦需提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等應并駕齊驅。更要求景觀設計師在進行鄉村景觀塑造時,從鄉村產業發展的角度,進行生產性、景觀適宜性的規劃設計,發揮生產性景觀在生態支持、環境保護、文化傳承、景觀塑造、經濟回報等多方面的綜合功能,促進鄉村可持續發展。
景觀設計師應深入剖析鄉村文化特色資源,對鄉村景觀資源進行合理地開發利用,將鄉村文化的內涵真正融入到鄉村景觀塑造中來,使鄉村景觀塑造具有鮮明的文化色彩,既能突出鄉村特色,也能彰顯鄉村獨特的文化內涵。同時,避免了景觀設計師只注重“個性化”的塑造,而忽略鄉村文化的“共性化”特點;還避免了設計師在塑造鄉村景觀時因融入自己的個人色彩,而導致整體鄉村景觀效果不佳的現象產生。立足鄉村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利用,不僅代表著鄉村整體的文化風貌,更是鄉村歷史底蘊之所在。因此,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下積極開展鄉村景觀開發與建設一定要結合當地的鄉村文化,達到鄉村文化與鄉村景觀遙相呼應、情景相融的效果。
由于全球經濟環境問題對鄉村景觀的影響,鄉村景觀的屬性劃分也不再是簡單的要素劃分,而是融入了各種經濟要素,同時快速城鎮化使得當前的鄉村景觀呈現半城市、半鄉村化的景觀轉型狀態。以農業農村景觀為主調的鄉村景觀空間特征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沖擊下,古村落過度開發旅游,致使古街、古鎮變成了商業街區,看似繁華卻失去了古街古鎮原有的鄉土風貌;鄉村耕地面積的減少,直接導致鄉村農田景觀資源的縮水;鄉村林地流失導致鄉村風水林的消失;鄉村整體遷移導致傳統聚落景觀的衰敗等,都是導致鄉村景觀資源浪費、鄉村景觀環境質量下降、鄉村生態環境惡化的根源。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實施,鄉村景觀建設帶動鄉村區域發展的重要性也不斷提高。基于鄉村的特色文化差異、資源稟賦及特定的地域性空間特征,依托景觀設計實現鄉村振興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同時,這也成為了在新常態時期城鄉協同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之一。但是,鄉村景觀規劃設計也不可能解決鄉村振興道路上存在的所有問題。一些鄉村脫離本鄉本土的實際情況,一窩蜂式地大搞鄉村景觀設計,造成了各鄉村之間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同質化競爭等不良后果的現象也比比皆是。有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自然村落數量在2000年至2010年這十年時間內,消失了近90萬個(如封三圖2所示),如果在鄉村景觀規劃設計中對古村落特色不進行合理保護的話,這些歷史悠久的鄉村將會離人們越來越遠。
圖2 我國2000—2010年自然村數量(見正文第42頁)
在一定程度上,鄉村資源的質量高低和規模大小也會對鄉村景觀規劃設計及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產生特定的影響。近年來,在眾多興起的鄉村景觀建設中,一些鄉村盲目追求景觀設計的高效化,而造成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缺乏自身特色,出現“千村一面”的現象。據調查了解,由鄉村景觀規劃設計來帶動鄉村文旅產業的發展,進而實現鄉村振興的浙江溫州盤垟村就是在實踐中走出來的典型案例,值得學習與借鑒。盤垟村的鄉村資源狀況和周邊區域類似,不同的是該村交通比較方便且巖石資源豐富,借助其獨特的巖石景觀資源優勢,進行景觀規劃設計評估分析,以低碳的設計理念先后打造出七個功能區,采用最小干預法則,利用鄉土植物、當地石材等元素打造自然景觀,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始的生態特征,對部分農耕土地、林地及苗圃地進行生態修復和梳理,提升了鄉村環境,帶動了鄉村文旅等產業的發展,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如封三圖3所示)。
圖3 盤垟村鄉村景觀規劃設計帶動鄉村振興收入情況(見正文第42頁)
隨著城市居民對快節奏城市生活的厭倦,鄉村文旅產業的興起帶動了城市居民對鄉村文化、民宿的向往。就現階段市民的需求而言,文旅產業出現了傳統的觀光文旅和新興的度假文旅并存的局面。在此背景下,加大文旅市場的產業化改革,提高鄉村景觀建設的水平,對于鄉村文旅產業的發展市場和前景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因此,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鄉村景觀規劃設計也因其能帶動鄉村文旅產業的發展,進而在鄉村振興中發揮重要作用而備受關注。在鄉村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景觀設計師、政府及相關的企業組織應對本地鄉村地域的特色資源、區域位置及風俗文化等進行綜合評估后,對鄉村景觀建設在本地區的社會發展、鄉村振興、經濟增長等方面的帶動作用,給予了準確的定位分析,并以此為依據,充分發揮本地鄉村景觀建設的紐帶作用,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好基礎。
借助政策形勢、規劃設計、引進投資等相關的主導性決策,來帶動當地鄉村景觀建設發展的同時,也需提高鄉村景觀建設人才隊伍的質量。由于村民在組織能力和文化素養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制定較為完善的人才統籌制度,建立一定的鄉村人才流動通道,與當地的科研機構、組織企業、高職院校等建立聯系,培育一批在鄉村文化、鄉村管理、鄉村統籌等方面能力突出的人才,為其提供到相關組織機構學習參觀的機會,以提高專項人才的服務保障能力。同時,在鄉村開辟科研機構、高職院校的實驗研究基地等場所,為有關人員到鄉村實踐鍛煉、掛職學習等提供機會。這樣,既能提高鄉村村民的管理和服務水平,又能實現人才的互動交流,實現了景觀資源和人文資源的雙贏。
隨著城鄉差異化的出現,鄉村產業發展有了不同層次的提高。一方面,由于鄉村景觀規劃設計水平的提升,使得鄉村的景觀環境吸引了眾多的游人來參觀、消費。在延長鄉村景觀產業鏈的設計中,注重鄉村景觀資源建設與鄉村產業延伸方向的有效結合,增強了鄉村資源對文旅產業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實現了鄉村在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融合;另一方面,深入挖掘鄉村特色民俗文化、匠心工藝、特色資源及景觀優勢,將鄉村的特色文化產業與特色景觀資源有機結合,形成獨特的系列品牌文化產品。
當前,鄉村景觀與城市景觀在設計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化的產生一方面表明我國城鄉在景觀方面的共融還存在一定距離,另一方面也顯示我國城鄉矛盾現象依然存在,雙方資源共享化不突出。首先,在鄉村景觀設計中,要突出特色,打造出“一村一品”的特色品牌,必須要對其產業鏈的輸出不斷地加以完善,提升其關注度和美譽度,借助城市的營銷實力和服務理念,提升鄉村在文化旅游產業等方面的接納能力和水平。
鄉村具有原始的自然基底,所以在鄉村景觀規劃設計時應減少對自然資源的破壞,并應對已破壞的自然景觀進行修復,發揮其獨特的優勢。選用生態化、多樣化的植物群落,以“有機、環保、綠色”的設計理念為出發點,在保持原始寧靜鄉村生活環境的基礎上,合理規劃開發自然風光。對于一些大面積的農田或林地,以“項目+企業+市場”的模式進行項目的引導和運作,以種養結合、循環發展的科學理念進行改善,實現雙贏價值。進而推動鄉村景觀更加和諧宜居,經濟高效可持續發展。
作為鄉村建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鄉村景觀規劃設計不僅是實施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更是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推動鄉村建設高效快速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如今,我國正在推動實施著獨一無二的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景觀規劃設計帶動鄉村振興發展的腳步進行得如火如荼。因此,在進行鄉村景觀規劃設計時,一定要結合本土資源,突出鄉村特色,將豐厚的地域文化與豐富的鄉村形態有機結合,助力并推動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高效快速實施。同時,以鄉村景觀建設為出發點,以鄉村振興的實施為重心,進一步推動我國景觀建設及傳統民俗文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