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虹達 羅茂斌
聯合國大會于2019 年12 月將每年的5 月21 日確定為“國際茶日”,我國積極響應,在2020 年5 月1日當天以“茶和世界 共品共享”為主題,在網絡上做了一系列的宣傳推廣活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茶起源于中國,盛行于世界”[1],我國作為茶葉生產和消費大國,茶葉種類豐富,分布廣泛,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云南省以盛產普洱茶為主,普洱茶文化檔案也是云南省檔案館的特色檔案,在茶葉價值被國際認可和國家重視的背景下,研究云南普洱茶文化檔案在茶文化傳播中的功能,總結云南省檔案館普洱茶文化的實踐經驗,對于提高茶葉的文化價值和弘揚我國茶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云南是普洱茶的主要原產地,在云南境內發現的存活千年的古老茶樹以及茶樹化石向人們昭示著云南普洱有著悠久的歷史。同時,云南普洱茶也是茶馬古道重要的貿易商品之一,茶馬古道不僅使普洱茶銷往國內各地,還遠銷東南亞和歐洲,更促進了中國與國外的文化交流,其歷史人文價值堪比“絲綢之路”。
普洱茶經過漫長歷史的發展早已與云南各民族的生活習俗相融合,形成了具有原生態、民族多樣性、宗教色彩、濃厚地域特色的云南普洱茶文化。這樣的普洱茶文化再加上茶馬古道賦予其“團結、無畏、執著”[2]的人文精神,使云南普洱茶擁有了豐富的文化底蘊和豐厚的文化內涵。
檔案是人類在生產生活中所形成的歷史記錄。云南人民在產茶、用茶甚至敬茶的過程中,會相應地產生出大量的文字、實物或其他材料,這些材料是在云南特定的歷史、特殊的地理環境中形成的,將它們作為檔案保存下來,其功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1.承載茶文化,豐富館藏。“當前我們想要有效傳承整個茶文化機制,就需要選擇合適的載體和傳承。”茶文化檔案的歷史真實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云南地區茶文化發展史的興衰變遷,使人們想要了解茶文化時可以有跡可循,使新時代發展茶文化產業可以從茶文化檔案中找到一些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既然已經成為“茶文化檔案”,就必須有專業人員組織收集整理和茶文化相關的檔案資料,因此茶文化檔案能為傳承茶文化提供合適的載體和“傳承抓手”。
同時,茶文化檔案可以作為檔案館特色檔案的一部分來充實并豐富館藏。截至2013 年底,已有52 家云南著名茶企的210 種品牌普洱茶產品入藏云南省檔案館,與少數民族專題數據庫和名人檔案等共同構成云南省檔案館的特色館藏,完善了館藏結構,提高了云南省檔案館的開放力、吸引力和影響力。
2.傳播茶文化,樹立健康理念,構建民族記憶。
(1)傳播茶文化中的民族文化。云南少數民族眾多,在長久的聚居生活中逐漸形成了不同的飲茶文化。有的體現在風格各異的制茶方法和制茶工序,甚至是吃茶方法上,如布朗族的吃“得責”生茶、口含“臘”茶、制酸茶、吃烤茶;基諾族的吃涼拌茶、飲煮茶;哈尼族飲蒸茶、烤茶和土鍋茶;拉祜族飲燒茶、烤茶和糟茶;彝族飲烤罐茶、清茶、鹽巴茶和油茶;傣族飲用的是有著兩種制法和濃郁醇厚之香氣的竹筒香茶等。即便布朗族、哈尼族和拉祜族的飲茶方式中都有烤茶,他們對于烤茶的做法、工序和飲茶方式、地點、目的等仍是有區別的。云南少數民族飲茶文化的多樣性,還體現在其豐富的文化意蘊和不同的待客之道上,如白族的“三道茶”寓意人們要記住“一苦二甜三回味”、“先苦后甜”的道理[4];藏族、納西族用酥油茶待客時十分講究禮節,則體現了其熱情好客的民族品質。云南普洱茶文化檔案使這些民族茶文化得以保存和延續,讓人們查閱、利用云南普洱茶文化檔案時,既能了解云南普洱茶的茶種植、茶品種、加工工藝等一系列普洱茶文化,又能深刻認識到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對于構建民族記憶,增強民族自豪感、認同感和凝聚力有著重要意義。
(2)傳播茶文化中的健康文化。茶文化中的健康文化主要體現為普洱茶茶葉本身的特性。各項研究表明,普洱茶粗提物對于幾種癌癥細胞具有明顯的抗癌活性;對于與人體疾病有密切聯系的自由基,普洱茶水提取物有著較強的抗氧化活性,能較好地清除自由基;并且普洱茶還有降血糖、降血脂和減肥等功效。鑒于普洱茶有著如此多的保健功效并對人體健康有諸多好處,將其作為檔案保存下來并加以利用,通過向人們傳播健康飲茶文化,營造健康文化環境,促進人們樹立“大健康”理念,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符合十九大報告中提及的“健康中國”[5]戰略。
3.傳播茶文化中的精神文化。
首先,“普洱茶與宗教有著嚴密的關系。因普洱茶具有敬獻、養心、解渴、提神、消食、明目、解毒等功能,在各種宗教祭祀禮儀活動中能發揮獨特的作用”[6]。在云南地區有漢傳大乘佛教、南傳上座部佛教等佛系,這些佛家均倡導飲茶,并與普洱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進行長時間枯燥疲困的“禪定”和忍受苦難乏味的教義是每位佛家僧人必須經歷的日常修行,而普洱茶可提神醒腦,解渴生津,又可舒通經絡,解疲解乏,暢通身心,并可使佛家精神安定,修身養性。佛家對普洱茶的重視實則體現了“‘明心見性’的道德觀”[7]。
其次,普洱茶文化檔案中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特性以及茶道精神可以對檔案館員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泡茶的過程和檔案管理過程一樣都需要保持耐心、專心、細心、嚴謹的態度;泡茶等茶的過程是枯燥的,而喝茶品茶又是令人享受的,這種枯燥中找樂趣的精神對檔案管理人員有著一些啟示。檔案工作不乏枯燥無趣之時,檔案工作人員要想保持精神良好,保持對工作的熱愛,則應有茶文化中的那種自尋其樂、保持樂觀心態的精神;茶文化中的“靜”文化可以使檔案工作人員靜下心來工作,不斷反思、學習和進步。關于普洱茶文化的內涵及價值觀有很多說法,如:“五和說”,“一個人喝茶,和心;兩個人喝茶,和順;一家人喝茶,和睦;全國人喝茶,和諧;全世界喝茶,和平”;“四雅說”,即“茶‘境’之和諧秀雅、茶‘藝’之淳樸古雅、‘品’茶之別趣淡雅、茶‘道’之真淳高雅”等[8]。這些內涵和價值觀可以培養鍛煉檔案館員的性格,減去館員的浮躁之氣,使其修身養性,擁有良好的職業價值觀,提高館員們的職業黏合度和榮譽感。
普洱茶文化檔案是靜物,要想讓它發揮以上作用以及獲得好的傳播效果,還得靠相關機構、部門及人員對其充分開發利用。云南省作為普洱茶的生產大省,對于普洱茶產業的發展、茶品開發、普洱茶文化的利用和傳播還是非常重視的,從隨處可見的茶室、茶店、茶攤茶販、云南省檔案館里的普洱茶文化檔案,還有云南省圖書館里的普洱茶文化圖書館以及巷子里的普洱茶文化博物館,可見一斑。由于本文以茶文化檔案為主題,因此下面將以云南省檔案館為例,總結一下普洱茶文化檔案在傳播茶文化中的實踐經驗,并提出一些開發建議。
1.云南省檔案館的普洱茶文化檔案建設。
(1)征集建檔。2010 年,云南省檔案館啟動了古茶樹資源調查和建檔工作;2011 年,啟動了普洱茶規模生產企業實物普洱茶檔案征集評審工作,最終從全省54家企業申報的200 多個品種的普洱茶產品中確立了52家普洱茶生產企業的200 個普洱茶產品,并為部分其產品入選云南省檔案館館藏的普洱茶生產企業頒發榮譽證書。
(2)館藏資源。根據實地考察得知,云南省檔案館館藏民國檔案中有著豐富的普洱茶歷史檔案資源,以紙質檔案、照片檔案和實物檔案為主,呈現了普洱茶業大致的發展脈絡。
紙質檔案。有“普洱府知州稟種茶獎勵辦法”、云南省茶葉產銷概況、云南中國茶葉貿易股份有限公司大事記和鄭鶴春來滇考察滇茶產制情況的一些相關文件等。
照片檔案。包括1938 年鄭鶴春一行來滇考察的一些照片、云南中茶公司的員工和廠房照、云南茶業技術人員訓練所學生結業攝影照以及順寧茶廠和佛海茶廠的員工照等。
實物檔案。從類型上看,這些實物普洱茶檔案有茶葉產品、古茶樹樹枝標本、企業贈送相關禮品(如普洱茶屏風等);從品種上看,包含了國禮茶、特供茶、下關沱茶、有機茶、滇紅紅茶、冰島茶、茶膏等普洱茶品;從企業選擇來看,既有百年貢茶的云南易武同慶號茶業有限公司,又有文化內涵豐富的云南六大茶山茶業股份有限公司,還有代表普洱茶產業新發展方向的七彩云南慶灃祥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等集體化運作的茶界新秀企業。可以說,這些實物普洱茶檔案涵蓋了云南普洱茶的各茶葉品種和所有的主產區,具有代表性。
(3)檔案開發。2013 年3 月,云南省檔案館以館藏普洱茶檔案為基礎,聯合云南省普洱茶協會、云南日報報業集團《大觀周刊》合作出版了《山水茶事別樣云南——云南省檔案館館藏普洱茶檔案畫冊》。該畫冊分為“序言”“云南省檔案館簡介”“普洱茶實物檔案特藏庫簡介”“館藏檔案”“館藏茶品”“后記”六部分。該書通過文字和圖片介紹云南普洱茶茶葉的特點及云南普洱茶對振興我國茶產業和促進茶葉出口貿易的重要意義和云南茶產業的發展史,為人們了解和研究云南普洱茶、普洱茶文化和普洱茶產業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由于這本書對入選省館館藏的52 家茶產品企業及其入選茶品進行了圖文并茂的介紹,因此,云南省檔案館基于普洱茶檔案合作出版的這本畫冊不僅有傳播茶文化和學術研究之用,還是一本云南普洱茶的購買指南。
從云南省檔案館的普洱茶文化建檔實踐來看,雖然在館藏上還有增長空間,但已建立了較為豐富全面的普洱茶文化檔案。而在普洱茶文化檔案的開發利用工作上力度還不夠大,開發產品少,類型單一。
2.云南省檔案館的普洱茶文化檔案開發建議。云南省檔案館普洱茶文化檔案的開發利用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也可以向其他有相關特色資源或特色館藏的檔案館、圖書館等機構借鑒。下面對普洱茶文化檔案開發提供一些建議。
(1)線上推廣與線下活動相結合。“互聯網+”以及新媒體運用已成為趨勢,疫情使網絡宣傳的優勢更加明顯。2020 年,我國的“國際茶日”活動也是通過網絡形式開展的。通過線上推廣和線下活動來傳播茶文化的方式,在云南已有成功案例,即成立于2015 年的云南省普洱茶文化圖書館。該館在線下開展茶藝講座、茶藝培訓、茶藝表演、茶友會、藏家鑒賞等系列公益活動,并設立有相關公眾號“茗璋苑”來發布品鑒、講座、培訓等活動信息及活動成功舉辦的推文,每次活動都有很多人報名參加,獲得了很好的宣傳成果。云南省檔案館可以借鑒圖書館的辦法,結合自己館的特點舉辦一些活動,比如可以在每年的“國際茶日”,借助自己的普洱茶文化檔案,舉辦展覽或者茶文化知識競賽,甚至可以借此機會出一些茶文化周邊產品等,對于活動過程、時間、內容等及時記錄收集,不斷完善茶文化檔案。
(2)與高校合作,共同開發普洱茶文化檔案,傳播茶文化。如今社會發展快,誘惑多,學生面臨未來找工作等狀況,學業生活壓力大,尤其是研究生、博士群體,容易出現心理問題。茶文化可以頤養性情,修身養性,在茶藝學習過程中,可得一些內心寧靜,舒緩心情,放松身心。云南省檔案館可以與高校共同開設普洱茶文化課程,參觀茶文化檔案,將一樓大廳的茶室開辟為茶文化培訓室,還可以面向社會舉辦公益性的茶文化培訓活動。這樣既可以傳播普洱茶文化,也可避免檔案館的資源浪費。
總之,云南省檔案館舉辦的普洱茶文化活動應將對普洱茶的品鑒和欣賞相結合,將傳播普洱茶文化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理性與趣味性相結合,國內培訓與國外傳播相結合,讓人們在樂與學當中讀懂、了解并愛上普洱茶文化,從而使普洱茶文化的精神對人們的品性與生活習慣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也促進中華茶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普洱茶文化在云南有著悠久的歷史,理應引起人們對普洱茶文化的重視,對普洱茶文化建檔是一種很好的保存文化記憶的方式,但如何將這種文化更好地呈現,最大限度地向公眾傳播,是檔案界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我國茶品種多樣,不同茶文化分散各地,希望此文為云南普洱茶文化檔案和我國其他地區茶文化的建檔和開發利用起到一些呼吁作用和啟示,使茶文化檔案在我國茶文化傳播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