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浩君 董 瓊
(1.云南省宜良縣林草局,云南 宜良 652100;2.西南林業大學,云南 昆明 650224)
當前我國信息技術的發展情況,智能化體系呈現極強的動態性和自動化特點、能夠滿足不同產業的實際生產需求。結合當前林草資源管控的實踐創新過程中仍存在著諸多不足,這些不足不僅影響智慧林草的一體化運行和發展,也影響我國林草資源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借助實際案例分析智慧林草的具體發展現狀,解決其中的問題,是本文論述的重點,也是進一步實現現代化資源管控的重要研究方向。
21世紀社會新形勢的到來,為我國當前的互聯網技術體系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動力和途徑。整體的技術體系呈現著極強的自動化特點和智能化特點,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以及寬帶成為了信息技術發展的根本條件,打造三網融合的繁榮發展局面,已成為了社會前進的主要趨勢。這樣的環境下,社會各個企事業及產業結構都需要進行調整。林草作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以及環境保護工程中的主力軍,承擔著維護生物多樣性以及人與自然平衡發展的重要職責。在這樣的環境發展趨勢下,必須要向自動化方向進行改革。因此打造智慧林草不僅是林草本身的發展趨勢,也符合社會發展節奏和需求的創新方向。
為了進一步提升本文論述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文章借助昆明宜良林草資源管控工程作為基礎案例進行分析。目前中國林草信息化已經順利度過了數字林草建設的階段,逐步向智慧林草方向進行轉型,各個林草資源管理體系都在進行創新。中國林草雙中心是建立在大數據中心以及林權交易收儲中心的基礎上打造的機構。它標志著中國林草信息化進入了雙中心建設發展階段,成為林草智能化發展的里程碑。在此基礎上,昆明市林草雙中心以以區域林草資源發展需求為核心針對林草資源在哪里、有多少、屬于誰等因子進行針對性分析,打造多領域多渠道的智能業務發展模式,成為了昆明市落實林草資源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依據。
從業務功能角度來講,該中心建立了l:5萬的矢量數據庫、覆蓋全市資源3衛星圖像數據庫,建成森林防火、退耕還林、天保工程、公益林管理、林權、林木采伐等專項工程的信息管理系統,各縣區、開發區管委會初步應用了地理信息系統、森林資源監測系統、林權管理系統、森林防火指揮系統、公益林管理系統。
目前的應用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首先是存在信息數據采集方面來源較為單一,更新不夠及時。產生的原因一是在進行數據采集和信息調查的過程中,業務之間有著一定的間隔時間;二是在信息采集的過程中,國家行政機關與地區、區域機構以及企業和個人之間的配合有效性較差;三是相關科研機構以及信息平臺在采集信息的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導致信息數據的質量不高。
第二是存在著較強的信息孤島化情況。當前的智慧林草改革是在數據庫的基礎上,轉變傳統紙質辦公的相關模式。正是這樣的轉型,導致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力度下降,單純的以信息化辦公作為轉型依據,缺乏拓展,信息的橫向互通,有效性較低,無法滿足當前的全面化智慧林草的創新需求。
第三是智慧林草管理體系設置缺乏科學性。一是體現在行政化管理效率方面,林草部門掌握的數據采集、數據應用均為政府系統內部封閉運行,僅滿足于行政管理,能提供給個人、企業的信息服務非常有限;二是信息資源服務能力不足,信息服務與社會需求脫節。如:宜良全縣16萬畝苗木,經營種植戶4000余家,經營主體為應對市場變化,培育的苗木品種小而全、博而雜,而這些數據又不是林草數據采集的重點,沒有專項專業的采集,導致資源底數不清,服務能力不足;三是林草信息基礎設施投入單一,信息資源可持續發展困難。政府財政資金在預算管理上沒有設立相應的科目,加之存在“重建輕管”問題,預算長期不足的狀況短期內難以改變,導致財政資金沒有保障。
在5G信息網絡的基礎上,利用GIS強大的技術網絡數據庫功能,建立各種林草專題數據庫,逐步實現林草圖形編輯、GIS客戶端、空間數據管理,并科學設計GPS測量數據、RS影像數據提取功能,確保林草信息資源和相關產業鏈條的有機融合。建立一套高效的集采集、管理、下載、發布于一身的運作體系,加強信息整合,充分發揮林草數據庫整體性與功能性發揮,實現林草工作全面監測、準確預報。既涵蓋政府開放的數據化管理體系,也反映用戶的信息應用參與模式,并提供相應的信息反饋渠道。實現多層次、多內容、多維度林草信息資源共享,以加強林草部門對信息資源的動態管理與合理利用。
拓展林草信息采集渠道,充分發揮現地調查、業務辦理、權證核發、行政審批、項目申報等手段措施,及時采集更新林草數據信息;合理布局信息采集坐標圖,設置多處信息采集點;調動信息采集人員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加強信息采集隊伍選拔、培養和考核,定期對信息采集人員進行技能培訓和專業進修;辨別并且篩選采集的信息,選擇真實有效數據錄入數據庫;實時監測林草系統變化,及時更新林草信息數據,認真調查和修改錯誤信息;定期開放端口供社會訪問,虛心接受群眾反饋和建議。
由于林草業務系統眾多,信息采集的端口均設置在縣級林草主管部門,信息采集路徑單一狹窄,不利于采集信息。上級部門應向縣級開放業務數據端口,縣級林草部門將工作重點放在信息的審核把關上,確保信息傳遞順暢,通過和各類手機App小程序終端合作,將信息錄入工作延伸到每一位林農(企)手機客戶終端上,將林草信息采集延伸每位程序應用者的手機上,充分發揮信息采集者的自主性和自覺性,讓大量APP應用者成為林草信息的采集者、傳遞者。
與此同時,可以進一步將政務管理體系向移動辦公方向進行推進,通過視頻圖像以及文字等方式來進行信息記錄和傳遞,進一步借助移動設備的信息共享功能,實現信息數據的及時更新,可以打造電子化的證件認證及辦理流程全面提高服務效率。
另外還需要通過技術體系打破原有的信息孤島局面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手段,以林草專題數據庫為基礎,自動分析林草生產經營狀況,及時預警異常情況。系統自動預判業務事項、項目申報等材料是否齊全、填寫信息是否符合規范,自動調用數據庫內已有的信息資料進行核對,為行政審批提供決策參照。
爭取宜良縣林草雙中心試點項目立項,聯合社會資本共建宜良林草雙中心。按照“以資源引企業、以市場換產業、以應用促發展”的總體思路,招引一批技術領先、龍頭作用強、成長性好的林草數字經濟企業到宜良發展,重點圍繞昆明市智慧林草發展規劃支撐項目清單,結合昆明市數字經濟特色發展方向,加快推進數字林草基礎設施建設、資源匯聚共享、新興技術引領示范、產業主體培育、高原特色產品流通、集體林權交易(收儲)等,爭取納入國家、省級新一輪基建計劃盤子。
綜上所述,建立在當前的林草資源管控基礎上,利用信息技術打造智慧林草,不僅是行業發展的需求,也符合社會發展的主要趨勢,而智慧林草的建設必須要建立在技術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沖破數據管控的壁壘,轉變原有的管理模式,打造一體化的數據管理平臺,落實好政務服務的模式轉型,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落實好技術體系的研發和創新,打造移動辦公體系以及智能數據儲存體系,這樣才可以為林草資源的管控提供有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