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永豐
(甘肅省隴南市禮縣中藥材開發辦公室,甘肅 隴南 742200)
甘肅省禮縣隸屬于甘肅省隴南市,具體位于隴南市北部,處于長江流域的嘉陵江水系西漢水上游,當地海拔高度在1100~3300米之間,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每年的四季變化分明,冬季溫度、濕度較低,夏季炎熱、多雨。禮縣年降雨量可達600mm,相比于甘肅省其他市、縣,禮縣本地的水資源相對豐富。禮縣為西北向東南傾斜的地勢,境內山地較多,其土壤以山地褐色土、山地棕壤及草原土為主,這些土壤的土層厚度較高,具有較好的透氣性,同時土壤中的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鉀的含量較高。當地山區地形較多不適合常見農作物的大面積種植,但其特殊的地理條件與氣候條件十分適合種植經濟價值更高的中藥材植物,同時不存在對自然環境造成較大污染的工業產區,這也符合大面積種植無公害中藥材的基本要求,因此禮縣當地的主導產業主要以中藥材種植為主。
截止到2020年為止,甘肅省禮縣的中藥材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境內進行中藥材種植的耕地面積已達12萬畝,中藥材總產量可達2.4萬噸左右,獲得的總產值可達將近3.5億元。當地種植的中藥材以大黃、當歸以及黨參為主,其中大黃的種植面積達6萬余畝,產量可達1.8萬噸,產值可達1.8億元;當歸種植面積可達1.5萬畝,產值可達0.38億元;而黨參的種植面積達到了2.5萬畝,總產值可達0.7億元;其他中藥材的種植面積共計2萬余畝,總產值也能達到0.6億元。
為了進一步促進禮縣中藥材產業發展,推進綠色藥源基地的建設進度,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當地已經完成了道地中藥材優質種苗繁育體系建設、中藥材綠色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道地中藥材加工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落實工作,并獲得了令人滿意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而在2020年,為了支持禮縣當地的中藥材產業發展,當地農業部門還根據甘肅省農業農村廳下達的《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發展項目資金計劃的通知》,結合本縣《禮縣“一扶一帶”產業扶貧獎補暫行辦法》,大力扶持中藥材優質種苗繁育基地、綠色標準化藥源基地等中藥材產區的發展建設,通過加強農業技術研究、技術指導以及技術培訓等工作,進一步的提高當地中藥材種植技術水平,讓該主導產業向規模化發展。與此同時,針對大黃、黨參、當歸等中藥材的市場需求與種植技術標準,還加強了道地中藥材優質種苗繁供體系建設,這也為禮縣中藥材種植提供了更加優良的中藥材種苗,這也為實現禮縣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及推廣打下了良好基礎。為了滿足綠色無公害中藥材種植的生產標準,在當地政府帶領下,還實現了有機肥、配方肥、復合肥等物資的統一采買,在物化補助的形式下,規范了當地農業物資市場,這也進一步提升了主產區標準化生產技術水平。而在大力發展中藥材這一主導產業的過程中,還通過聘請農業技術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現場培訓及技術指導,顯著提高了中藥材種植戶的技術水平,這對促進中藥材產業發展都有積極影響。
盡管近些年來,禮縣當地的中藥材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在發展過程中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改善,準確掌握產業發展中的現存問題,給予有針對性的解決,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禮縣的農村經濟發展。
中藥材植物的種植,對土壤養分、溫度、濕度都有更加嚴格的標準,需要有先進的種植技術及設備予以支持,而技術、設備的推廣應用都要有充足的經費供應。由于禮縣當地的經濟條件仍然較差,縣內還存在較多的貧困村,這都導致許多農戶的自籌資金不足,這也延緩了中藥材種植技術、設備的推廣應用進度,不利于產業的深度開發。
另外,由于禮縣當地的中藥材產業起步較晚,所形成的中藥材產業鏈也不夠完整,缺乏能夠更好帶動產業發展的大型企業加入,就會讓當地產業發展難以提速。一個產業想要得到更快的發展,就必須從生產物資供應、產品生產、產品深加工、產品銷售等多個環節入手,進而構建起一套完整的產業鏈條,這對提高中藥材產品價值有著重要影響。而對中藥材市場的開發力度不足,當地中藥材市場建設過于滯后,宣傳力度不大,缺少足夠的藥材收購商家,中藥材市場存在較大的不確定因素,這都導致藥農的收入不夠穩定。
在中藥材產業發展過程中,因為中藥材種植戶認識不到位,農業生產中沒有形成統一化的管理,就導致中藥材產品的質量參差不齊,這也導致具有產業優勢的產區并沒有發揮起帶動產業發展的帶頭作用。不能做好產品品質的有效監管,產品品質就不能形成統一標準,從而不利于品牌效應的形成,這也導致禮縣中藥材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難以提升,最終讓禮縣當地的農村經濟發展受到制約。
由于禮縣當地經濟條件較差,缺乏良好的農業基礎,對產區環境的改造起步較晚,產業科技含量較低,這也是影響中藥材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在實際農業生產活動中,許多藥農還沒有完全從粗放管理模式中轉變出來,沒有實現中藥材種植的規模化,這也導致對產量、品質的控制能力不足,同時也不能有效分擔市場風險。田間管理過于粗放,也加重了病蟲害對產業造成的破壞性,不能保證農藥施用的科學性、合理性,不僅會降低病蟲害的防治效果,也會損害中藥材產品品質,不符合綠色無公害種植的理論要求。
在目前中藥材產業發展過程中,可供選擇的中藥材品種仍然不足,而沒有健全的良種繁育體系,對中藥材品種沒有嚴格要求,長期使用一個品種,就會讓中藥材品種發生退化,進而造成中藥材產品品質、產量的下降,這不僅會對市場銷售造成影響,也會打消藥農種植中藥材的積極性。
為了進一步推動禮縣中草藥產業的發展,必須在當前產業發展情況的基礎上,做好對產區的核實摸底,做好調研工作,在分析論證的基礎上,制定好2021年的中藥材種植試驗示范基地的建設任務。在工作中,要盡快完善良種繁育體系,結合實際、打破常規,進行種苗的繁育。種苗的繁育必須以農戶自育自收為主體,通過基地育苗來保證重點工程用苗,進而確保種苗的質量與品種純正。
想要更好的推廣應用中藥材種植技術,確保配套設施、設備的建設與引進,必須加強資金管理。中藥采辦及企業建設都要嚴格遵照中藥材標準化基地建設實施方案進行,按照項目實施步驟有序進行,做好驗收工作,保證資金的專款專用,要根據當地政府出臺的產業扶持政策,保證補助金如實發放到藥農手中。避免出現資金挪用的問題,就能讓資金的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進而帶動當地中藥材產業的升級發展。另外,我們要堅持鄉村振興戰略,鞏固精準扶貧成效,不僅要做好對貧困戶的扶持,為其提供應有的種植技術與物資;還要加大對有能力擴大銷售的合作社與企業的扶持,進而讓產業鏈得以完善。在完善產業鏈的過程中,要重點關注藥材烘干、產品加工及品牌化運營等工作,注重吸引外來的中藥企業,擴展中藥材銷售渠道,這樣就能讓禮縣中藥材產業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藥材種植作為禮縣的主導產業,是當地農民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那么就要重點關注中藥材的產品質量,推進標準化生產,制定具體的產品質量標準,這樣才能讓禮縣中藥材產品質量得到穩步提升,讓禮縣中藥材獲得更大的銷路,進而形成良性循環,促進禮縣農村經濟發展。
另外,對種植技術的示范、指導以及對藥農的技術培訓工作仍要堅持,關注農業科技示范點的建設工作,擴大示范點的覆蓋范圍,這樣就能更好的發揮出示范點的帶頭作用,帶動產業發展。要通過各媒體渠道,加大中藥材種植技術知識的宣傳力度,將更多先進的種植技術傳授給藥農,同時利用實地技術指導、線上咨詢服務等方式,確保各項種植技術的正確運用,這樣就能帶動整個產業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