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正有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茂山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祿勸 651502)
大部分農業從業者在進行農業生產的過程中都將利益最大化作為最根本的目標,由于上文化水平與素質有限,所以在進行農業生產以及對農作物病蟲害進行防治的時候容易采取不恰當的措施,導致病蟲害的問題解決了,但是卻也對農作物、土地以及環境造成了不良影響,不利于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為此,本文將對既能夠保證病蟲害防治質量,又能夠保護生態環境的病蟲害防治措施進行探討。
農藥作為一種化學品,在使用的過程中難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不利影響,如果能夠合理的選擇農藥種類,同時采用合理的用量的話,不良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然而受農業生產者個人能力的限制,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農藥濫用的現象。當前我國農業生產的規模化還是比較小,個體戶生產者比較多,很多農民認為農藥使用的越多,效果越好,沒有意識到農藥對土地與環境的影響,限制了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大部分農村地區都還采取一家一戶的農業生產與病蟲害防治措施,人力與財力都比較分散,很容易造成浪費,效率不高,影響了病蟲害防治效果。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的地區適合生產不同的農作物,而不同的農作物以及不同的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則需要采用不同的病蟲害防治方式,即便是同一種病蟲害防治方式,也要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工具與材料的用量等,這樣才能保證病蟲害防治的科學性,才能更好的保證病蟲害防治效果,就目前來看,我國很多農業生產者都不能夠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導致病蟲害防治效果不理想,同時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
農業防治指的是在進行農業生產的時候,合理選擇農作物的品種,同時采用合理的耕作防治與種植方式來促進農作物健康的生長,為農作物提供更加適宜的環境,從而達到提高產量與質量,減少病蟲害的目的。
首先,采用農業防治的思路進行病蟲害防治要做好抗性品種的選擇工作,選擇抗病蟲害能力比較強的品種進行播種,比如如果當地環境農作物生產中褐飛虱這種蟲害比較嚴重,那么在選種的時候就可以選擇抗褐飛虱水稻品種進行播種,如果是要種植番茄且當地比較容易出現番茄枯萎病,那么可以選擇抗枯萎病能力比較強的番茄品種進行播種,這樣可以從源頭出發減少相應的病蟲害。
如果長期在同一片土地種植同一種農作物,有時候會出現一些連作特有的病蟲害,為了減少這種病蟲害問題的出現,可以實行輪作的方式來進行農業生產。在交叉輪換農作物品種與種類的過程中,還可以采用配套的綜合防控技術來對病蟲害進行防治。每次輪換農作物種植之前,為避免 田中殘留的微生物與病原體對下一次播種的農作物造成不良影響,農產者還需要對田園進行徹底清潔,將病果與病葉等都清理出來進行銷毀,從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率。
此外,還要做好施肥與灌溉工作,化肥已經成為當前農業生產中必不可少的產品,可以為農作物提供生長所需的必要營養物質,在施肥的過程中要注意不是施肥越多越好,而是要結合農作物的需求,配合著周圍的環境進行施肥,不同的環境下能夠給農作物提供的養分有所區別。做好灌溉工作同樣很重要,在對農作物進行灌溉的時候同樣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操作。為 保證灌溉效果,可以采用先進的滴灌的方式進行灌溉,為農作物提供充足水分的同時避免濕度過大。如果在農作物生長期間遇到大雨,要及時將田內多余的水排出。
生物防治是一種更加環保的病蟲害防治方式,基本上不會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不過對農產者的技術水平要求比較高。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抗生素、病毒制劑以及病原微生物寄生蟲等來進行病蟲害防治。對于農業生產中常見的瓜類白粉病、番茄葉霉素、黃瓜黑星病以及韭菜灰霉病等都可以用武夷菌素水來進行防治;水稻紋枯病可以用井岡霉素來進行防治。在蟲害方面,可以采取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以抗生素治蟲以及以植物源農藥治蟲的方式進行治療。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都有天敵,各種蟲害中的蟲也不例外,我們可以利用病蟲的天敵來防治蟲害。為此,農產者首先需要知道害蟲的天敵是什么,然后為害蟲天敵提供更加適宜的生存環境,從而達到遏制所想要治理的蟲害。比如棉鈴蟲、菜青蟲以及煙青蟲等的天敵是赤眼蜂,農產者可以將赤眼蜂的蟲卵放在農作物上,從而起到防治上述蟲害的作用。再比如農產者還可以使用捕食螨來防治蔬菜螨蟲和白蜘蛛等蟲害。此外到夏天的時候可以將蟾蜍與青蛙放到田間,讓這些動物將害蟲吃掉。
害蟲也有自己的致病微生物,比如菜粉蝶、小菜蛾以及稻縱卷葉螟等鱗翅目類害蟲的致病菌為蘇云金桿菌,因此農產者可以用這種真菌來防治上述蟲害。此外,白僵菌也可以用來防治鱗翅目害蟲。
抗生素防治害蟲也比較常見。比如可以用瀏陽霉素乳油來防治葉螨,可以用蟲滿克來防治茄果類葉螨,還可以用阿維菌素來防治小菜蛾與菜青蟲,這些都屬于抗生素防治蟲害方式。
有的植物本身就存在一些毒素,植物源農藥指的是利用植物體內具有抗病蟲作用的活性物質制成的一種農藥。常見的植物源農藥包括植物毒素和鹽堿等。
物理防治主要是對溫度、陽光輻射以及聲波等物理因素來進行病蟲害防治。
首先,農產者可以利用溫度來進行病蟲害防治。有些病蟲害喜溫不耐寒,而有的病蟲則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下才能存活,生產者可以利用病蟲的特性來對溫度進行控制,從而起到一個防治病蟲害的作用。比如在種植豆科農作物的時候,可以在種植前將種子在四十多度的溫水中泡上十分鐘,給種子加溫,通過這種方式將種子表面所攜帶的一些蟲卵與病原孢子去除掉,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病蟲害。
再者,在防治蟲害的時候,還可以對害蟲進行趨性誘殺,顧名思義,這種方式主要是利用害蟲的天性,很多害蟲都有偏好的顏色、溫度、光照狀況以及氣味等,農產者結合自身對害蟲的了解可以營造一定的環境去吸引害蟲,將害蟲聚集到一起進行捕殺,從而起到防治蟲害的作用。比如斜紋夜蛾、紅腹燈蛾、煙青蟲以及金龜子等害蟲具有趨光性,因此農產者可以在晚上的時候用誘蟲燈來吸引害蟲,然后對害蟲進行集中捕殺。再比如甘藍夜蛾、潛蠅等對醋味比較敏感,所以可以用醋來吸引害蟲,然后進行集中捕殺。此外,采用誘芯對害蟲進行性誘殺可以對雌性或者是雄性害蟲進行針對性的誘殺,從而降低害蟲交配產卵成功的幾率,達到防治蟲害的目的。
化學防治主要指的是利用化學農藥來進行病蟲害的防治,是方便也是最常用的一種病蟲害防治方式,不過如果應用不好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因此要謹慎使用。農產者在使用化學農藥來對病蟲害進行防治的時候,首先要注意對癥下藥,結合病蟲害的特性使用專業性的農藥,比如在對蘋果輪紋斑病進行防治的時候,應該選擇內吸性殺菌劑而不是保護性殺菌劑。再者,農產者對化學農藥進行使用的時候還要注意保證劑量與濃度的合理,另外施藥時間與方式也要保證合理,不要過多地對化學農藥進行運用。最后,可以結合實際需求科學的輪換用藥與混合用藥,盡量不要在同一茬作物上連續使用三次以上的同一種藥劑。
綜上所述,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對于保證農作物產量與質量來說具有重要意義,為保證高產量同時還要避免環境污染,農產者最好對各種病蟲害防治措施進行綜合合理的運用,以保證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