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黃
(四川省成都市東部新區賈家街道辦事處,四川 成都 641421)
桃是人們非常喜愛的水果之一,其不僅營養價值較高,而且清脆爽口,肉質細膩。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桃樹在我國有著廣泛的種植,桃樹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因此適合在種土壤環境下生長。在桃樹種植過程中,合理應用桃樹優質無公害栽培技術,不僅能夠促進桃樹的健康生長,有助于提升桃的產量,進而增加種植收益。而且有助于提升桃的品質,進而更好的保障人們的食品安全,促進人們的身體健康。
應用桃樹優質無公害栽培技術,首先要做到科學選種。桃樹品種直接關乎著桃的品質和產量,因此科學選種至關重要。在選種過程中,要結合當地的氣候以及土壤特點,選擇適合在當地栽培的桃樹品種。其次,要結合市場的實際需求來選擇桃樹品種,所選的桃樹品種要具有較強的市場潛力,應選擇種植消費者認可的品種,這樣才能促進桃樹種植收益的提升,并且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在建設桃園的過程中,要合理選址,所選的地址要具有良好的排水能力,并且靠近水源,這樣才能為排澇以及灌溉提供便利。桃園的土質要具有較強的通氣性,并且具有加強的保水保肥能力。土壤應以微酸性土壤為佳,其腐殖質含量應在5%-6%左右。如果桃園建立在丘陵地區,則應盡量選擇西南向,西南向的溫度變化較小,能夠為桃樹的生長創造出更好的環境條件。
桃樹栽植時間通常都在秋季落葉后至翌年春桃萌芽之前這一時間段,其中以秋季落葉后栽植效果最佳。秋季落葉后栽植更利于根系傷口的愈合,同時能夠促進根系吸收土壤中的養分,既有助于提升桃樹的成活率,也能促進翌年桃樹的生長,因此在桃樹栽培過程中應盡量選擇秋栽。在桃樹栽植過程中,應采用南北行的栽種方式,并且要合理把控栽植密度。桃樹的栽植密度要結合土壤的肥力狀況,并且要根據栽種的桃樹品種而定。比如采用行距3米以及株距4米的種植方式,每公頃可以種植830株左右;采用行距5米以及株距4米的種植方式,每公頃可以種植375株左右。這兩種種植方式比較普遍,但在桃樹的栽植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適當做出調整,保障桃樹的健康生長。
在桃樹栽植過程中,雖然很多的樹種自花結實率較高,但是仍需合理配置授粉樹,因為異花授粉能夠促進桃的品質和產量的提升。而且針對那些花粉量較少甚至是無花粉的品種,更需配置授粉樹。通常情況下,授粉樹的數量與主栽品種數量之間的比例應控制在2-4:1的范圍內。授粉樹的栽植可以與主栽品種按行列進行劃分,也可以在行間隔1-2株成中心點狀栽植。值得注意的是,授粉樹的花期應與主栽品種的花期相符,這樣才能起到異花授粉的作用,才能促進桃的產量與品質提升。
在桃樹栽植之前,需要進行整地,要將園地按行距整成高壟。壟與壟之間的溝深度為30厘米,溝的寬度應控制在40-50厘米之間,并且要確保壟溝與邊溝相通,這樣便于排水和灌溉。在定植的過程中,要在壟頂挖出80厘米×80厘米×80厘米的定植穴,如果土壤的肥力較差,則應適當擴大定植穴。在整地的同時要施加底肥,底肥施加量應按照每株100千克的比例時間,底肥應以有機肥為主,同時每株配合施加1千克的磷肥。在苗木栽植前,要注重修剪苗木的根系,在栽植過程中,要將苗木的根系舒展開,同時將苗木扶正,確保苗木與地面垂直。在填土時要同時提苗,并將回填土踏實,然后澆足定根水。在栽植過程中,要確保樹苗對齊,并且合理把控栽植深度。栽植完成后要在根部四周圍上土堆,土堆的高度為1-2米左右,以免根系位置出現積水,影響苗木的健康生長。除此之外,在栽植完成后還要應用刀客或者麥稈等將樹盤覆蓋好,能起到保墑的作用。在桃木栽植的行間,可以種植花生或者蔬菜等,有助于提升經濟收益。
定植后的管理是應用桃樹優質無公害栽培技術的關鍵所在,合理的管理有助于桃樹的健康生長,是提升桃產量和品質的重要措施。首先要適時澆水,在樹苗定植之后,適時澆水能夠提升桃樹的成活率。在定值完成后需要澆透水,之后要根據天氣狀況進行澆水,如果7-10天沒有降水,則需要進行澆水。其次,要做好定干工作,定干是桃苗在栽植后的第一次修剪,定干的高度應控制在40-50厘米左右,但需結合實際情況作出適當調整。比如栽植的密度較大或者栽植的苗木比較健壯,則應適當增加定干高度。如果栽植密度較小,或者栽植的苗木較弱,則應適當降低定干高度。
桃樹的健康生長離不開充足的養分供應,因此科學施肥至關重要。在桃樹栽培過程中,要注重施加基肥,同時合理進行追肥,這樣才能更好的保障桃樹的生長。在桃樹掛果時要注重施加花前肥以及膨大肥,同時要適量施加鉀肥。在施肥過程中,通常會在9-10月份施加基肥,如果基肥施加過早,則會導致桃樹大量生長秋稍,進而影響花芽的質量。基肥應以有機肥為主,每株施加100-150千克左右,同時每株施加1千克左右的復合肥。在施加基肥的過程中,在樹冠投影外緣,以樹干為中心,對稱挖2個長、寬、深為100厘米、50厘米以及40厘米的環狀穴,然后施入肥料,并覆土,最后要澆透水。每年都需要變換施肥地點,確保5年之內的施肥地點不重復。針對幼樹,應在每年的6月份追施尿素。針對盛果樹。應在花前1周施加尿素,每株施加0.1-0.2千克即可,同時適當施加少量的鉀肥。除此之外,針對盛果樹,還應在幼果停止脫落后及時施加速效肥,以便起到狀果的作用。針對雨水較多的地區,由于土壤中的養分流失較快,因此更應注重追肥,這樣才能保證桃樹的增產。
要在雨季來臨之前疏通排水溝,確保果園的排水效果。要做好桃樹的灌溉工作,桃樹的灌溉時期分為萌芽開花期、開花后至硬核期、果實膨大期以及采果后期與休眠期,因此要注重在這些時期的灌溉,保障桃樹的水分供應。灌溉應結合降雨量,在降雨量較少的干旱時期要加強灌溉,而在降雨量較多的情況下則要做好排澇工作。桃樹的灌溉方式主要由穴灌、溝灌、噴灌以及滴灌等,應大力推廣滴灌技術,滴灌技術既能節約水資源,也能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同時滴灌的方式還可以與施肥相結合,因此效益最高。
整形修剪能夠使主枝、側枝更加合理的配置,同時能夠調節營養,改善通風條件,進而促進產量與品質的提升。桃樹喜光,因此修剪整形過程中應注重保障桃樹的受光面積。除此之外,在修剪過程中要注重平衡樹勢,避免出現缺枝偏冠現象。在主枝上每隔一定距離培養側枝,左右交替分布,一般培養 2 ~ 3 個側枝。每年留出 1/3 的枝作為預備枝,留在各類枝組下面,以便更新。
應用桃樹優質無公害栽培技術,需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病蟲害會影響到桃樹的健康生長,同時導致果實的產量與品質降低,因此做好病蟲害的防治至關重要。針對病蟲害的防治,首先要加強管理,促進桃樹的健康生長,提升其抗病蟲害的能力。其次,在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要秉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切實做好病蟲害的預防工作,要結合病蟲害的發生規律,提前做好預防措施,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幾率,同時將病蟲害的危害降到最低。要以農業防治方法為主,如果需要采用化學防治,則應加強對生物農藥的應用,減少對化學農藥的應用。與此同時,要注重果實施藥的安全間隔期,避免對果實造成藥物污染,影響果實的品質。針對不同類型的病蟲害,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在做好栽培管理的基礎上,合理應用農業、生物等防治手段,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幾率,保障桃樹的健康生長。
桃是人們十分喜歡的水果之一,在桃樹的栽培過程中,合理應用桃樹優質無公害栽培技術,有助于桃樹的健康生長,是提升桃子產量和品質的重要措施。因此,在桃樹的栽培過程中,應結合當地的氣候、土壤等方面因素,合理應用桃樹優質無公害栽培技術,從科學選種、科學管理等方面入手,為桃樹的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提升桃子的產量與品質,增加桃樹的種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