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益華
(岑鞏縣農業農村局,貴州 黔東南州 557801)
當前中醫學出現快速發展趨勢,而在中醫學理論和實踐中,中藥材發揮著重要作用,是發揚中醫價值的基礎。其中道地藥材是我國傳統優質藥材的代表。中醫看診的大部分治療措施,都是要求使用地道中藥材才能保證效果。近年來,中醫相關領域發展的趨勢快速,依靠野生中藥材難以滿足使用需求,所以大部分中藥材都是人工種植,目前我國的道地藥材品種變異、品質下降問題嚴重,怎么才能保證藥材的道地性與安全有效,這就給中藥材栽培管理帶來一定難度,也是整個中藥材行業需要與研究解決的認真思考問題。
中藥材質量,是影響中藥企業及中醫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2020年新藥典頒發,對中藥材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對種植基地質量安全追溯的體系,標準化規范化的種植管理成為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這樣能夠從源頭上實現對中藥材質量的有效把控,保證中藥材的道地性和品質安全,推動中醫藥行業可持續發展。
主要是目前對于中藥材藥效的評估還沒有明確的標準和體系,無法具體到每個成分,所以對種子種苗難以進行規范和監管,使得種子種苗的流通比較隨意和盲目,缺乏管理,一般只是由相關經營企業負責。這些企業在采購藥材時,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動以及每個地區藥農對于種子種苗的不同品種需求,發現商機,然后進行收購和調運,以滿足當地藥農的需求。但這些藥材種子和種苗大部分都沒有進行質檢,也不關注科學儲存,儲存環境條件設置不到位,沒有妥善的包裝和說明,導致種子種苗的質量較差,品質和溯源難以到位。其中有部分藥材屬于野生資源,也沒有專人管理,可以隨便挖取,但對于不懂行的人,可能帶來破壞??傮w來說,種子種苗產業發展比較隨意,規范性不強,監管力度不足。
一是地道性向非地道轉移,產自特定區域的名優正品藥材,一般產區都有特殊的地質條件、氣候條件的,造就中藥材的地道性和高質量。比如云南文山的三七以及東北的人參,很多人看這些藥材在當地發展良好就盲目引進,沒有考慮其生產特性以及當地的條件特點,結果引進之后在本地種植生產表現不良性狀,品質下降。二是道聽途說品種的選擇存在跟風種植,當前農民種植藥材的出發點和目的都是什么賺錢種什么,而不是以重質量保療效為目的,非適宜種植區存在盲目引種、不斷擴種,而沒有考慮當地是否可以適宜種植及栽培的風險問題,從而造成藥材藥效與道地性喪失;對于適宜的地區,無人研究如何種植各種藥材才能保證品質,保證藥效。市場跟風行為導致無序失控種植,也造成價格大起大落,很多大宗品種中藥材,都有過這樣的悲喜劇。同時市場上藥材總數和供需關系的平衡性不穩定,也給市場帶來一定不良影響,很多藥農的從眾心理較重,看哪種藥材價格高、銷售趨勢好就大批量種植,或者看哪種藥材價格低、銷不出去,就不再種植,沒有對未來的市場趨勢進行科學預測,導致帶來大量損失。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雖然一直在治理,但成效不高。環境的破壞使得藥材的種植受到一定不良影響。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等,使得土壤品質降低,種植的中藥材出現嚴重的重金屬超標問題;同時個別種植戶在種植過程中濫用農藥和化肥,帶來嚴重的殘留和毒副作用,加重了中藥材的“農殘”進一步嚴重超標,保障中藥材綠色、道地、無污染、可追溯勢在必行。
藥材歷來講究采收的時節,不同時節成熟的藥材不同,一旦超過藥材對應需要收獲的時節,藥材的藥效會大幅流失。所以在采收時需要關注時節問題,但近些年野生藥材等幾乎年年發生“搶青”提前采挖,不按時節采收等問題持續存在。而究其原因是很多商人為了獲取更高的利益,忽視藥材的療效,收益好的話療效差無人考慮。還有一點就是人工種植技術水平較低,不夠規范,違背了藥材生長規律,所以采收時節可能不穩定,也帶來損失。
當前很多地區進行藥材種植比較分散,一般是一家一戶的進行種植,規?;讲蛔悖s化水平不高,同時這樣也給規范管理增加了難題,難以有效提升種植水平。雖然我國越來越重視中藥材的種植,但大規模的種植基地數量還是較少,規范化種植基地更加缺乏,難以普及一些常見和常用藥材的標準化種植。還有一點,這種分散種植也會導致整體的藥材質量水平參差不齊,不統一,無法進行品質判斷和界定。
一是開展種質資源普查收集保護。完成第四次中藥材種質資源 普查,摸清資源家底,啟動種質資源信息數據庫建設,設省級中藥材種質資源庫,新建、改擴建一批中藥材種質資源圃; 開展道地藥材資源系統調查,建設道地藥材資源原 生境保護區和野生撫育區。
二是選育認定一批新品種。圍繞“優質、 高抗、高產”的育種目標,開展中藥材等良種聯合攻關, 選育一批道地品種,建設一批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國家級、 省級良種繁育基地。
三是推廣一批優質種子(苗)繁育及新品種技術??偨Y提煉留種技術,推廣集約化育苗技術,研究脫毒快繁技術推廣應用藥劑浸(拌) 種、藥劑浸根等種子(苗)消毒技術,降低種傳病蟲害的發生, 培育壯苗,提高良種苗木生產效率。
一是建設一批規?;瘶藴驶a基地。聚焦重點單品及地方特色道地品種,制定規范化 種植技術規程,因地制宜,集中力量和資源,打造一批規?;瘶藴驶a業化基地。
二是示范推廣綠色栽培模式和生態化技術。以“道地、綠色、 生態”為核心,推行生態種植、野生撫育和仿生栽培。積極推廣 林-藥等綠色高效種植模式。開展綠色防控行動,推廣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推動綠色生產技術落地落實。
三是新建一批“定制藥園”基地。強化中藥材產業和健康醫藥產 業的協同發展,鼓勵制藥企業和醫療機構建立“定制藥園”, 引導資源要素向園區匯聚;鼓勵中藥生產企業采購“定制藥園”藥材,支持公立醫院優先采購以“定制藥園”藥材為主要原料的 中藥飲片和藥品。
一是完善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立中藥材流通全過程質量追溯體系公共管理服務平臺,地方政府推動中藥材質量追溯平臺和基礎建設,記錄中藥材在各個環節的流通信息。推進中藥材質量追溯體系標準建設,對以中藥材為原料的產品目錄進行動態管理,健全完善涵蓋中藥材及其產品信息編碼、對象標識、信息識別和監督管理等溯源要素的技術標準。利用“互聯網+中藥材質量追溯”手段,建立標識標記制度,滿足消費者查詢和合理需求。地方政府還推進中藥材種植、加工、商品生產等環節的質量追溯體系,每個環節當地政府都有發布的相應技術標準,并發揮行業協會、示范企業等的帶動和引領作用,規范提高中藥材從種植到銷售各個環節的質量水平,并最終實現對中藥材質量的綜合治理。要求中藥材行業健全追溯監管制度,建立全過程追溯體系,豐富溯源示范創建活動,加強對生產企業的監督檢查。同時還鼓勵對中藥材溯源數據的研究利用,建立起中藥材使用查詢系統,實現種植、 加工、收購、儲藏、運輸、銷售等全過程質量追溯,這樣保證中藥材的來源去向都有跡可循,能夠明確相關責任歸屬,進行責任追究。
二是加強產品質量監管。嚴格農藥、化肥、植物生長調節劑等 生產投入品使用管理,加大農藥殘留、重金屬及有害元素、真菌 毒素等安全性檢測力度。建立中藥材第三方檢測機構,探索構建 中藥材質量監測體系、監管體系和標準體系。修訂《共享中藥房 質量管理規范》,提升中藥房質量管理水平。強化中藥材監督執 法,嚴肅查處違法生產、經營中藥材產品的行為。
三是推動中藥材業與鄉村旅溥、健康養老融合。積極發展中醫 藥健康養生旅游、中醫藥美容美體旅游和中醫藥醫療等高端度假 旅游。推進種植基地鄉村旅游、文化推廣、生態建設、 健康養生、藥膳餐飲等產業縱深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