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學智
(臨夏縣農業農村局土橋鎮農技站,甘肅臨夏 731800)
近年來,我國科學技術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更加先進新型的農業技術應用到農業的生產當中,應用大棚蔬菜種植技術,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蔬菜的產量和品質,進而給蔬菜種植戶帶來了更高的經濟效益。但是在當前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對于蔬菜品質上的要求也是越來越苛刻,此外,為了能夠滿足市場對蔬菜的需求量,相關的蔬菜種植戶就需要結合實際的發展需求,不斷的改進自身的種植技術水平,做好蔬菜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提高大棚蔬菜種植產量與品質。
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大棚蔬菜種植技術開始向有機種植和無公害種植的方向發展。當前無公害種植技術倍受廣大種植戶的關注,無公害種植技術是將綠色環保作為出發點的一種蔬菜種植技術,迎合當前綠色發展的理念。有機種植是應用現代化先進的技術,在蔬菜的生長期間不適用任何的農藥,保持蔬菜的自然生長。無公害種植技術和有機種植技術都是大棚蔬菜種植領域當中使用最為廣泛的兩種蔬菜種植技術。
在使用無公害種植技術的過程中,首先要做好選種階段的工作,在蔬菜種子的選擇上要選擇高產量,并且抵抗力強的蔬菜品種,在蔬菜種子選擇完成后,對種植區域的土地要做好翻新的工作,為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在播種之前,對大棚內部進行消毒,可以通過高溫悶棚的物理方法對大棚內部做殺菌處理。在蔬菜的生長過程當中,選擇有機肥適量的施用,非必要的情況下,不要使用化學肥料。除此之外,在蔬菜生長期間對大棚內部環境的溫度與濕度做好相應的控制。
有機蔬菜對生長環境的要求是比較苛刻的,在種植過程中,更要注意不能使用任何的化學肥料或者是農藥。選種時,要選擇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純天然種苗。蔬菜成熟之后,只有經過相關權威機構認證過的蔬菜產品,才能正式的進入市場,所以有機蔬菜的種植是比較費力的。
在選擇蔬菜種植區域時,首先要對種植區域的土壤結構以及土壤厚度進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土壤的厚度越大,越適宜大棚蔬菜的生長。最好選擇光照比較充足的區域來建立大棚,這樣能夠從一定程度上減少蔬菜種植的投入成本。在大棚蔬菜種植區域確定之后,就要對該區域進行相應的耕作工作,要注意土壤翻新的深度要大于1 m,這樣可以有效的減少蔬菜生長過程中病蟲害的出現,給蔬菜的健康穩定生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進行蔬菜品種的選擇過程時,要充分的考慮到大棚內部的環境情況以及土壤情況,比如土壤中的營養元素,是否能給蔬菜的生長提供足夠的營養。在選種時,通常情況下都要選擇產量較高并且抗病能力較強的品種。在蔬菜的品種選擇完成之后,為了能夠提高蔬菜的質量和產量,還需要對蔬菜的種子做預處理工作,首先將即將播種的種子用高錳酸鉀溶液進行處理,可以對種子殺菌和消毒,浸泡的時間一般在30 min左右,在經過浸泡處理之后,將蔬菜種子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沖洗,沖洗完成之后將種子浸泡在溫水當中,注意水的溫度不能過高,在浸泡期間用工具充分的攪拌,目的是使種子的受熱能夠均勻,一般溫水浸泡的時間為10 min;浸泡過后,對種子進行風干處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選擇種植有機蔬菜,那么就不需要用高錳酸鉀進行處理。
任何的作物在生長的過程當中都需要肥料的幫助,大棚蔬菜也不例外,對蔬菜做好相應的施肥工作能夠促進蔬菜的生長和發育,而且對蔬菜的高質高產也有很重要的影響。在肥料的選擇上,如果有條件的話,肥料最好是經過相應處理的動物糞便或者是植物殘骸,這兩種自然肥料適用于所有種類蔬菜的種植,包括無公害蔬菜和有機蔬菜。大棚的封閉性比較好,相關蔬菜種植戶在對肥料進行過選擇的過程當中,第一選擇是顆粒較小,分解能力較強的肥料。同時,蔬菜生長的不同階段對于營養元素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其中氮肥能夠提高蔬菜枝葉生長的速度,使蔬菜能夠更好的吸收土壤中的營養原素;磷肥在促進蔬菜開花和結果上有著很大的作用效果。這兩種肥料便是給蔬菜施肥最常用的兩種肥料。相關的蔬菜種植戶應該根據實際當中蔬菜生長的特點給蔬菜選擇合適的肥料并且進行適量的施肥。
要想使大棚蔬菜的種植的質量和產量得到一個有效的保障,不但需要蔬菜種植戶有一個足夠專業的種植技術水平,還需要在蔬菜的生長過程中做好相應的防治工作,其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對于蔬菜的防治工作,首先就需要蔬菜種植戶自身有一個良好的病蟲害防治意識,當地的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對蔬菜種植戶的支持力度,派遣大棚蔬菜種植的專業人員對大棚區域內的土壤進行分析和評估,再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等因素,分析出蔬菜生長過程中容易發生的病蟲害類型,并結合相應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對當地的每一個蔬菜種植戶做好宣傳和普及工作,使蔬菜種植戶有一個良好的病蟲害防治意識,這樣在病蟲害發生時,農業種植戶就可以在第一時間對病蟲害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對病蟲害進行防治,減少病蟲害發生造成的損失。
對于大棚蔬菜的病蟲害問題進行防治,可以采取物理防治的方法。在大棚蔬菜生長期間,有一個充足的光照利于蔬菜進行光合作用,在日常的大棚環境管理當中,最好將溫度控制在28~30℃,這個溫度是蔬菜生長最適宜的溫度,在夜間,最好將溫度控制在15℃左右,要注意濕度不能夠大于50%,如果濕度過高,反而會影響蔬菜的正常生長。如果濕度控制不當導致過大,那么可以采用通風降濕的方法,這種方法快捷而且簡便,也不需要投入多少的成本,對于大棚濕度的降低非常適用,減少避免由于濕度過高而滋生病蟲害。除了大棚內的濕度過高需要通風降濕以外,日常也同樣要做好通風工作,每天最好通風3~4次,每次大約在20~30 min。在下午4點至第二天10點之間的溫度是比較低的,這個時間段最好不要通風,防治蔬菜發生凍害。在蔬菜生長階段,蔬菜種植人員要給病苗及時的進行處理,防治感染其它健康的幼苗,而且病苗的出現給病蟲也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當前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不斷的取得突破,殺蟲燈作為新型的殺蟲工具被廣泛的應用到病蟲害的防治當中,殺蟲燈主要是利用害蟲喜歡光的這一特點,對害蟲進行捕殺,而且殺蟲燈不會對蔬菜造成任何的影響。
在傳統的蔬菜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蔬菜種植人員經常會對蔬菜噴灑各種各樣的農藥來對病蟲害進行防治,這樣的方法雖然效果非常好,但是對蔬菜也會造成一定的傷害,并且噴灑的農藥也會在蔬菜葉片上有所殘留,雖然沒有過高的毒性,但是在人們食用被農藥噴灑過的蔬菜時,身體健康也會或多或少受到影響。大棚蔬菜當中之所以會發生病蟲害,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土壤環境,土壤如果呈酸性,那么就有利于病蟲害的生長。所以通過改變土壤的酸堿度來防治病蟲害,也是一種科學有效的方式。比如使用草木灰來中和土壤的酸性,能夠很大程度降低病蟲害的發病率。蔬菜大棚是一個相對比較封閉的空間,除了要做好內部的病蟲害防治工作,還要防治外界的病蟲進入到大棚內,蔬菜種植人員時刻做好大棚內部蔬菜與外界隔離的工作,防治蔬菜的生長受到病蟲害的影響,給蔬菜的高質和高產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體來說,為了能夠滿足當前時代背景下人們對生活品質以及飲食方面的追求,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就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創新和完善,迎合時代發展的腳步,最大限度的來提高蔬菜種植的產量與質量。蔬菜種植人員在蔬菜的種植當中應用大棚蔬菜種植技術應用,首先要科學的選擇蔬菜種植區域,保證種植區域的土壤適合蔬菜的生長,并且在選種的過程當中要選擇高產量、抗病性強的種子。給蔬菜的高質高產奠定基礎。對于病蟲害的防治,要結合病蟲害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有效的措施進行科學性的防治,保證蔬菜的健康穩定生長,提高蔬菜種植帶來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