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疆南疆麻扎窩孜村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陳 濤,楊 琪
(1.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傳媒學院,新疆烏魯木齊 830002;2.烏魯木齊職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新疆烏魯木齊 830002)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的重要舉措,是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和新疆工作總目標的重要保障,村里在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堅持黨建統領三農工作,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鄉村全面振興,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因地制宜和循序漸進,積極探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和措施。
新疆克州阿克陶縣恰爾隆鎮麻扎窩孜村2019年整村易地扶貧搬遷到距縣城8 km的昆侖佳苑小區,2020年實現脫貧。全村總人口357戶1503人,有耕地面積 45.67 hm2,草場面積1.82萬hm2,溫室大棚199座,畜牧存欄5720只(頭),商鋪25家,村集體經濟收入約10萬元,農牧民人均收入7518元。
經脫貧攻堅戰后,村里實現了貧困戶退出,貧困村出列,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為鄉村振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還存在短板和不足。
第一,產業起步晚,經濟發展緩慢。農牧民種植溫室大棚時間較短,種植技術有待提高,導致大棚種植收益不理想,需要進一步提質增效。村里畜牧養殖業主要為散戶養殖,沒有發展形成規模養殖,應對市場需求和抗風險能力較低。
第二,群眾國語水平低,思想有待解放。農村陳規陋習、封建愚昧思想、不良風氣一定程度的存在,農牧民普遍國語水平不高,缺乏艱苦創業、勤勞致富、遵紀守法的思想,思想有待進一步解放。
第三,農村人才缺少,農村治理水平不高。村里缺少有能力、有技術、善經營的群眾,周邊缺少為農牧民提供就業機會的企業。村兩委班子綜合素質不高,法治教育和德治教育需進一步提升,農村現代治理水平有待提升。
3.1.1 溫室大棚種植業。一是在現有溫室大棚數量基礎上,力爭實現溫室大棚數量達到300座以上,實現群眾“一戶一棚”目標。二是成立大棚蔬菜銷售公司,探索“農戶生產+公司銷售+利益分紅”的模式,打造集散批發、定點銷售、訂單服務、同城配送、線上線下等銷售服務模式,銷售網輻射覆蓋縣城周邊地區。三是對全村現有199座大棚進行檢修,對損害的大棚相關設施進行維護。
3.1.2 畜牧養殖業。一是鼓勵農牧民擴大養殖規模,爭取每戶養牛5頭或養羊20只,畜牧存欄量達到10000頭(只)以上。二是建立畜牧集中養殖基地,采取“農戶畜牧入股+合作社經營+年度分紅”的模式,動員組織散戶進行入股,畜牧集中養殖。三是建設青飼料加工廠1座,通過收集加工社區及周邊的大棚植物、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秸稈,滿足本村及周邊鄰村青飼料需求。
3.1.3 農村旅游服務業。一是探索發展“溫室大棚+旅游采摘+農家樂”旅游模式,打造特色采摘農家樂10家。二是建設夜市1座,組織農牧民群眾開水果攤、蔬菜攤、小吃攤等,發展地攤經濟。三是打造社區步行街,組織農牧民通過開飯店、理發店、服裝店、酒吧等店面實現持續增收。四是投資建洗車房1座,組織農牧民通過在洗車房就業實現增收。
3.2.1 開展“美麗庭院”創建工作。一是引導農牧民群眾樹立衛生文明意識,培養農牧民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二是農牧民家庭要達到有床、學習桌、餐桌、電視、熱水器的“六有”配置要求。三是是按照“個人干凈、客廳干凈、廚房干凈、廁所干凈、樓道干凈”要求,引導農牧民美化居家環境。
3.2.2 村容村貌建設工作。一是每年對轄區健身器材、垃圾箱、充電樁、座椅等公共設施進行檢修和維護1次。二是主干道50盞路燈更換為太陽能路燈,亮化社區道路。三是建設垃圾分類定點收集點6個,采取封閉式垃圾收集箱。四是對轄區所有草坪的土壤進行增厚,鋪設相應的灌溉配套設施,草坪周邊種植“冬青”綠化帶進行保護。
3.2.3 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一是村委會定期對轄區公共衛生區域進行整治,引導農牧民改變雜物亂堆、垃圾亂扔、車輛隨意停放等問題。二是出臺“衛生先進戶”評比方案,每季度評選“衛生文明戶”10戶,為得獎家庭頒發“衛生文明”流動紅旗,給予一定的物資獎勵。三是開展衛生文明月活動,定期組織人員對本村公共衛生區域進行清掃,開展衛生文明勸導活動,全年活動不少于4次。
3.3.1 開展農牧民夜校國語培訓。組建農牧民夜校國語教師隊伍,制定詳細農牧民夜校實施方案,將國語教學內容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惠民利民政策、黨中央和自治區重大決策部署、新疆三史等內容結合,做好課前“五分鐘”宣傳教育,不斷提高農牧民國語水平,讓農牧民夜校成為重要宣傳陣地,讓黨和國家政策深入民心。
3.3.2 開展“民族團結教育”主題月活動。每月組織開展1次民族團結教育主題月創建活動,與文化傳承、困難訴求、好事實事、送溫暖、志愿服務等內容結合,并挖掘民族團結教育創建活動中涌現出的先進單位和個人。
3.3.3 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一是村黨支部制定村規民約,大力倡導婚事喪事簡辦,反對鋪張浪費,破除封建迷信,革除陳規陋習等思想,村民公約要入樓入戶,覆蓋到每個家庭。二是村黨支部籌建圖書閱覽室1間、電子閱覽室1間、老年活動室1間,每年開展送文化活動不少于2次。三是核實村里在勤勞敬業、誠信經營、尊老敬老、無私奉獻等方面存在的真人真事,開展先進模范評選。
3.4.1 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一是健全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自治組織體系,做好“三中心”建設工作,細化工作任務,明確工作目標,壓實工作責任。二是完善村級議事協商制度,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和“三重一大”決策制度,不斷提高村“兩委”依法管理能力,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建立健全群防群治機制。三是向上級黨委申請建設村綜合辦公樓1座,滿足村級日常辦公和群眾活動開展需求。
3.4.2 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一是注重從村高校畢業生、復員軍人、內招生、軍轉干部中培養后備干部,健全后備干部優進劣進淘汰機制。二是建立了一支相對穩定、示范作用大、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農村致富帶頭人隊伍。三是從村干部、致富帶頭人、村民代表、婦女代表中積極發展黨員。四是定期組織各類人才隊伍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章黨規、法律法規、產業發展等知識。
3.5.1 開展實用技能、職業技能培訓。一是邀請高校教師、農業技術員、種養殖能手來村里開展溫室大棚、畜牧養殖相關理論培訓,加強實地指導力度。二是聯系縣人社局對有需求的群眾開展建筑、縫紉、廚藝、電焊、汽修等方面的培訓,提升農牧民群眾就業能力。三是針對本村創業意愿人員開展微商、電商、直播、經營等方面的培訓。
3.5.2 加大勞動力轉移力度。一是做好疆外有組織轉移就業,村里加強勞務輸出宣傳力度,積極宣傳轉移就業先進典型家庭。二是做好疆內轉移就業,村里積極落實上級就業扶持政策,鼓勵農牧民群眾在疆內從事保安、保潔、司機、建筑、采摘等工作。三是做好就近就業,積極聯系周邊事業、企業、衛星工廠、扶貧車間等用工單位,定期發布用工信息,加強公益性崗位管理。
3.5.3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一是嚴格落實“四個不摘”“八個不變”要求,現有“5+2”扶貧隊伍不變,保持現有扶持政策不變,繼續加大扶持幫扶力度,堅持扶上馬送一程。二是對全村農戶“過篩子”,逐戶核查,對收入低、勞動力少、有大病慢性病的農戶列入動態監測中,通過“鄉村振興”平臺進行動態監管。三是加強幫扶力度,通過解決生產生活困難訴求,幫助就業,發展產業等途徑實現增收,杜絕致貧返貧現象發生。
3.5.4 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一是繼續做好全民參保、全民體檢、兩免一補、雨露計劃、臨時救助、殘疾補貼等社會保障工作。二是進一步健全留守兒童、孤寡老人、殘疾人、離異婦女等群體保障體系,落實關心關愛制度,持續做好農村幸福大院的宣傳和保障工作。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明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關鍵點,積極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的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路徑,積極加強鄉村基礎建設力度,不斷提升鄉村公共服務水平,因地制宜做好鄉村長遠規劃,努力培育鄉村特色支柱產業,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治理水平,促進鄉村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