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良俊,馬 瑞,楊長河,李先波
(1.陜西省略陽縣種子管理站,陜西略陽 724300;2.重慶市潼南區農業科技推廣中心,重慶市 402660;3.陜西省略陽縣農村能源站,陜西略陽 724300;4.略陽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陜西略陽 724300)
略陽縣東西長75 km、南北闊54 km,全縣轄17個鎮(街道辦)165個行政村(社區)20.4萬人,耕地面積2.62萬hm2,平均海拔680 m,年平均氣溫為13.2℃,最高氣溫37.7℃,年降雨量860 mm[2]。針對略陽農業現狀,略陽縣種子管理站于2013年開始聯合略陽縣金禾實業有限公司,經過四年努力,成功打造出了陜西名牌產品——“溜溜田”牌略陽高山冷水米,通過“土地流轉+訂單模式”穩定水稻種植規模、嚴控技術規程、保證品牌質量、提高種植效益,探索出了適合山區農業發展的新模式。
民國初期,略陽僅有青崗鉆、紅谷子、西山白等地方品種,畝產百余公斤,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引進桂花球、汕優、咸優等品種,畝產達到400~500 kg[3],但僅滿足農民自給自食、無商品意識。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全民經商浪潮的興起,糧油等農產品開發不被重視。直到本世紀以來,黨和國家政策調整,糧食生產又一次得到了重視,人們的品牌意識、環保意識、商品意識、安全意識再一次增強,略陽縣種子管理站在此背景下,于2013年初從云南農業大學和廣東農科所分別引進雜交粳稻品種56個、秈稻品種5個、試驗種植0.33 hm2,經過四年的連續試驗觀察從中篩選出適宜略陽山區種植的優質稻2個系列7個品種。2017年起在徐家坪、仙臺壩等鎮大面積推廣秈稻黃華占、粳稻滇禾優34等系列品種,略陽縣金禾實業有限公司利用國內秈稻種植最北緣的地理條件和生態環境,糅合羌文化元素,注冊“溜溜田”牌商標,以“黃華占、滇禾優34”為基礎,開發打造出“溜溜田”牌略陽高山冷水米系列產品,市場銷售價達15.6~33.6元/kg,以銷促產使優質稻種植區域覆蓋全縣11個鎮18個村2710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03戶)。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穩定在303.33 hm2和2260 t以上,種植面積和產量占全縣總量的90%以上。截止2018年底累計種植面積703 hm2、生產高山稻谷5300 t、產值1700萬元,戶均年凈增收2200元。2018年略陽縣金禾公司建成50 t/日高山冷水米加工生產線1條,銷售專柜1個60 m2,銷售網點10余個,產品遠銷北京、西安、廣東等大中城市,成為略陽縣農產品“走出去”的一張靚麗名片。實現從普通水稻到高附加值農產品的成功跨越,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規模效應。
在塑造產品品牌的同時略陽縣金禾實業有限公司投資10余萬元,注冊了20余個高山冷水系列地域商標,使“溜溜田”牌略陽高山冷水米系列產品持續穩定的占領市場份額,為發展壯大略陽農產品商品競爭力奠定了良好基礎。
略陽優質稻產業發展模式:以“訂單農業”即“公司+基地+農戶”發展。
縣域生態環境滿足了略陽優質稻(高山冷水米)的栽培種植條件,境內氣候適中、雨量充沛、水質清涼、無工業污染、灌溉方便,在8月下旬~9月上旬的水稻灌漿期,稻田最高溫度保持在25℃左右,避開了高溫,保證了稻米支鏈淀粉含量高,米飯口感柔韌勁道。
技術培訓:采取技術人員分片包干鎮(辦)以村、社為單位田間指導,培訓提升農戶略陽優質稻(高山冷水米)育秧、插秧、灌水、施肥、病蟲害防控及收獲儲藏等一條龍管護技術,逐年推行生態有機種植方式;推行略陽優質稻精細開發,打造“溜溜田”牌略陽優質稻系列優質米。
品種選擇:推廣“黃華占、美香占、美香新占”等國家一級稻米品種和“滇禾優”系列品種。
收儲方式:稻谷籽粒黃熟達90%時搶晴收獲,過早、過遲收獲會影響產量和品質。稻谷脫粒后在通風良好的院場用竹席晾曬,晾曬厚度約10 cm勤攪勤翻,嚴禁在水泥、瀝青等公路上暴曬,當稻谷含水量達13%~14%時貯存于避光、常溫、干燥的倉庫,防止污染、霉變及鼠害。
執行標準:栽培管理嚴格按照國家無公害大米生產的技術標準執行。
一是公司推行連片承包和租賃等方式流轉土地,采取機械化“育-插-收”集約經營方式擴大種植規模;二是公司對分散種植的農戶聘請專人監管生產全過程并與農戶簽訂保底價收購協議,以高于市場30%價格收購稻谷,確保農民利益;三是公司與大型超市及企業簽訂產品“供銷合同”,拓展市場營銷、提高略陽優質稻(高山冷水米)的市場占有率,創建略陽優質稻的特色農產品品牌。
由公司組織“統一采購稻種、統一育秧插秧、統一施肥灌水、統一病蟲害防控、統一收獲加工、統一結算成本、統一購買保險”等“七統一”措施生產過程全控制。
開創略陽“三品一標”主糧認證先河,打造“溜溜田”牌系列“無公害”高山冷水米品牌,通過產品精細包裝,實行“線上線下”網絡與實體店結合營銷,簽約“京東云倉”與“盒馬鮮生”等知名網絡營銷平臺,拓展略陽優質稻(高山冷水米)的國內市場和產品知名度,延伸縣域農產品營銷鏈條。
隨著略陽優質稻(高山冷水米)中高端產品營銷市場的不斷拓展,縣域產品將無法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略陽優質稻將改變當地群眾的生產習慣,極大地壓縮自產自食的小農意識,逐步提高略陽農產品的商品化。
農戶與企業以“訂單合同”的方式,規范雙方“責、權、利”,保證農戶種植無憂、企業高效運轉、市場供給穩定,實現雙贏目標。
利用略陽獨特的山地資源,把略陽優質稻(高山冷水米)的資源優勢轉化為農產品優勢,為貧困山區群眾開拓穩定的增收致富渠道。
通過推行機械化生產,采用秧盤育秧、機械插秧、機械收割等措施(一臺小型手推式插秧機一天的工作效率相當于48個勞動力的插秧量),節約勞動力75~90個/hm2,既解決農村勞動力不足的現狀,又解決了土地撂荒無人耕種的難題,直接節約成本7500元/hm2,增效節本明顯。
通過實施標準化生產,企業與種植農戶簽訂產品“收購合同”,預防農戶與企業推諉扯皮、投機鉆營,引導民企雙方建立“誠實守信、互利共贏”的營銷意識,使略陽優質稻(高山冷水米)產業步入健康發展軌道。
通過推廣略陽優質稻——陜西名牌產品(高山冷水米)的示范效應,逐步提升全社會對“三品一標”農產品價值的認知,為縣域農產品開發提供有效借鑒,進一步擴大略陽縣農產品認證的品種和范圍,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通過略陽農業人深入調查論證,利用優越的山地自然資源,引進了品質優、產量高、抗性強的“黃華占”系列水稻品種,通過試驗示范擴大推廣、探索訂單種植、打造產業品牌、促進產業發展新模式——訂單農業,使略陽水稻產業進入良性快速發展的軌道。總之,隨著營銷市場的不斷拓寬,地域品牌優勢與市場供給的矛盾將逐漸凸顯,種植范圍向適宜生態區擴展成為必然趨勢,略陽優質稻(高山冷水米)將成為群眾長期穩定的增收致富產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