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梅
(通榆縣農村經濟管理總站,吉林通榆 137200)
在現代化建設持續深入的當下,對新農村進行建設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有所增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財務會計問題,這也是研究的重點。對集體經濟組織而言,財務會計能否肩負起應有職責,通常會給自身發展帶來直接影響,財務工作特點決定了對相關問題進行徹底解決的難度較大,要想使其作用得到發揮,關鍵是要加大管控力度,以此來確保農村事業具備持續發展的基礎條件。
財務會計的職責,主要是為集體經濟組織所具有合法利益加以維護,這就要求其必須要做到深入基層,從村民的立場出發,為村民謀取相應權益。在強調鄉村振興的當下,對財務會計進行創新被提上了日程。要想使創新工作取得理想成果,關鍵是要以財務會計所負責各項工作為依據,對工作流程加以規范,在確定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的基礎上,通過定期更新并豐富財務制度內容的方式,為管理水平以及經濟效益的提升做鋪墊。另外,對財務會計進行創新所帶來積極影響,還體現在優化管理質量方面,在實現財務管理目標的過程中,農村地區現有資源均可得到有效調配,真正做到預防腐敗和節約成本雙管齊下,為持續發展目標的達成提供有力支持。
隨著鄉村振興工作的推進,集體經濟組織所擁有發展機會較之前有所增多,當前時代背景下,財務會計所面臨問題,主要體現在管理力度較弱、監督工作缺乏實效性、人員能力有待提升等方面,將逐一說明,供相關人員參考。
即便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面向財務會計的制度,旨在使相關工作更加規范,但受制度落實力度不足影響,現有制度的效果都與理想效果相距甚遠。研究表明,制約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的主要因素為財務危機,而導致財務危機出現的原因,在于財務管理缺乏民主性,由于財務公開時間和內容均未達到要求,村民及其他監督人員所能發揮監督作用十分有限。要想解決該問題,關鍵是做到民主管理,確保管理過程能夠真正做到透明且公開。
對任意工作而言,要想順利進行并取得應有成果,其前提都是做到全程監督,財務工作也不例外。通過走訪調查可知,在財務工作方面,村民所提出訴求主要是公開財務問題,但受公開流程復雜等因素制約,財務會計極易出現避重就輕的情況,僅有少數重大開支能夠得到及時且詳實的公開。
農村地區往往要定期變動村組委會相關成員,其中,便包括財務會計,而頻繁換屆所帶來直接后果,便是人員素質及能力難以得到保證,一部分財務會計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有限,開展日常工作的依據多為自身經驗,出現人為失誤的情況難以避免,這并不利于相關工作的開展,應當引起重視。
新形式下,農村地區的當務之急是對財務會計進行創新,確保創新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則是經營、管理集體經濟組織的人員具有先進思想,在加大內控與資產管理力度的基礎上,對人員素質及能力進行提高,真正做到與時俱進,使新農村所提出發展需求得到最大程度滿足。
隨著社會的發展,集體經濟組織所處經濟環境出現了明顯的變化,而這一系列變化所帶來影響,現已波及到了諸多方面,由此可見,確保集體經濟組織實現持續發展目標的前提,便是經營、管理人員有先進思想作為支撐。
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經營、管理集體經濟組織的人員,在優化內部管理的基礎上,通過規范財務會計相關工作開展制度以及流程的方式,將組織效能提升到全新高度,真正做到主動融入市場,在外化經營并增強決策能力的基礎上,推動資本運作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前進,確保集體經濟組織能夠展現出更強的競爭力與更高的文化水平。要想實現上述目標,其根本是對有關人員的思想進行轉變。
另外,要想使管理工作具有可供參考的系統章程,關鍵是對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在對會計核算中心進行成立的基礎上,落實相關管理制度,確保敏感問題均有相對應的解決方案。明確不同項目可供使用資金的數額及方向,從根本上避免徇私舞弊問題出現。事實證明,只有具備完善的管理制度作為支撐,才能使管理工作發揮出應有作用。
調查研究表明,集體經濟組織所面臨又一問題,便是內控效果難以達到預期。現階段,仍有部分集體經濟組織沒有認識到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在處置資產方面,存在著明顯的不規范和不民主問題,既不具備準確的資產賬簿,又沒有將資產納入管理范疇,長此以往,在內控力度持續減弱的背景下,資產流失成為必然,由此可見,現階段所開展工作的側重點,便是建立符合實際情況的監督機制,使內控力度達到預期。
在振興鄉村工作持續開展的當下,要想使集體經濟組織固有資金流得到激活,關鍵是將資產納入管理范疇,確保相關資產始終處于管控狀態下,通過加大內控力度的方式,使各項制度得到貫徹落實,推動財務會計朝著規范化、制度化方向前進。要想達成該目標,關鍵要做到加大財務監督力度,現階段,農村地區適用財務監督策略如下:
其一,基于會計審計所對財務會計工作進行規范,審計所應定期公開財務情況,真正做到財務透明。日常審計環節,最應當引起重視的部分為費用開支與財務預算,如果審計結果表明相關環節存在問題,審計人員應以現行規定為依據,通過大力懲處的方式,確保現存問題可得到有效解決。另外,要想更加廣泛的聽取村民意見,有關人員可以選擇對意見箱進行設立,并將意見箱交由審計人員負責管理,確保意見箱作用能夠得到發揮。而信息時代的到來,又為有關人員提供了全新的意見獲取渠道,財務會計還可以選擇對互聯網平臺加以利用,通過廣泛聽取意見并對工作形式、內容加以調整的方式,確保自身職能得到應有發揮。
其二,民主監督形式之一為財務公開,而公開財務的目的,主要是確保村干部合法使用自身職權。如果條件允許,有關人員可選擇成立負責監督財務使用情況的辦公室,由專業人員負責各項工作的開展,通過深入基層的方式,對集體經濟各階段財務狀況加以了解,根據村民所提出建議或意見,調整財務工作方案,確保相關工作可發揮出應有作用。財務會計應定期將財務開支調查結果公布在官方平臺上,若有關人員發現存在結果公布不及時的情況,可要求財務會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關工作,真正做到財務公開。在確定監督小組成員時,有關人員應以民主化、科學化為原則,在村民投票的基礎上,通過逐級審核的方式,確保監督人員能夠肩負起應有職責。關于支出金額較大的項目,先要在村民代表大會上進行審核,順利通過審核后,方可對項目開展所需資金進行發放。此外,監督小組的工作內容,還包括定期組織財務會計參加培訓,為財務會計日常工作所遇到問題提供指導或解決方案。
在創新財務會計方面,對創新效果有直接影響的因素,主要是人員素質及能力。受諸多因素影響,農村地區對優質人才的吸引力較城市更弱,這也決定其財務會計普遍存在素質參差不齊的情況,由此而帶來的問題,除了較易被物質所誘惑外,少數財務會計還會在權力脅迫或是利益的驅使下,做出有悖于國家法律及行業規范的行為,例如,偽造資料、篡改報表等,給農村地區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由此可見,有關人員應做到內部培訓+外部引進,以此來確保所打造會計隊伍具備良好素養與高超技能。一方面要對人員培訓工作引起重視,通過定期組織培訓的方式,確保財務會計能夠掌握更先進的職業技能,并表現出更理想的職業素養。另一方面要酌情提高人員任用門檻,從根本上提高財務會計水平,通過持證上崗的方式,為人員能力提供雙重保障。此外,財務會計應做到不斷反思,通過反思自身所存在不足并加以改進的方式,使自身具備與崗位要求相符的素質及能力。隨著財務會計行為得到規范,農村地區所展現出發展勢頭也將變得更為強勁。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新形勢下,農村地區應盡快將創新財務會計的工作提上日程,在增加組織效益和村民收入的基礎上,使全面發展目標成為現實。對集體經濟組織而言,做到持續發展的關鍵是有完善的財務會計體系作為基礎,要想達成該目標,關鍵是要做到與時俱進,通過創新理念、模式以及制度的方式,確保管理工作能夠展現出更為理想的規范化、制度化水平,為地區發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