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偉
(通榆縣包拉溫都鄉農村經濟管理服務中心,吉林通榆 137200)
結合實際調研可以發現,現階段我國很多地區的農村財務管理存在會計電算化應用不當問題,如會計電算化意識薄弱、財務人員綜合素質不高、軟硬件設備不完善、現有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為保證農村財務管理更好開展會計電算化探索,正是圍繞該課題開展具體研究的原因所在。
近年來我國各地在農村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領域開展了大量探索,會計電算化管理在保障會計核算及時性和準確度、提升財務人員綜合素質、增加財務信息透明度方面存在的優勢也開始引起廣泛重視,但相關實踐暴露的問題不應被忽視,這類問題概括為四個方面。
受相對落后的思想影響,未能深入了解會計電算化或對其存在錯誤認知的情況較為常見,很多農村地區的干部及相關財務人員認為并不復雜的村級財務工作無需開展會計電算化,手工操作完全足以滿足實際需要,并認為會計電算化沒有實質性作用、投入回報比低下。受薄弱的會計電算化意識影響,會計電算化功能發揮往往會受到嚴重抑制。
現階段我國多數農村地區未能建立高素質財務工作隊伍,整體素質相對較低的農村財務人員存在理論知識掌握不扎實、學歷水平不高、職業道德水平不高、財務專業技能掌握不熟練等不足,會計電算化應用會因此受到一定限制,農村財務人員老齡化帶來的限制也需要得到重視。此外,受發展進程緩慢和經濟條件較差影響,很多農村的財務管理事務較少,這使得當地更多傾向于招收學歷不高的人員負責財務工作,這雖然能夠實現人力成本的節約,但這類人員在會計電算化實操方面存在的欠缺不應被忽視。
完善的硬件設備及會計核算軟件屬于會計電算化的基礎,但受到部分地區存在的硬件設備不完善、會計核算軟件更新緩慢等問題影響,農村財務管理電算化的成效發揮很容易受到負面影響,這源于較低的電算化軟件再編程效率、軟件間不夠高的匹配度。由于軟件設計者未能真正關注農村財務管理對會計電算化的實際需求,軟件無法滿足客觀需求的情況也較為常見。
雖然近年來會計電算化開始在我國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中廣泛推行,但對于部分財務人員及村干部來說,會計電算化仍屬于新鮮事物,相關制度可操作性不足、實用性不強、不夠規范等問題也較為常見。雖然會計電算化在一些地區實施,但由于忽視制度建設,財務數據存儲不當、錄入不全、信息錯誤等問題很容易因此出現,基層財務人員忽視制度要求也會直接影響會計電算化的應用效果。
為解決上文提及的會計電算化意識薄弱問題,必須設法強化對會計電算化的宣傳與支持力度,并認識到會計電算化需要同時得到計算機與網絡信息技術提供的支持。會計電算化在農村財務管理中的推行能夠實現傳統手工記賬方式的改變和自動化的財務數據信息處理,這不僅能夠提升工作效率,對財務監督強化也能夠帶來積極影響。但結合實際分析不難發現,很多農村地區干部及財務人員存在對會計電算化的抵觸心理,因此各地相關部門必須做好宣傳工作,如深入開展農村地區實際調查,結合當地經濟發展實際情況與整體趨勢,通過電視、廣播、報紙、宣傳欄、培訓等多種方式,做好會計電算化的宣傳工作,宣傳應主要圍繞規范財務工作、提供會計信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等會計電算化優勢開展,以此保證會計電算化的重要性真正被村干部及財務人員理解。此外,各地政府還需要提供人力及資金支持,鼓勵財務人員更深入參與農村財務管理,以此保證財務管理工作能夠真正通過會計電算化進行規范。在具體的會計電算化技能與知識培訓中,可采用技術下鄉等形式開展多樣化培訓,保證會計電算化的有序開展。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下,會計電算化的應用方可真正實現農村財務管理效益提升。
為提升財務人員綜合素質,滿足會計電算化推行需要,必須保證財務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同時深入掌握計算機、會計相關的專業知識。基于我國農村地區實際情況,必須做好會計電算化的培訓工作,以此實現財務人員整體素質的提升。對于在職會計人員,電算化培訓需保證其擁有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巧,能夠滿足會計電算化操作的基本需要,同時還需要關注優秀人才的引進,如財會專業畢業的大學生,以此優化農村財務隊伍建設,做好崗位培訓工作,強化財務電算化操作、實操內容方面培訓。具體培訓可基于實際需要選擇在崗培訓或離崗培訓等形式,同時建立培訓輪流制度與結業制度,保證所有財務人員均有機會參與培訓,并向通過培訓考核的財務人員頒發結業證書。此外,具體培訓需關注固定資產模塊、資金模塊等財務工作重點,計算機操作技能培訓的實用性也需要得到保障。
簡陋的硬件設備、軟件技術不足均會直接影響會計電算化的優勢發揮,因此各地政府需結合農村財務會計核算需要,為村級財務管理工作配備相應的軟硬件設備,這需要以財力狀況允許為前提,為降低采購成本,可基于市、縣單位開展統一招標采購,軟硬件的統一性也需要同時確保,財務工作者彼此間的互助將順利實現,如促進信息公開和資源共享。通用會計軟件屬于會計電算化推行之初的最優選擇,但為滿足不斷增加的村集體會計事務,可基于實際需要考慮專門開發或定制村級財務管理會計軟件,保證軟件更好貼合農村財務管理實際情況,提高軟件的兼容性和適應性。具體的軟件研發應關注農民群體的主體地位,結合地區經濟發展實際,以此基于農村財務管理核心完成專業性的農村財務會計軟件研發,提升財務工作透明性。如運行中的軟件、設備出現問題,政府部門需出面與相關廠商及技術人員進行聯系,保證各類故障及操作難題的快速有效解決。
管理制度直接影響會計電算化的應用效果,因此各地區必須形成一套涉及信息錄入與審核、崗位配置、設備管理與維護的電算化管理制度,并設置操作、管理、審核人員等崗位。對于較為繁瑣的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來說,應指定村干部擔任專門的管理人員,負責計算機系統的維護與管理,并統籌安排會計電算化管理。還需要指定村集體會計為會計電算化系統操作人員,其主要負責錄入會計信息等相關操作,這一人員必須同時具備計算機信息、財會相關的專業技能與知識。為開展規范性較高的電算化操作,審核人員崗位的設置也不容忽視,該崗位負責審核與監督數據信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相關人員不僅需要具備財務、計算機相關知識和技能,同時需要對農村財務管理業務、相關法律及政策有著深入了解,以此進一步保障農村財務信息準確性和真實性。
除上述路徑外,會計電算化在農村財務管理的優化還應開展財務服務供應商模式探索,由服務供應商負責會計憑證生成、各類業務加工、財務報表制作。為同時實現財務工作規范,財務數據信息可基于服務供應商轉交給專業的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負責提供專業的建議和指導。在財務服務供應商模式探索下,農村財務運作狀況能夠由財務人員隨時隨地了解,以此集中不同村集體的財務業務,審計人員的工作也能夠更好開展。在相應的網絡管理系統建設中,會計電算化技術需要充分利用,財務數據信息安全也需要設法得到保障,因此具體的網絡系統建設需結合地區實際,以便捷化、安全化、信息化管理為財務管理的根本目標,系統分析和研究村集體的全部財務事務,有效管理財務關鍵內容。此外,村集體資產狀況、內部資金流的管理與核算也需要依托網絡管理系統實現,集體經濟組織的資金使用狀況能夠通過網絡管理系統及時傳遞給村干部相關人員,基層財務人員可能出現的貪污腐敗現象將有效規避,編造虛假信息等問題也能夠有效預防。
綜上所述,會計電算化在農村財務管理中的應用需關注多方面因素影響。在此基礎上,涉及的強化宣傳與支持力度、做好會計電算化培訓工作、開展財務服務供應商模式探索等內容,則提供了可行性較高的農村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實踐路徑。為更好應用會計電算化,會計電算化監督結構的創新、農村財務信息網絡一體化的探索同樣需要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