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秀玲
(淄博市臨淄區農業農村局,山東淄博 255400)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要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農民的收入是目前“三農”問題中的主要問題,為了能夠有效促進農民經濟效益的提升,不僅需要加強對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有效將其融入到農業生產各個環節,同時還應該注重分析,總結農技推廣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制定針對性解決方案,從而能夠做好更為全面的優化,為更好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在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想實現農業產業結構的改變,應該注重分析,掌握各項工作開展面臨的問題,尤其是針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這一問題,工作人員必須要加強重視,分析如何能夠降低勞動成本,有效地將新興技術融入到各個環節應用,發揮技術應用的高效性,不僅可以全面保障其質量與產量,同時有助于使得產品的價值不斷提升。因此,針對農業技術推廣來講,必須要得到廣泛重視,并注重各個環節工作的完善,推動產業化發展。所以說,在實際進行農業技術推廣的過程中,必須要圍繞農民增收這一環節開展分析,并不斷進行各項試驗,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整合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農業技術的推廣可以改變落后農業生產方式,提高栽培種植技術的水平,并有效的落實好農業機械的應用,通過新技術的有效應用,節約人力物力及財力,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因此,在推廣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注重農民增收,同時還需要圍繞現代化農業的實現進行分析,做好各個環節工作,最大化發揮技術推廣的效果[1]。
對于農業增收這一問題,其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必須要得到廣泛重視,這樣才能夠保證各項工作的有序進行,為農民經濟效益的提升提供更多幫助。而且針對增收問題,要想實現增收效果最大化,應該注重優化各項工作,確保可以將農民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融入到工作當中,真正意義的實現增收。與此同時,農業技術在推廣的過程中,主要目的是為了農業生產模式的改變,使得其在實際生產的過程中能夠加強對農業技術的重視,確??梢院侠淼膶⑵淙谌氲礁鳝h節,這樣能夠順應時代發展,有效的將技術滲透到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而且通過農業創新的推廣,有利于解決傳統農業技術運用存在的問題,從而實現農業技術的傳播,加強農民對其的認識,并廣泛的應用,從而取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首先,農民普遍素質偏低是導致農業技術推廣受阻,制約農民增收的主要因素,而且絕大部分農民只有小學或初中學歷。目前農村人口老齡化嚴重,思想及行為上不愿意接受新興農業生產模式,過于注重傳統生產模式的運用,為了保證農作物正常生長,不受病蟲害影響,大量的使用農藥,這不僅難以保證農業生產質量,甚至會產生一定的限制,破壞了土壤結構。技術推廣結構老化,這種情況會導致農業技術推廣效果不佳,而且技術無法得到人們的認可,產生較為嚴重的限制。再加上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受經費的限制,地方政府并沒有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持,導致長期處于經費缺失的情況下,不利于技術的推廣,甚至部分推廣人員的薪資偏低,嚴重影響其參與工作的積極性。所以為了能夠有效解決農業技術推廣制約農民增收的問題,則必須要加強對各項影響因素的重視,從而能夠有效進行優化,制定針對性處理方案,最大化發揮農業技術推廣的效果,解決各項問題[2]。
農業技術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為了能夠有效落實各項工作,則必須要加強對農民培訓的重視,這樣可以使得農民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并通過多種形式來傳播農業技術應用的方案,從而定期的開展技術類培訓,組織培訓班,技術講座等,邀請農業技術推廣專家,蒞臨各個區域進行指導,最大限度的發揮農民技術教育的效果,避免受農村基礎落后的影響,而不利于促進農民增收。并且,有關部門還需要加強對自身責任的重視,尤其是針對地方政府,其必須要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并通過完善各項培訓工作來實現高效培訓。
在農業經濟穩定發展的推動下,要想最大化發揮各項技術推廣的效果則必須要注重各個環節工作,尤其是針對農業投資力度,地方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專項資金賬戶,把每年培訓農民的經費落實到政府財政預算當中,這樣可以實現各項推廣項目的穩步進行,并融入示范與實踐等各項工作,落實好財政補貼,制定相對較為完整的法律法規及相關制度并加強對外資民營及個體資金投入的鼓勵,使得其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農業投資當中,這樣能夠使得農業經濟朝向自動化及標準化方向發展[3]。
對于農業技術的推廣來講,其承載著農民增收的作用,為了能夠最大化發揮技術推廣的效果,則必須要加強對基層農業技術人員的技術培訓,并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培訓方案,可以采用會議培訓,考試進修等多種方式,這樣可以更新技術人員的知識,使得其自身素質能夠全面提高,為現代化農業提供良好的服務,從而最大化發揮培訓的效果。不僅如此,為了能夠引導技術推廣人員積極主動參與培訓,有關地方政府還應該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撐,適當的增加技術推廣人員的薪資水平,這樣能夠使得其更加注重自身的責任,積極主動參與各項活動,從而使得自身的能力不斷提高,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為提高農業經濟而努力。
由于受農民自身素質問題的影響,導致先進技術理論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會受到一定的限制,甚至會導致部分農民興趣及信心下降,不僅難以發揮技術應用的效果,甚至推廣方法過于復雜,會導致效果不佳,無法實現農民增收。因此,針對各項工作開展所面臨的問題,則應該盡可能選擇農民比較容易接受的推廣方式,同時可以通過示范的方式,引導農民積極主動參與各項工作,最大化發揮工作開展的效果,真正意義的發揮農業技術推廣的效果,使得農民對技術有著較為全面的了解,并愿意嘗試運用先進農業技術,從而能夠更加廣泛的將各項工作滲透到各個環節。
由于目前部分區域農業監督體系存在多種問題,這不僅會限制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有序進行,甚至難以更加全面的實現農民增收作用,所以為了能夠確保農業技術推廣更加有效,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建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監督體系,并根據結構變化情況,有效對各項工作進行落實,全面發揮公益性職能及監督效果,及時發現技術推廣所面臨的問題,從而能夠制定針對性解決方案,提高服務質量,為實現農業增收提供工作幫助[4]。
由于農民在接受技術的過程中,受技術傳播因素影響,為了能夠發揮出農業技術傳播的效果,地方農業部門必須要加強對自身責任的重視,并適當的建立并完善各項工作的開展,通過農業信息網的運用,更加全面掌握當地農業發展現狀,加強對病蟲害防治及種植管理工作的重視,同時還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優化并創新技術推廣模式,進而更加直觀的將技術應用方案融入到實際應用當中,這樣可以更加直觀,便捷地引導農民掌握各項信息,以便于發布和宣傳的信息,提供農村技術咨詢服務,從而能夠使得農業技術推廣的效果最大化發揮。而且,無論在哪項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都需要加強對信息服務平臺建立,這樣可以在現有的基礎上完善各項工作,為農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更多幫助,避免受到較為嚴重的限制而不利于農業增收。
在農業經濟穩定發展的推動下,要想實現以農為本思想,則不僅需要加強對科學技術應用的重視,同時還需要全面掌握各項工作所面臨的問題,將農業發展和科學技術有效整合,從而通過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建立,將科學技術轉化為農業生產力,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綜合效率,為農業經濟的提高提供幫助。再加上我國農業生產結構進行了多次調整,生產技術正在不斷改進,生產力也得到了不斷提高,市場經濟體制下農業生產技術含量越來越高。所以,為了能夠實現農業技術的推廣,并全面發揮其農民增收的作用,注重完善各項工作,掌握技術推廣所面臨的問題,有效進行優化,最大化發揮技術推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