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山
(涼州區洪祥鎮人民政府,甘肅武威 733000)
當前我國設施栽培中常見的農作物是蔬菜和水果,而這兩大類經濟作物極容易受到病蟲害的影響,尤其是水果作物,由于果實的糖分較高,容易發生蟲害,因病蟲害問題導致的農作物減產可達到30%。基層的農民群眾急需有效的方法解決設施栽培中的病蟲害問題,所以應用綠色植保技術對設施栽培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人們對生態健康的認識逐漸提升,食品安全成為大眾廣泛關注的話題,在設施栽培中的各個環節都需要農業生產者對農藥等化學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科學的控制,減少農藥殘留,研究綠色化的種植方法,提升作物的品質,是我國設施栽培未來發展的方向之一。
病蟲害的傳播速度非常快,而且對作物的影響較大、危害的時間較長,設施栽培的作物一般處于低溫、高濕度的特殊栽培環境中,自身對于病蟲害的抵抗能力較弱,受到破壞以后的自我修復能力不足,如果農業生產者未能對其做到有效的控制,那么就可能導致病蟲害的影響越來越大,在短時間內造成無法估量的經濟損失。設施栽培的條件不容易發生變化,病蟲害在發生的時節會明顯提前,露地栽培的影響時間就會延長,如溫室粉虱等害蟲會在設施栽培的環境中大量繁殖,并且一代一代地在設施栽培的環境中繁衍,無法徹底根除,會由最初的季節性爆發到全年都會發生,而蟲害問題的加重也會危害作物的生長環境,農業生產者面臨的種植問題將會更加嚴峻[1]。通過土壤傳播的病蟲害問題會越來越嚴重,因為設施栽培中的土壤相對固定,可以為病蟲害的累積提供便利條件,隨著栽種時間的延長,土壤中的病蟲害基數會明顯提高,那么作物感染病蟲害的幾率也會越來越大,具有生理性的病害蟲數量明顯增加,這是由于設施栽培環境的特殊性,生理性害蟲的發生率更高,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也更大,相較于露天栽培的形式,設施栽培中的農作物更容易受到生理性害蟲的影響。
在基層的農業種植中,農業生產者對農藥的使用觀念相對落后,如果設施栽培中病蟲害的問題比較嚴重或者發生的頻率比較高,農業生產者就可能會存在過度使用藥物的情況,基層的農業生產者并不了解科學的病蟲害防治方法,只是應用傳統的防治方法,許多植保作業依舊是采用傳統的老式背式霧化器,這種用噴嘴的藥物進行霧化的方式,并不能完全使藥物達到霧化的效果,可能會因為噴灑的系數,使植物各個方面的覆蓋并不均勻,所以傳統的防治方式對于農作物的效果并不好,而且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也較大,間接的增長了設施栽培的成本。況且這種霧化形式需要大量的水混合,農業生產者在噴灑藥物的過程中,設施環境內的空氣濕度變高,農作物極容易出現霉爛,可能會造成二次損傷,農業生產者如果沒有做好通風或者防護工作,還可能由于噴灑的濃度過大而導致中毒[2]。
設施栽培是用封閉或者半封閉的系統來種植農作物,農業生產者在選擇清潔措施時需要充分運用設施中的主要特征,使設施可以成為抵抗病蟲害的一道屏障,農業生產者再從源頭和傳播渠道控制病蟲害問題,就可以完成綠色植保技術應用的第一步[3]。農業生產者要有效清潔植物播種前的病株,并在栽種作物之前,要先對植株進行專業的消毒處理,確保培育時不存在病株。農業生產者可以使用清潔的水或者肥料對農作物進行灌溉,不要隨意使用廢水或者污水來灌溉作物,使用的農家肥要完全腐熟,才能使其中的病蟲害細菌殺滅,否則未完全腐熟的農家肥中可能會存在病原菌,間接的污染農作物。農業生產者應定期清洗設備,或是使用1:50:100的福爾馬林水溶液來清洗設備,著重清洗設施內的各項器具,如設施墻的骨架與相關農業機械等。農業生產者可在夏季高溫天氣中,將骨架等相關設施暴露在陽光下,利用太陽光線中的紫外線對這些機械進行殺菌,為農作物的生長創設良好的環境。
綠色保護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改善農作物的栽培種植效果,為作物的生長提供良好的設施條件,能夠減少病蟲害問題的影響,從源頭上控制設施中病蟲害的發生概率,達到避免或者減少的目標。農業種植者應當盡可能的在設施中輪作種植作物,不要僅選擇一種農作物,種植多樣的農作物可以破壞害蟲的食物鏈,維持生態的多樣性。輪作的持續時間取決于沒有食物時病蟲害的承受能力,通常以2~5年為輪換作物的間隔時間,農業生產者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調整時間。除此之外,農業生產者在選種時應當盡可能的選擇抗病蟲害的品種,并考慮到甘肅當地的種植習慣與市場需求。在設施栽培中,農業生產者可以采用嫁接的方式提高作物抗性。可以將抗病性的植株嫁接到普通植株上,提升農作物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預防一些以土壤為傳播媒介的疾病,如蔬菜枯萎病、細菌性枯萎病等等。嫁接時使用的砧木根系對土壤環境并沒有嚴格的要求,嫁接可以改變作物的根須狀態,提升作物的耐寒性和抗寒性,使作物更加適應甘肅的氣候條件,提升作物對土壤肥力的吸收,有助于增加作物的產量。
農業生產者應在設施種植區的通風口和入口處加設防蟲網,以隔絕外界的害蟲,可以有效避免蟲害與農作物的接觸,切斷了病毒的傳播源。防蟲網的設置不僅可以阻攔害蟲,還能起到減弱強光的作用。有一些專門用于驅趕蚜蟲的防蟲網,可以利用生物特性將一些微小的蟲子趕走。防蟲網的直接使用減少了許多成本投入,是比較經濟實惠的一種防治設施。農業生產者在選擇防蟲方法時,要注重綜合的應用防蟲技術,并且考慮到化學藥劑對作物的傷害,可以盡量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為主。如利用病蟲害對于不同顏色的反應來消滅害蟲,可以在設施內懸掛黃色或者藍色的粘性板,可以殺死害蟲;或是利用害蟲的趨光性,布置殺蟲燈,在殺蟲燈下方10 cm處放置一盆泡沫水,也可以殺死害蟲;或是利用糖醋液制作誘蟲劑;或是利用益蟲來控制害蟲的數量,可以在設施內引進七星瓢蟲[4]。
對于設施種植區域內一些突發性的病蟲害問題,普通的生物防治措施與物理防治措施難以在短時間內看出顯著的效果,那么就需要農業生產者采取一些符合綠色生產要求的藥物,通過噴霧的方法作用到作物之中,可以最快、最有效的解決病害,也不用擔心作物上的藥物殘留。我國的綠色食品或蔬菜分為AA級與A級兩個等級,AA級的食品或蔬菜在種植的過程中不可以應用化學物質,但生物農藥或植物農藥可以使用;A級的綠色食品或蔬菜則可以限量的使用合成化學農藥,按照相關標準嚴格控制農藥的劑量。噴霧技術是一種新型的綠色技術,通過高壓靜電發生器將藥液以靜電的形式形成噴霧,可以使藥液完全霧化,噴射時,由于藥液的薄霧中帶有靜電,所以,藥液可以均勻的附著在作物的表層,使作物各個部位充分吸收藥液,能夠有效的提高藥液的吸收效果。因為藥液的霧化效果較好,所以對藥液的利用率也比較高,相比于傳統的霧化方式,大約可以節省50%的農藥。
在設施栽培作物的過程中應用綠色植保技術,可以使農業生產者在全面管理中更好的應用清潔技術,保持設施的衛生條件,減少病蟲害的傳播源。對設施使用的消毒技術能夠阻止土壤和空氣中疾病的傳播作用,農業生產者通過新型的霧化技術與新型的綠色農藥,再適當的采取其他輔助技術,能夠對設施栽培條件下的病蟲害問題進行有效的控制。或者對于效果不嚴重的病蟲害問題,農業生產者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方法與生物防治方法進行綜合防治工作,也可以達到綠色生產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