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希霞
(青州市廟子鎮人民政府,山東濰坊 262503)
有機黃瓜是指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完全沒有使用農藥、化肥和激素等物質,并沒有使用基因工程技術的黃瓜產品。有機黃瓜高產栽培不僅需要從栽植技術出發,更需要做好對應的病蟲草害綜合防治,以確保黃瓜生長能夠達到有機產品基本要求。在目前相關方面的理論研究中,多是從栽植角度出發,對病蟲草害防治的研究有所欠缺,使得研究內容結果指導性有所不足,本文期望將兩方面研究結合在一起,從而為有機黃瓜的高產優產做出貢獻。
目前,我國有機黃瓜種植已經在多個地區得以推廣,不同地區具有各自較為適用的品種,并且品種更新速度較快。目前在國內種植范圍較廣的有機黃光品種有山東壽光的綠盈06-8;上海乾德企業的乾德456油亮黃瓜、乾德1517水果黃瓜;山西夏縣的園豐元6號青瓜;廣東農科院育成的早青二號、粵秀一號;天津黃瓜研究所育成的津春四號等。在進行品種選擇時,首先是要注意適宜種植地區和季節特征,注意育種企業所給出的適應特征,尤其是在病蟲害方面的抗性特征。其次是要注意品種培植的年限,應當選擇栽植推廣2~3年并且在栽培技術較為成熟的品種。再次是要結合市場需求,選擇較為合適的品種。
有機黃瓜高產栽培育苗期管理需要注意如下方面要點:一是根據成本控制、品種的栽植周期要求和人力資源投入等情況,選擇直播育苗或嫁接育苗模式。如選擇直播育苗模式,需要布置25~30 m2/667m2育苗床,床土材料為腐殖酸有機肥、陽土和7~8成腐熟的牛糞,三者比例為4:4:2,在準備完成后,利用復合益生菌液300倍液拌勻。二是種子處理,由于不同品種種子消毒要求有所不同,可以采用溫水或者對應的消毒液進行消毒處理,同時需要做好消毒處理時長控制。三是在播種前要做好澆水處理,并將畦面處理平整,在播種后做好覆土,覆蓋保溫地膜。四是在出苗達到一定比例時,要注意逐步揭膜,根據栽植規模進行疏苗。在選擇嫁接育苗模式時,應當選擇抗病性強、抗逆性強的同科同屬植物作為砧木,以達到抗病增產目的。
移栽管理是在確定移栽前10天,對苗床幼苗噴灑益生菌液,在噴灑后2~3天內,保持苗床內較高的濕度,確保益生菌達到最佳繁殖狀態,較好的抑制菌害發生,并為后期管理奠定基礎。對于苗期出現莖稈過高的情形,還應當噴施植物誘導劑,避免前期生長不均衡,并有效提升幼苗的抗逆性,提升后期生長水平。
定植管理是有機栽培的重要環節,管理內容主要是確保有機質含量達標,并在栽植后做好灌根處理。通常情形下,高產栽植土壤有機質含量需保持在5%~6%之間,具體配方多是以牛糞或菇渣為主,可以根據當地材料來源或者土質檢驗標準為依據,選擇最為合適的配比方案。同時在定植過程中,還應當做好田間通風透光處理,栽植數量為在2800~3500株/667m2之間較為適宜。灌根處理所采用的菌液需要根據品種栽培技術要求進行,以達到較好的控秧壯根作用。
田間管理是有機栽培的關鍵環節,也是持續時間最長的環節。在田間管理環節中,應當做好如下幾個方面要點控制。一是要注意矮化植株的管理,通過植物誘導劑的控制,要確保秧苗高度保持在1.7 m左右,每個節長控制在15 cm以內。二是在要根據天氣狀況做好遮陽降溫處理,利用草氈或晚間點燃柴草的形式,增加幼瓜數量,正常情形下,每節留4~5個瓜能夠較好的達到高產目的。三是要做好生長過程中的中耕、除草、澆水及營養供應。中耕深度控制在2~5 cm,次數控制在2~3為宜,并且在中耕同時,可以同時做好除草工作,避免對瓜秧生長質量造成影響。澆水以少量多次形式為準,澆水量為地面見干見濕狀為宜,還能夠起到較好的防病效果。在灌水時,還以隨施復合益生菌液,以保障黃瓜在生長膨大期間的營養供應。四是在溫度高于35℃或低于8℃,要盡量采取對應的處理措施,以避免秧苗出現瘋長或者是停止生長等現象。
采收期管理同樣是高產栽培的重要控制環節,也是較為容易被忽視的環節。一般情形下,根瓜要在100 g左右采收,而腰瓜則是在150~200 g左右進行采收。同時,還要根據不同地區和季節變化,合理布置采收方案。對于大范圍栽植情況,應當做好人力準備,或者根據情況選用機械采收模式,從而確保在高產效果基礎上,真正實現高收益的根本目的。
施肥管理是貫穿黃瓜生長整個環節的工作,也是實現穩產高產的關鍵條件。在整地階段,應當深耕增施符合有機標準的有機肥,施肥量以2000 kg/667m2為宜。在植株出現2~3片真葉時,開始追施有機肥,但是由于黃瓜根部吸收能力較弱,因此影響堅持“多次少量”原則,每周追施一次。
有機黃瓜高產栽培不僅需要做好基本的栽培技術控制,還應當全面做好病蟲草害的綜合防控。在具體工作開展中,應當堅持以生態系統健康運行為基本出發點,在做好農業防治的基礎上,在不同栽植階段導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以此才能夠減少病蟲害孽生現象,促進天敵的繁衍,盡量避免由于病蟲草害控制不當造成的損失。通過綜合防治措施的實施,還能夠提升小范圍內生態平衡,減少外部因素對有機黃瓜栽培帶來的負面影響。
農業防控措施是有機黃瓜病蟲草害防治的基礎性措施,內容覆蓋栽植的全部流程和各個方面,其基本措施包括如下內容。一是選擇合適的土壤,所選擇的種植區域要遠離危害污染源,經有機認證機構認證,已經具有3年有機土壤轉換期并且3年內沒有種植過黃瓜。依照國家土壤普查標準,整體條件應當達到3級以上。土壤pH值應當在5~7之間;土層深度大于40 cm;地下水位 1.0 m以下。在滿足這些基礎性條件基礎上,還要做好品種選擇、輪作換茬、深耕整地、土壤消毒、種子消毒、合理密植和科學管理等全方位工作。農業控制措施在某些方面與新型栽植技術應用相同,因此在具體工作開展中,應當注意相應的管理參數設定,尤其是要依照種子培育機構所給出的高產栽培方案,以確保后期真正達到高產效果。
物理防控措施是高產栽培應用較為廣泛的措施類型,具體包括布置防蟲網、殺蟲燈、黃板及人工拔除病株等不同形式。例如可以在根據地塊大小布置不同顏色的誘蟲板,從而達到防治蚜蟲、斑潛蠅和白粉虱等害蟲的目的。通過布置不同數量的黃燈,并定時進行更換,以達到防治蚜蟲的目的。在棚室門口及通風口等位置,布置防蟲網,能夠建好斑潛蠅、薊馬等害蟲蟲源的進入。同時在出現黃瓜霜霉病時,也可以采用高溫悶棚的物理措施進行處理,在提前一天做好灌水基礎上,選擇晴天中午時段將棚室密閉,在溫度升至44℃時后維持 2 h,之后開始防風,將溫度控制在正常狀態。物理防控措施應用較為便利,但是對操作技術要求較高,在防治過程中,應當由技術人員做好指導工作。
生物防控技術包括天敵式生物防治和生物農業防治兩種形式。天敵式生物防治可以利用人工大量繁殖和釋放害蟲天敵的形式進行,主要是針對蚜蟲布置草蛉、食蟲瓢蟲和蜘蛛等天敵,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同時,人工培育的蘇云金桿菌和白僵菌等,也能夠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生物農藥防治主要是針對霜霉病、枯萎病等病害類型,以及黃守瓜及蚜蟲等蟲害。前者可以噴施波爾多液,或者是大蒜液、辣椒液等進行防治;則可以選擇對應的生物源農藥等進行防治,在選用生物源農藥時,應當與技術人員或種子機構提前聯系,根據病蟲害發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配比,以此才能夠達到最為優化的防治效果,并確保果實符合有機產品標準規范要求。
草害控制同樣是有機黃瓜栽植過程中需要重視的重要問題,在傳統栽植方案中,多是采用中耕同步進行除草的方案,但這種管理方式還不足滿足有機黃瓜栽植的基本要求。在不同栽植流程,需要利用如下幾種方式做好草害的控制,一是耕作除草,也就是在傳統中耕、壓草養地的同時,輔以漚制農家肥、增加密植等措施,對田間雜草進行處理。二是人工除草模式,也是應用效果最好的方式,尤其是在苗期雨水較多的情形,應當及時在雨后進行中耕除草,同時避免對黃瓜植株造成傷害,提升秧苗生長質量。三是在定植一周后,可以在畦面覆蓋稻草、麥秸以及其他秸稈,從而有效控制雜草的生長,需要注意的是,所選用的秸稈同樣需要經過相關部門的有機認證,以避免對黃瓜有機生長指標造成影響。
隨著社會公眾群體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有機黃瓜市場具有較為廣闊的市場前景。種植戶和相關合作社、企業等,應當從當地自然條件和市場需求角度出發,全面做好有機黃瓜的栽培技術管理,從而實現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