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洛丹
(南京郵電大學,江蘇 南京 210023)
L公司是按照現代管理制度組建成的有限責任公司,從事礦石開采、產品升級、加工銷售等業務。公司成立于2004年9月,注冊資金1200萬元。現有員工60多人,股東3人,董事長1人。根據已公布數據,該公司的生產能力近400萬噸/年,且擁有多處礦山的開采權[1]。
L公司于2019年末承包了一座位于安徽省巢湖市的石灰巖礦山項目。礦種為水泥用石灰巖,承包上繳費用為5元/噸,合同約定生產量8萬噸/月,有效期3年。承包后的一年內該石灰巖礦山處于持續虧損狀態,且月產能勉強維持7萬噸,并不能達到合同要求。此外該項目還存在產品滯銷等問題,運營十分困難。經過我們小組成員的實地觀測以及調查研究,通過對比數據,從理論上向L公司指派的項目新負責人提供了相關對策,目前該項目的經營明顯好轉,月生產量已超10萬噸[2]。
目前L公司的礦山開采工藝為:爆破一破碎一篩分。
首先對原礦進行爆破,原礦由喂料機給破碎機,破碎后通過皮帶輸送機送至篩分機進行篩分,篩分后根據粒徑大小分為三個部分:<5mm為廢料,通過皮帶機直接送至露天堆場排棄或者低價出售給水泥廠,用汽車散裝運走;5-28mm為成品礦,由皮帶機經轉運站轉至皮帶機送入成品庫;>28mm為超標礦石由膠帶機返還至破碎機,實現破碎篩分閉環。最后,將粒徑符合要求的礦石經皮帶機送至堆場,作為合格的礦產品可供銷售。
該項目的日常生產管理與產量需求之間存在著矛盾。由于礦石開采是一項非常大的工程,在開采的過程中會產生較大數量的廢料,而工廠內專門負責處理廢料的工人打包排棄的效率有限,堆場的用來存放產品的可用面積隨著廢料的堆積而逐漸減少。于是為了防止廢料堆存占用產品的生產空間,礦山的生產線會每隔一段時間停止生產,空出時間來處理生產的廢料,甚至有工人會從生產線上下來幫忙一起打包,后重新啟用機器開始生產,循環往復。
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企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依賴于生產,生產必然產生廢料,廢料引發的問題以及危及到企業的正常運行和可持續性發展。合理又快速的處理廢料,將會直接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對石灰巖的質量要求,視用途不同而異。為使礦石中的有用礦物達到單體分離,所以要對石頭進行分離泥土雜質,廢料和成品礦分離的機器設備就是篩分機。篩分機設備在煤礦業、金屬礦、是石子加工廠等行業領域的生產線上充分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根據粒度對原材料采取分級,篩分機的篩網有比較大的傾斜角度,篩分機篩板的長和寬就直接影響了篩分的工作效率,一般來說,篩板的長短影響篩分機篩分的細度,其設備越長篩分的細度就越高;而篩板的寬度影響其篩分的生產量,篩分機的篩板越寬,其篩分的工作能力就越強[3]。
(1)篩分機篩板磨損性高。在L公司生產車間的砂石篩分裝置當中,采用振動的形式來進行篩分,其中篩板(俯視圖見圖2)的磨損性較高。當不同粒度的砂石流經篩板時,由于運動的慣性,會首先沖擊篩板的中心,兩側面積利用率較低。隨著振動篩工作時間增加,篩板中心部分的篩孔變大堵塞,導致各粒徑的礦石混合,篩分效果不佳影響了產品質量,并且會增加大量的隱形成本。

圖1 篩板(俯視圖)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影響篩分效果的主要原因是篩板工作面積小,篩板磨損不均勻,作為我們的調查重點。
(2)產品質量管理意識差。質量就是生命線。根據我們對礦山所在地的市場調查,巢湖市,安徽省合肥市代管縣級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江淮丘陵南部,介于合肥、蕪湖兩市之間。巢湖市礦產資源品種眾多,分布較廣,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查明的礦種有23種,礦產地144處,開發利用17種。由于當地礦產資源極其豐富,不論是礦產品的消費者還是礦產品加工的供貨商都有充分的購買能力、選擇渠道和選擇權利。材料均勻、高品質高質量、無雜質的制成品,才能滿足產品質量高的建筑裝飾材料需求的標準。因此質量就成為影響企業生存和發展的至關重要的因素。產品質量的高低是企業有沒有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之一,提高產品質量是保證企業占有市場,從而能夠持續經營的重要手段。為了滿足客戶對礦石粒度的要求,必須不斷加強質量管理,提高產品規格礦質量,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
經過上述文獻理論研究和基于實際情況分析下,我們提出三項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來提高該項目的經濟效益:
我們認為L公司應該縮短廢料堆存的時間,放棄低廉的成本回收,轉向提高生產效益上來保障生產的連續性,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即提出向水泥廠免費供應石灰石原料要求其自行打包托運的解決方案:
(1)根據生產線組織設計,推行流水作業,提高工作效率及機械設備的利用率,從而達到提高生產效率。縮短廢料堆存時間。降低廢料處理成本的目的。
(2)在生產組織上,力求在均衡性的原則下,合理安排廢料處理進度,使廢料處理分批有序地進行,避免因勞動力、機械、材料的大進大出而額外增加地費用。
(3)在保證生產質量的前提下,通過合理的人員組織,盡可能減少廢料堆存的時間,使生產盡早達到不停產,從而提高經濟效益,降低企業的建設成本。
依據礦山廢料的物理性質,和就近水泥廠對原材料的需求,組織設計對于廢料處理的人員、車輛、時間、專業分包等每個環節的落實,調動員工的能動性互相配合,共同努力適應新的安排變動。
在充分考慮現場實際,市場需求等情況的前提下,確定出在目前的內外環境下相對合理條件哪,通過努力能達到的成本目標值。我們希望通過極端數據的比對來預測不同決策方案的收益,制作了如下預測:
假設該項目單位收益為0的原因只有對廢料的處理方式,已知廢料的單位固定成本為2。
方式一:L公司通過打包出售對廢料進行處理的單位管理成本為3,那么在每天的單位生產收入為5,收入和成本相等,企業沒有單位利潤。
方式二:L公司通過免費向水泥廠提供廢料,減少了1單位管理成本,那么生產效率提高后的單位生產收入增加了1單位,企業的單位利潤增加2單位。
(1)為了提高產品規格質量,我們在原砂石篩分機的進料口處增加一根角鐵,將原來的單股流動的砂石改造為雙股流動的砂石。
(2)原來單股流動砂石會由于慣性和重力的作用,集中磨損篩板的中心,導致篩板磨損程度不均勻,使用壽命減短,更換頻繁,影響生產時間較長等等。增加絞鐵(見圖2)之后,避免了篩板的金屬框架結構與礦石的直接碰撞,減小了篩板未利用面積。

圖2 篩板新舊裝置對比
(3)我們的改造便捷,安裝技術簡單,成本低廉,實用可行,大大提高了篩分效率,減少了重復篩分的可能性,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和生產的效率。
(4)為增強質量意識,我們對工人進行質量管理教育,宣傳“質量第一”、“預防為主”等質量意識。
那么針對L公司石灰巖礦項目的營銷目的我們可以采用饑餓營銷的策略:目的是強化當地市場的購買欲望,實現收益最大化,擴展自身產品品牌號召力,有利于企業收益穩定,有利于維護品牌形象。通過對饑餓營銷的適用原則的理解L公司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以質量優良的產品作為前提,牢牢抓準消費者心理因素,進行有效的宣傳造勢。
(1)制造商品的唯一性,創造缺口。拒絕本地消費者問價,即便有加價或托人脈等消費行為出現,也嚴肅拒絕,營造本地市場的稀缺感。
(2)傍大款、蹭IP,對外表明是“特殊顧客”(地方外)的指定供應商,實際有可能需要向“特殊顧客保本或降價出售。
(3)找到痛點,定向喂投,切中消費者需求。在碼頭故意優先占用貨船,在本地消費者眼前裝卸貨物,引起關注度。
(4)營造求過于供的感覺,最大程度的影響用戶的占有欲。每天都要開工,不管是否有訂單都堅持生產,貨車來來回回,忙忙碌碌,拉到港口碼頭遠銷外地。
操作不良的營銷有可能損害企業的誠信形象,有可能消耗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有可能拉長產品的銷售周期等等。L公司必須首先提高產品的質量,明確對饑餓營銷策略有可能存在的風險,對前期投入的宣傳成本有一定的承擔能力,嚴謹把控饑餓營銷的每一個步驟,掌握市場動向,向市場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