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黨建引領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綜述"/>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盧 君 本刊全媒體記者 薛萬博 任紅禧
“這是富裕縣龍安橋鎮小河東村蘆葦產業園。該項目由村黨支部領辦,年產值近2400 萬元,利潤可達700萬元左右,每年可帶動全縣56個村集體增收280余萬元。”
“今天,是甘南縣甘南鎮歡喜村牛市開市的日子。2014 年,該村黨支部通過招商引資建設了占地20 萬平方米的牲畜交易市場,每年為村集體增收近40萬元。”
……
2021 年10 月22 日,省委組織部、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在齊齊哈爾市召開全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經驗交流現場會,與會人員深入富裕縣小河東村,甘南縣歡喜村、前程村、興十四村等地進行了現場觀摩;全省市縣兩級組織、財政、農業農村部門有關負責同志,鄉鎮黨政班子成員,村黨組織書記和駐村第一書記,在現場或通過視頻參加會議,共同總結經驗、分析形勢、明確思路。
這樣的經驗交流現場會,黑龍江省已連續舉辦了6年。
近年來,黑龍江省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提升基層黨建質量、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堅持政策撬動、支部帶動、產業拉動、改革推動“四輪驅動”,邁出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鏗鏘步伐。
目前,黑龍江省已全面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全省9026個村集體經濟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達到92%,年收入超百萬元的村達到823 個,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新突破奠定了堅實基礎。
“窮家難當”。如何加快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點和難點。
為解決好這一問題,黑龍江省堅持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擺上重要位置,上下聯動、通盤考慮,用政策紅利釋放發展動能,一項項立足實際、著眼長遠的科學設計方案陸續出臺。
2017 年,省委組織部會同省財政廳、省農委、省國土資源廳、省金融辦聯合出臺《關于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制定了財政資金扶持、項目用地保障、農業信貸擔保、稅費減免優惠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解決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中“起步難”的問題。
2018年以來,中央、省級投入資金9.85億元,扶持全省2103 個黨組織戰斗力強、有產業基礎的村發展集體經濟。省財政廳、省委組織部聯合出臺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及項目管理辦法》,規范了項目資金使用管理,確保發揮最大效力。
2021 年8 月,省委出臺《關于加強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意見》,要求各級黨委要把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擺上重要位置,細化完善選拔、培訓、管理和激勵措施,統籌抓好“選育管獎”等政策落實,深入實施“助力鄉村振興萬人計劃”,選優配強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推動帶頭人隊伍提升抓發展的能力和本領。
2021 年9 月28 日,省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于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若干措施》;10 月29 日,召開全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電視電話會議,提出深入推進黨建引領鄉村產業振興、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等若干舉措。
作為一個有著2.39億畝耕地、9026個行政村的農業大省,經濟積累薄、土地資源多的村卻占大多數。如何探索出窮村甚至債務村的改革模式和發展道路,是黑龍江省前期推進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的主攻方向。
從2018 年開始,黑龍江省結合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開展了以清理合同、化解債務、新增資源收費為主要內容的“清化收”工作,做到改革與發展同步推進。全省共清理村集體簽訂的各類經濟合同39.6 萬份,涉及金額41.1 億元;化解村級債務33 億元;對土地確權后新增1431 萬畝集體資源開展收費工作,全省村集體入賬金額達11.1億元,平均每個村增收12萬元以上。
在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快速發展的具體實踐中,省委組織部鼓勵廣大村級黨組織搶抓政策機遇,用好用足財政扶貧資金、扶持村級集體經濟專項資金。
一心鄉前進村曾是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的貧困村,“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是其過去的真實寫照。村“兩委”想改變落后面貌,但村集體底子薄弱,有心而無力。
2019 年,前進村成立了由黨支部書記任董事長、以村“兩委”黨員干部為骨干的農業科技公司,爭取扶貧資金和村級集體項目資金190 萬元,建起了一座年生產能力達100 萬穗的鮮食玉米加工廠,當年加工廠試運營生產鮮食玉米30萬穗,為村集體帶來純收入15 萬元。現在,前進村集體經濟積累近百萬元,產業穩步發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富足,前進村開足了“前進”的馬力。
秋日的黑土沃野,處處彌漫著豐收的味道,閃耀著金色的光芒。
暖陽下,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梅里斯鎮大八旗村的田間地頭一派忙碌景象——一袋袋洋蔥整齊堆放,一輛輛貨車整裝待發。
大八旗村種植洋蔥已有30 多年的歷史,被譽為“東北洋蔥第一村”。然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洋蔥種植戶們“單打獨斗”,洋蔥種植的科技水平低、生產成本高,辛辛苦苦忙活一年也掙不到幾個錢。
2014 年4 月,有著多年洋蔥經紀人職業經歷的致富帶頭人顏世偉,當選為大八旗村黨支部書記。
顏世偉走馬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帶領村“兩委”大力發展洋蔥產業,向規模化生產要效益。2015 年秋季,村集體投資興建了兩棟洋蔥倉儲庫,年倉儲量在5000 噸以上;洋蔥通過倉儲實行錯季銷售,每噸可增收600 元左右。僅此一項,便為村集體增收30余萬元。
顯然,選對一個帶頭人,便能激活一個村。

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梅里斯鎮大八旗村的洋蔥喜獲豐收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為加強村級班子建設,省委組織部堅持拓寬選人用人渠道,從致富帶頭人、新型經營主體領辦人、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等群體中選拔村干部。通過實施“助力鄉村振興萬人計劃”,2020 年以來探索“鄉招村用”,全省分兩批用鄉鎮事業編制招聘6500 名大學生到村任職。2021 年利用村“兩委”換屆契機,選拔6524 名致富帶頭人、大學畢業生等優秀人員進入村級帶頭人隊伍;輪換選派2454 支駐村工作隊、703 名第一書記,8065 名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駐村幫扶建強黨支部。
為全面提升村黨組織帶頭人發展本領,黑龍江省深入實施“頭雁提升工程”,切實抓實教育培訓,采取省級抓示范、市級抓重點、縣級抓全員的方式,持續開展常態化培訓。
2021 年村“兩委”換屆后,黑龍江省實施了大規模集中培訓,將9026 名村黨組織書記輪訓一遍;為了使培訓效果更精準,精心設置了理論、業務、典型、現場、廉政5堂必修課,有針對性地增加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相關課程;每期培訓選擇2~3 個觀摩點,把培訓課堂從教室會場延伸至項目現場、田間地頭,增強培訓的體驗感、直觀性。
為進一步激勵廣大村黨組織書記干事創業,一方面,黑龍江省全面推行星級化考核,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考評權重,依據考核結果進行評星定級,與績效獎懲掛鉤,以此激活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動能。另一方面,省市加大統籌支持力度,實行“縣編鄉用”、政策傾斜,拿出一定的事業編制資源,增加村級組織運轉經費,為優秀村黨組織書記開辟了定向招錄鄉鎮公務員、鄉鎮事業編制專項招聘、選拔鄉鎮領導干部、享受公職化待遇4 條通道,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方面實績突出、群眾認可的,優先定身份、給編制、提待遇。截至目前,全省有144 名優秀村黨組織書記進入鄉鎮領導班子,106 人納入鄉鎮事業編制,近300 人享受公職化待遇,讓村級帶頭人更有干頭、有奔頭。
興于產業,不困于窮。
走進素有“蘑菇村”之稱的海林市海林鎮模范村,1000余棟標準化菌棚蔚為壯觀。
模范村因地接林區,資源和氣候都比較適合食用菌產業發展,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有人工培育猴頭菇的先例。但是,幾十年過去了,由于管理粗放、散戶經營、品種單一,豐年不豐收的情況時有發生。
2016 年,模范村黨支部在充分研判的基礎上,決定在全產業鏈條上做文章,由村黨支部牽頭領辦以銷售為主的悅來頤和食用菌專業種植合作社,通過擴產提質、科研創新、拓寬電商渠道“三點發力”,陸續吸納社員112 戶,新建標準化菌棚1000 多棟,還建起了日產12 萬袋的高標準菌包廠,年產猴頭菇1500 多萬袋,將產業不斷做大做強。
依托猴頭菇這一特色產業,模范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如今村固定資產總值2200 萬元,銀行存款360萬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
近年來,黑龍江省始終堅持把抓產業作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根本方法,綜合各地的經濟基礎、產業特點、區位優勢、資源條件等,因地制宜選產業,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的“造血”功能。
用好用活農業資源、紅色資源、生態旅游資源、邊疆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則是激發集體經濟產業發展活力的另一個有效途徑。
群山環抱,溪水潺潺,古樸的民宿升起裊裊炊煙……在海林市橫道河子鎮七里地村,游客們盡情享受著遠離喧囂的“慢時光”。
七里地村是一座掩映在綠水青山之間的紅色村莊。近年來,七里地村黨支部把紅色旅游與富民生態旅游相結合,托“紅”襯“綠”,讓游客在旅游中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打造出一個集紅色文化、綠色生態、特色農家樂三位一體的“紅色鄉村旅游”品牌。2020 年七里地村接待各地游客15萬人次,村集體增收近20萬元。
此外,黑龍江省還通過鼓勵廣大農村黨組織注重吸引工商資本參與產業項目,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厚植資本、技術、市場和品牌等優勢,推動特色產業做大做強。
綏化市北林區西南村便是村企聯合、靠大聯強的典型代表。
西南村位于北林區綠色水稻種植集中區“河夾芯子”腹地,有“塞上小江南”的美譽。近年來,西南村引入大型農產品企業投資3000 萬元,村集體整合750 畝土地,打造現代農業文化產業基地,將可追溯水稻種植項目與旅游觀光、親子樂園等農耕生活體驗相結合,建設沿河路“綠庭院”和“農家樂園”觀光帶,形成鄉村生態旅游產業。如今西南村每年接待游客8 萬余人次,帶動村集體年增收10萬元、戶均年增收1.2萬元。

海林市橫道河子鎮七里地村村民正在為游客加工手工豆腐
為夯實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基礎,黑龍江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向改革要動力,不斷釋放政策紅利、完善監管機制,推動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讓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2015 年,方正縣成為全國第一批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縣。6 年時間過去了,方正縣不僅在全省率先開展了“清化收”,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也從“物理變化”進化為“化學反應”。
“改革明晰了村民對村集體資產的股權,村民可以按股持有、分紅。”方正鎮建國村黨支部書記邱紅偉感慨,村民主動參與村集體的事,主人翁意識更強了。
過去,集體經濟管理由村委會負責,村民都認為村里的錢跟自己沒多大關系;股權改革后,股份歸集體組織成員所有,大家知道這錢歸自己管,就都上了心。
建國村集體名下有兩臺水稻收割機,要通過公開競價出租。有一名村民想疏通其他競價人壓價,當即就被村民制止。
村民參與管理的積極性提高了,“管錢”的制度也更加完善——每花一分錢,都得大伙兒說了算;凡涉及集體開支,一律按時公開。由于決策民主、透明公開,村民看到村黨支部真把錢用在了正地兒、沒瞎花,心氣順了,精神風貌也變好了。如今,建國村已是全國生態村、國家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級五星級新農村,整個村屯面貌煥然一新。
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過程中,黑龍江省堅持完善“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村民理財小組等監督組織作用,推動村務財務依法依規、公開透明,建立村級集體經濟監督管理長效機制,從源頭堵塞漏洞,堅決防止出現集體土地閑置和“跑冒滴漏”問題。
“現在,有了村級小微權力監督平臺,不出家門就能知道村里發生了哪些事。”同江市樂業鎮東風村的村民過去習慣沒事就去瞅瞅村務公開欄;如今,只要掏出手機,點開“東風村陽光村務”選項,水電費、水房供電線路安裝費等,村里每一筆支出都一目了然,發現問題還能直接在線反映。
這種變化始于2019年12月——佳木斯市委印發《關于全面推行村級小微權力清單進一步強化村黨組織書記監督管理的意見》,制定村級黨建工作清單、村級權力服務清單、村級監督正負清單,建立縣鄉村三級分級管理、一體聯通的數據監督平臺,村民通過“掃碼”可隨時隨地了解集體“三資”運行情況。
當然,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不僅要實現“村民共管”,更要實現“成果共享”。這就意味著,村黨組織不僅要“會掙錢”,還要“會花錢”。
在不斷完善村級集體“用錢”機制的過程中,省委組織部要求廣大農村黨組織“要把錢用在刀刃上”,除了用在優先擴大再生產、發展富民富集體的產業以外,其余全部用在發展公益事業、完善基礎設施、改善村容村貌、幫扶困難群眾等滿足民生需求上,讓群眾共享集體經濟發展的紅利。
比如,齊齊哈爾市甘南縣興十四村在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后,實行醫保繳費、學生上學等“十免費”,村里建起了糧食供應站,村民享受米、面、油、肉等21 種生活必需品的優惠福利,極大地增強了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
當前,黑土地上鄉村振興鏖戰正酣,一批批集體經濟發展的典型村持續涌現,村級集體“錢包”鼓了起來、村黨組織“腰桿”硬了起來,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