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雍哲 陳吳凡 林航焜 毛忠烘 趙耀 林孟波
1福建省立醫院醫務部,福州 350001;2河南省人民醫院醫學裝備部醫用耗材科,鄭州 450003
目前,我國的衛生醫療事業發展迅速,市場對于醫療衛生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基于信息科技等發展成果推動,現代醫院醫療衛生的信息化建設也在加速進行中,推動了醫院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越來越強烈,他們的醫療衛生需求也在不斷提升,醫學發展要適應新時期的市場需要,必須要加速推進智慧化、信息化建設進程[1]。目前,醫療衛生中的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智慧管理和運營模式逐漸得到推廣應用,智慧醫聯體建設也成為近年來醫療衛生事業探索的新方向和新趨勢。智慧醫院是智慧醫聯體的一部分,探索智慧醫聯體建設路徑,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智慧醫院的建設發展。
在我國的公立醫院管理體系改革中,醫院托管是一種創新管理措施;通過這種托管,能夠促進醫院管理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這樣便于醫院實現醫療資源下沉,促進基層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升。這里的托管指的是醫院所有者通過契約形式對于醫院法人財產交給有較強管理能力且能夠實現風險承擔的法人經營的行為,這里的醫院所有者和受托的法人之間沒有產權關系的限制,是比較完全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管理運營模式[2]。不同地區的縣級醫院現有的醫療技術和服務基礎是存在差異的,所以他們進行托管的目的和需求也會存在差異。結合不同托管需求,設定具有針對性的托管模塊,讓雙方進行選擇和應用,這樣才能夠實現資源的利用效率不斷提升,避免資源浪費。
在醫院管理中應用模塊化管理模式,構建能夠按需選擇和信息通達的智慧醫聯體,是解決目前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必然要求。模塊化托管模式應用的優勢體現在其本身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可以適應不同地區基層醫院的托管需要,這樣多個不同醫療水平的基層醫院都可以實現被同一家上級醫院托管的目標[3]。且這種管理模式借助智慧化、信息化技術支持,構建智慧醫聯體,在經過階段性運作后,還能夠促進各醫療機構內部的技術和管理團隊建設,進一步縮小不同醫院的醫療水平差異,實現基層醫院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的不斷提升。
智慧醫療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實現醫院資料的分類管理,通過模塊劃分,對于不同內容歸納為不同模塊,其中,醫院資料列為一檔、藥品管理列為一檔、患者檔案列為一檔等,這樣對于各個模塊進行劃分,方便開展各個模塊的針對性管理和查詢[4]。在實現模塊化劃分中,借助智能技術和物聯網來構建相應的傳輸通道,搭建智慧平臺,確保智慧運營和管理。在這樣的模塊化管理體系中,管理效率能夠顯著提升,還能夠促進患者服務滿意度提升。智慧醫聯體構建,能夠實現醫療協同、信息共享、成本控制等目標,而建設這樣的醫聯體系統,需要多個醫院參與,將醫院信息錄入系統,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整合相關信息資料,實現資源共享[5]。
對于醫院而言,構建智慧醫聯體是目前醫院發展的高層次目標,重點需要把握3 方面工作:⑴強化信息采集的實現,這是推動物聯化的前提和基礎;⑵提升信息即時性和可靠性;⑶優化信息處理過程和效率。
智慧醫聯體應用中要密切關注患者,以患者為中心,并為他們構建個性化服務方案,滿足患者的不同服務需要。智慧醫聯體要盡可能以便捷為發展的第一目標,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此外,還要進一步強化對新醫療方法的應用,不斷促進醫護人員行為規范,降低他們的醫療費用,注重患者健康管理,提升醫療服務的有效性和人性化。
當前,醫院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和要求,這是醫院保持與時俱進、提升自身醫療服務水平的需要。而將功能模塊化托管方式應用其中,對于醫院的大系統進行信息分類和模塊劃分,將醫院各功能模塊劃分出來進行托管管理,能夠提升醫院對相應模塊特點的重視,這樣可以結合模塊的不同需求和情況來開展針對模塊的個性化管理,這樣醫院各個功能模塊的管理都可以實現專業化。基于目前醫院的管理和系統建設狀況,需要進一步強化對于信息系統的建設和完善思路,做好醫院信息系統、醫學影像系統等資源系統的建設,通過對不同功能模塊進行架設,促進醫院間的信息整合,這樣信息得以不斷疊加,醫院的大數據體系才能構建起來[6]。
3.1 標準不一,整合困難 不同地區的醫院都有自身的一套運營和管理系統,他們對于醫院的信息整合和管理方式也存在一定差異,具體的信息整合和應用標準、規范更是千差萬別,這就容易造成各個模塊和各個醫院的信息整合難度增大,信息交換成效不高,加上智慧醫聯體建設自身的標準化也存在一定不足,所以導致構建的智慧醫聯體并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般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包含兩點:一是技術發展更新速度快,相應數據庫需要一定的響應時間,相應的技術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導致問題不斷累積;二是智慧醫聯體建設本身缺乏頂層設計,上級醫院在智慧醫聯體建設中缺乏全局思維,沒有立足全局來進行設計的思考和審視,缺乏前瞻性,所以導致相應的智慧醫聯體建設比較僵硬,缺乏彈性[7]。對于很多醫院而言,在形成自身一套完整的系統后,后期想對其調整和改變是非常困難的,這會導致醫院工作和工作人員操作中遇到很多麻煩,嚴重情況下還會耽誤醫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導致醫院的管理和運營損失。目前,在很多醫院中,物聯網的應用還是只是初步嘗試,覆蓋面并不廣,所以相關醫院之間的聯系實際上是松散的、偶發的,不利于醫院之間構建起緊密聯系和溝通交流。盡管不同醫院的數據信息眾多,但是很多都沒有得到有效應用,垃圾數據也比較多,不能在信息整合中發揮積極作用,不利于促進醫院的發展進步。
3.2 發展不平衡,服務難協同 目前,很多地區的基層醫院的信息化建設工作有了很大進展,對于全面推進衛生信息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不過從局面范圍來看,衛生信息化建設的不平衡現象也比較突出,從多個地區來看,地區人民醫院信息化建設要比中醫院、婦幼保健院等領先很多,醫院信息系統建設要比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建設和社區衛生服務先進很多。單從業務層面來看,衛生行政部門、醫療衛生單位間的信息利用率比較低,且信息之間缺乏有效的聯系,導致一個個信息孤島存在,不能讓各個醫院的醫療衛生信息發揮積極作用[8]。此外,相關醫院的醫療衛生服務協同性也缺乏有效的數據基礎,服務協同難以實現,就更不用談服務協同的創新了。
4.1 加速構建醫聯體協作模式,推進功能模塊分級診療制度 功能模塊化托管模式在智慧醫聯體中的應用所帶來的積極作用是顯著的。在醫院的改革和管理創新中,基于功能模塊化管理模式的需要,醫院要加速建立自身的智慧醫聯體協作模式,不斷促進功能模塊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縱深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按照優化、協同、高效原則,大力推進醫聯體建設,打牢醫改基礎,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采取專家基層幫教、坐診、健康教育及家醫服務等聯動方式,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確保群眾在家門口便可享受優質醫療服務[9]。積極建立地區基層衛生醫療機構和市級醫院、三甲醫院等合作管理關系,簽訂多方的智慧醫聯體協議,在基層衛生醫療機構和大型醫院建立協作辦醫模式的同時,還可以結合自身需要和相關醫院簽訂單科室協作模式,推動“人員、技術”向基層下沉,上級醫療機構也可以派遣內科、兒科、中醫科、婦科等專家到基層醫療機構坐診,不斷整合優質資源,提升優質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通過這樣的智慧醫聯體協作模式構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不斷提升基層醫院的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
4.2 加速智慧管理機制構建,加速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為使鄉鎮基層患者享有優質醫療服務,相關醫院要加速推動自身的信息化、智慧化建設,整合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搭建智慧醫聯體服務平臺,加速建立遠程醫療制度和機制。為實現醫療資源在醫聯體內下沉,醫院應該重點從以下幾點做起:⑴在空間布局上,在預定期限內實現醫院搬遷及新院區啟用,使醫療硬件和空間布局得到極大改善;⑵學科建設上,醫院加強人才培養及引進和新技術應用;⑶在醫療扶貧上,同黨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把醫療扶貧、醫療下鄉作為醫院重要戰略任務,積極推動精準扶貧,實現院內醫生常年幫扶縣醫院和基層醫院,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⑷在醫聯體建設上,積極推動緊密醫聯體和互聯網+醫聯體建設,積極開展和相關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等建立緊密醫聯體,通過改變體制、派遣人才、醫療資源投入等措施不斷推開布局,通過互聯網醫聯體視頻實時診療,使周邊患者享受異地專家優質醫療服務。通過積極構建多元化的智慧醫聯體管理體系,推動功能模塊化更好地運行,促進基層醫院和上級醫院的醫療衛生服務水平雙提升。
4.3 強化智慧管理模式應用,提升智慧管理水平 以功能模塊化的管理特點,推進智慧醫聯體建設中,還要加速提升智慧管理技術水平,重點應該從兩方面做起。
第一,提升臨床服務智能化水平。借助信息系統應用,對于患者的治療時間、情況、用藥等信息進行精準采集和跟蹤觀察,讓醫生可以隨時掌握患者的全部治療信息,這樣患者即使轉院,其他醫院的醫生對于其既往病史以及治療資料都能夠隨時調看,以便為他們制定針對性、適應性較強的醫療方案[10]。且通過智能臨床服務,醫生還可以實時監督患者用藥情況,可以避免患者用藥過量或者是忘記用藥,這對于強化用藥安全也十分必要。
第二,加速科研數據一體化建設。為推動智慧醫聯體建設質量和效率,醫院針對學科和人才培養要轉變模式和方法,強化大數據中心應用,并積極整合全院臨床信息,方便醫生學習和研究。通過智慧醫聯體建設,實現相關醫院的臨床信息匯總,可以促進信息庫完善,對于研究也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基于功能模塊的管理理念和需要,構建現代醫院智慧醫聯體,對于醫療資源優化配置,解決醫療水平區域不平衡問題具有重要作用,對于促進醫院共同發展進步,加速醫院信息化、智慧化建設和管理也十分必要。就目前醫院智慧醫聯體建設情況來看,其中還有一些突出的問題亟待解決,對此,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措施,促進智慧醫聯體的高質量建設和有效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