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舒典
摘 要:近年來,隨著互聯網信息化技術快速發展和覆蓋,信息管理系統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在改善醫療質量管理水平方面獲得醫護人員的一致認可。基于結構化的電子病歷醫療管理系統以醫院信息化為基礎,通過電子互聯網信息病歷管理模式,規范臨床病歷書寫管理,同時指導醫護人員合理有序地開展診療工作,起到提醒、質控和監督的作用,在醫院各部門應用均取得良好效果。
關鍵詞:醫院;信息管理系統;電子病歷系統;完善措施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064(2021)11-0-03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1.11.021
1 電子病歷系統的應用優勢
1.1 充分發揮查閱功能和信息生成功能
電子病歷以計算機系統為基礎,與傳統病歷相比,不管是從信息輸入方面,還是從信息輸出方面,電子數字化操作速度和效率都更高,能夠方便醫護人員快速讀取病患的病歷,快速提高患者的就診效率。醫生只要輸入患者名字就可以調取患者的相應信息,對患者的具體就診、康復等情況一目了然,可以根據患者情況調整治理方案,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不同于傳統病歷,電子病歷有利于醫護人員觀察病患,在電子病歷上詳細記錄病患的具體情況,對于病情比較復雜的病患,醫護人員可以反復調取電子病歷查看研究。對比傳統紙質化病歷和電子病歷,電子病歷充分發揮便捷查閱功能,促進信息更快速地生成[1]。
1.2 數據存儲安全并可靠
云平臺作為一種全新的計算處理模式,主要通過分布式計算機分布計算任務于資源池上,讓各種應用系統能根據需要獲取存儲空間、計算力及信息服務。與常規數據存儲不同,云平臺通過計算后將數據存儲在服務器端,而非本地,應用程序也在服務器端運行,云平臺可提供安全、可靠的數據儲存及應用程序服務。在云平臺上,還有專業的技術管理團隊管理數據,對數據信息也有嚴格的權限管理,患者的個人信息安全能得到有效的安全保障。云平臺的存儲量大,存儲時間比較長,通常如果沒有人為刪除操作,數據的儲存是永久性的。電子病歷以電子形式出現,存儲容量極大,隨著病患的增加,云平臺也不會出現擁擠現象。
1.3 信息檢索能力更強
電子病歷包含的信息較為全面,醫療科研中需要的患者診斷書、臨床診療狀況等各種信息都可以在電子病歷系統中查找出來,醫護人員可以輕易調取病患資料,及時掌握病患情況,方便醫護人員治療患者。
電子病歷還可以將病歷系統拆分為各種子模塊,根據科室劃分成諸多子系統,并檢索患者情況,信息檢索能力的完善提高了醫療工作效率,并節約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資源。醫護人員在使用電子病歷時能夠輕松地復制病歷,有利于調取醫學科研資料,方便醫學科研的統計分析,大幅減少人工收集和錄入數據的工作量,減少數據錄入錯誤,提高臨床科研的水平。
1.4 病患信息數據共享性高
電子病歷系統的優勢在于實現病患信息數據的資源共享。電子病歷能實現快速傳輸、信息共享的功能,借助互聯網技術將患者信息傳輸到其他科室,當同一個病患在醫院不同科室問診時,醫護人員只需簡單調取病歷即可,病患也無需進行二次檢查,可以減少重復檢查的次數,節省病患的看病時間,緩解病患的痛苦,有利于加強醫患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2 電子病歷系統的操作原理和技術架構
2.1 操作原理
醫院信息管理系統主要以臨床工作為基礎,圍繞臨床開展相關工作,因此,構建電子病歷系統的目的滿足和方便醫護人員與病患,為臨床醫療服務提供具有時效性的信息。電子病歷系統的使用有助于提高醫院的工作效率,醫護人員通過電子病歷系統,可以第一時間掌握病患情況,制定出適合病患的治療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醫療資源的重復和浪費,便于醫療數據的統計。電子病歷系統能夠有效評估醫療保健,給醫療學術研究創造一個良好的研究環境。
電子病歷系統技術的設計原理要符合臨床工作的邏輯性和習慣性,使得醫護人員獲得準確、完整的資料,提供臨床決策的系統,根據臨床事務的邏輯性引導系統搭建,并運用智能運算等技術為臨床工作提供輔助。
2.2 技術架構
作為醫院信息管理系統中的一個應用系統,電子病歷系統并不是孤立的系統。實際上,電子病歷系統是醫院里其他業務系統的整合,會收集其他系統產生的信息,加以融合、加工,最終形成有用的信息,存檔于系統中等待被調用。
電子病歷系統的架構包含最基礎的電子病歷的構建方法、功能以及運作模式。因此,在技術架構上需要采取終端實現的方式,通常采用的設計模式是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基于此,系統技術架構按照實際情況可分為客戶端、服務端、數據端三層架構,主要是把電子病歷系統架設在瀏覽器、應用服務器、數據服務器三個層次上。
第一個層次是瀏覽器。瀏覽器便于用戶訪問,進入瀏覽病歷的情況,醫生可以使用電子病歷系統查詢病患的醫治檔案,及時掌握病患的具體情況,快速作出決策,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
第二個層次是應用服務器。應用服務器是響應客戶端的請求,提供各類服務組件訪問數據。這一層的構架規避了傳統的病歷查詢的封閉性,傳統病歷查詢并無法實現數據的共享,會造成醫護人員不能及時全面了解病患情況,而響應客戶端請求的應用服務器能支持各類服務組件的訪問,最終實現病歷信息的共享。
第三個層次主要是用于儲存病患病歷信息數據,也就是架構數據服務器。數據服務器則是專門存放數據的,臨床病歷信息數據都存放在數據服務器中,方便醫護人員隨時調取。與傳統病歷相比較,數據服務器屬于計算機存儲技術,因此,電子病歷系統數據庫的儲存容量是龐大的,能夠實現長時間存儲。
電子病歷系統用三層構架模式建立,便于系統維護、修改和升級,基本上在服務器端操作即可,且客戶端的用戶界面是一致的,用戶操作也比較容易。但該電子病歷系統的三層架構模式需要網絡的支撐,方能達到有效連接和數據共享。
3 運用電子病歷系統面臨的問題
3.1 數據整合難度大
現階段,醫院的計算機系統無法處理復雜的數據資源,患者的病歷信息未能形成有效的共享性,患者就診時存在多個科室就診的情況,不同科室應用的醫療信息系統不盡相同,會導致患者電子病歷分散性、離散性高,影響對患者數據的整合、統計。另外,患者可能在就診期間存在轉診,但當前醫療信息系統并未實現全國聯網,因此難以整合患者的個人病歷資料。
3.2 法律效力問題
電子病歷對于提高報銷效率、改善醫患關系作用顯著,但是存在的問題也較為突出。例如,在患者需要報銷保險或者面臨交通事故的時候,都要運用電子病歷,電子病歷是重要的憑證,但是因為電子病歷中的部分內容運用計算機數據代碼語言,容易導致信息被編輯或被篡改,且不留痕跡,從而影響電子病歷的真實性,難以具有法律效力。
3.3 數據安全性難以保證
構建患者電子病歷時,要考慮患者電子病歷數據的錄入是否真實、正確。在采集病歷數據時,需要客觀的臨床資料,但是并不是所有數據都能借助工具和儀器觀測采集,往往需要醫護人員根據自身經驗觀測治療,這有時會帶有主觀思想。因此,在建立電子病歷系統時,臨床數據的錄入尤其重要,需要慎重對待。另外,還要考慮電子病歷數據的物理安全及網絡安全,避免出現被網絡攻擊或木馬病毒感染。
4 電子病歷系統的應用措施
4.1 合理設置管理權限
電子病歷檔案管理系統的構建與應用,為我國醫療領域創新發展帶來巨大影響,全面提高工作效率與質量,有助于促進醫療行業智能化、信息化發展。
為使電子病歷檔案管理系統全面發揮作用與價值,還需注重管理權限設置。要以各科室工作要求為基礎設計管理制度,各科室設置權限后,修訂權限只限于科室自身工作內容,例如,導診部門能夠修改患者在導診階段的個人信息、就醫信息等,但是信息一旦生成就不能修改,工作人員要做好本職工作,避免影響檔案信息數據的準確性。從患者就醫角度分析,醫院內部設置多臺自動服務智能設備,患者只需要輸入就診卡號,就可查到影像拍攝時間、就診科室等具體就醫內容,確保患者安全就醫[2]。
4.2 做好人才引進和管理
在檔案管理信息化模式下,要做好人才的引進,以專業化的管理人才為檔案信息化建設提供建議,形成專業的管理模式與統一的管理流程,為醫院病歷檔案信息化管理與利用提供基礎保障。一方面,醫院要在病歷檔案信息化建設中引進人才,可通過與高校合作的方式,積極吸納新時代病歷檔案管理信息技術型人才。另一方面,醫院要通過內部培訓、交流學習、集中考核等方式,不斷提高病歷檔案管理工作人員對于新的管理知識、管理理念、信息化技術的學習水平,提高檔案管理員工的管理水平。
4.3 完善電子病歷檔案管理標準
醫院從傳統的紙質病歷過渡到電子病歷,是質的飛躍,但是對新的電子病歷系統的使用需要制定完整的標準,無論是記錄電子病歷還是存儲或查閱電子病歷等,每個環節都需要制定相對應的標準。電子病歷檔案管理標準的制定與完善,目的是確保檔案管理信息數據更準確,部分醫院會在管理系統內設置信息數據儲存庫,儲存、管理海量的信息數據,結合醫院電子病歷檔案管理工作實施要求,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確保整體工作質量。例如,電子病歷傳輸、共享、應用等環節最易受相關因素影響,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對此,要通過管理制度明確電子病歷檔案管理要求,各科室及工作人員要統一規劃電子病歷儲存格式、傳輸方式、圖像處理方法等,完善各項工作流程后,使各科室及工作人員規范操作,確保電子病歷檔案管理系統的安全性、穩定性,提高電子病歷檔案信息數據的共享率[3]。
4.4 引入先進管理理念
近年來,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各種疾病的發生率逐漸提高,極大地威脅了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醫院作為重要的社會公共服務場所,要運用先進的檔案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為提高醫院整體醫療質量作出貢獻。
數字時代背景下,醫院相關管理部門應從實際出發,樹立現代化管理理念,在實際檔案管理工作中,理清、總結其中存在的不足,借鑒其他醫院或外國醫院先進管理經驗,結合自身醫院具體情況,尋求更大的發展。另外,先進管理模式的創新并非一蹴而就,要腳踏實地,分階段、分層次地持續性展開[4]。
4.5 加強網絡安全管理
檔案信息化建設極大程度上提高了檔案信息的利用效率,在信息化平臺上,檔案信息的收集、整理、流轉、使用皆依靠網絡進行,難以避免地出現因網絡安全管理不到位造成的信息丟失、信息盜用,因此,在信息化建設中要做好網絡安全管理。
一方面,要做好內外部網絡區分,劃分醫院內部網絡中可調用的信息與外部網絡中可調用的信息,使得檔案管理更具隱私性、保密性,通過防火墻建設,避免醫院重要檔案信息被他人竊取與盜用。
另一方面,要做好內部網絡共享,應用身份驗證技術,對醫院內部信息需求者進行身份驗證后,為其提供職責權限內能夠查詢的檔案信息。同時,要以歸檔雙軌機制,形成檔案信息使用留痕管理,避免檔案信息因多重修改造成信息失真,在網絡安全建設工作中,為檔案信息化建設與信息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持[5]。
4.6 健全檔案管理制度
數字時代下,通過在檔案管理工作中深入應用數字化技術,可以提高醫院檔案管理效率。目前,醫院檔案管理對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依然較為薄弱,應高瞻遠矚,有科學性、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管理體系,注重管理的全面性、綜合性,尤其是在檔案搜集、檔案服務、檔案整理等方面,要有更加細化、高效化的運行方式及監督體系。要建立健全病歷檔案管理制度,方便對電子病歷的管理和監督。同時,醫院不僅是醫療衛生機構,也具有服務性質,檔案管理工作人員要對自身工作有足夠的認知深度,對此,管理部門可定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促使檔案管理工作人員可以認識到檔案管理服務工作的重要性,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5 結語
電子病歷的發生和發展對醫療衛生行業影響巨大,通過不斷更新及升級,尤其是患者可接觸并參與到電子病歷的生成和管理方面,避免了一些不良事件的發生,他們的權益得到了更充分的保障,提高了對醫護人員的滿意度。展望未來,基于大數據算法,區域或全國聯網使用電子病歷共享患者的電子病歷信息,可明確患者既往病史、診療經過和明確醫療機構之間的診療責任等,提高醫療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 牟建章.電子病歷在醫院信息化管理中的應用[J].數字通信世界,2019(11):179.
[2] 商云清.醫院病歷檔案信息化管理利弊分析[J].辦公室業務,2019(20):94-95.
[3] 趙文博.基于信息生態系統平衡觀的我國醫院電子病歷建設策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1.
[4] 王海波.新型醫療服務模式下電子病歷管理的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0.
[5] 許新.電子病歷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長春:吉林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