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峰
作為全國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縣,放活宅基地使用權是象山縣改革的重點內容。此前,象山在小百丈村首創的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讓部分農民嘗到甜頭。在數字化改革浪潮下,象山又開始了新的探索:如何讓宅基地改革搭上“數字快車”?
《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激活閑置農房10萬幢以上、推進萬戶農家旅游致富計劃的目標。象山決定實施閑置農房盤活多跨場景改革,將之作為落實數字化改革、深化宅基地改革、推進農家旅游致富的重要實踐。
要搭建閑置農房盤活場景應用,首先要掌握閑置農房的信息來源。為此,象山縣在閑置農房盤活場景應用中創新設計了閑置資源感知模塊,具體包括自主感知、基層上報、農民上報等三項功能。“通過數據對接,我們將年度用水在30噸以下、用電在200度以下的農房列為閑置資源。”象山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確保閑置資源的真實性,他們將這些數據推送至基層加以核實,并更新閑置資源的利用現狀及戶主的流轉意向等詳細信息。同時,象山還通過“浙里辦”開通農戶上報渠道,實現對閑置農房的整體動態維護。多措并舉下,一個動態完整、真實可靠的閑置農房資源庫就形成了。
掌握了第一手資源信息后,下一步就是發布資源。“在之前的實踐中,我們發現一幢閑置農房要盤活利用,需要符合國土空間、旅游、村莊等多個規劃要求,經過多個部門審查核實,手續比較復雜。”象山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為破除這一瓶頸,他們在閑置農房盤活場景應用中專設資源發布模塊,通過打通各相關部門數源系統,推出“審核前置”服務模式,實現對閑置農房流轉條件的一鍵審核。“這不僅縮短了審核時間,提升了審核效率,也從源頭上杜絕了‘問題資源’入市。”該負責人說。
除了閑置感知、資源發布,針對閑置農房盤活實踐中存在的市場對接難、審批難、權益保障難、政府決策難等四大難點,象山縣在閑置農房盤活場景應用中還開發了項目招商、審批服務、過程監督、盤活成效等四大功能,通過連接省內外市場、推進各部門審批多跨協同、構建合同履約預警和宅基地糾紛分析模塊、系統分析各項功能數據等舉措,有效破解上述難點。目前,象山縣閑置農房盤活場景應用已在“浙里辦”和“浙政釘”正式上線。
“使用閑置農房盤活場景應用,大大提高了招商成功率、閑置盤活率、投資收益率,農戶、村集體、投資者等各方主體收益明顯增長。”象山縣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閑置農房盤活,到2021年底,象山縣將力爭新引進產業項目20個以上。至“十四五”末,象山縣將新激活鄉村產業項目100個,盤活閑置農房10萬平方米,民宿床位穩定在2.5萬張,閑置農房收益在農民經營性和財產性收入中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
“燈火,是一個村落一個村落最為亮堂的眼睛,黑暗中的無聲對話者。”這是作家陳夫記憶里的村莊。相信隨著閑置農房盤活場景應用的推廣,一盞盞曾因農房閑置而熄滅的“燈火”將被重新點亮,成為照亮鄉村振興之路的光。
(作者單位:象山縣傳媒中心)責任編輯:謝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