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全媒體記者 許然
日前,一則關于副部級官員的通報,揭露了虛擬貨幣背后的政商關系。
根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消息,江西省政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肖毅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其中通報指出,肖毅濫用職權引進和支持企業從事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的虛擬貨幣“挖礦”活動。這也是首次有副部級官員因涉及虛擬貨幣問題受到查處。
有業內人士稱,在肖毅主政撫州期間,曾大力發展數字經濟。而相關的數字經濟企業實質上就是虛擬貨幣挖礦企業。當時就有聲音質疑,這類企業或涉嫌圈錢騙局。
無獨有偶,就在前兩年,河南南陽水氫發動機、湖北“空氣動力車”、河北“巴鐵”也曾引發質疑……在各類所謂的高新企業涌現的背后,是顛覆行業的新興技術還是政商合謀下的圈錢騙局?
在撫州任市委書記期間,肖毅十分重視數字經濟,在2017年引進了超級計算機運算服務中心。據悉,這個超運算中心由德國GM基金會與福建客商林慶星共同投資,安裝有約55萬臺服務器。
公開資料顯示,德國GM基金會是一家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虛擬貨幣“挖礦”的慕尼黑企業,在全球投資多個“礦場”。福建客商林慶星在網絡上被稱為“礦霸”,目前他已涉嫌嚴重違法犯罪被另案處理。
近年來,類似圈錢騙局化身高科技公司的例子時有發生。比如2019 年5 月,有南陽官方媒體發布新聞稱“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這意味著車載水可以實時制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消息一出輿論嘩然。
事實上,早在2017年,“水氫發動機”的研發人、金華青年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龐青年,就高調宣稱自己生產出了全球首輛水氫燃料車,在不加油不充電只加水的狀態下,續航里程超過500公里。各界人士認為“水氫發動機”違反能量守恒定律。
除了備受質疑的“高科技”,龐青年本人及其公司也是官司纏身。他不僅20 次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還涉及金融借款合同糾紛。
不過,這似乎并未影響當地政府對其招商引資。2018年11月,南陽高新區投資有限公司與龐青年公司合資成立了南陽洛特斯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注冊資本2億元,其中南陽方面認繳出資金額9800萬元,占股49%。在輿論鬧得沸沸揚揚后,南陽高新區管委會又表示,這一項目尚未立項,沒有實質性啟動。
類似的還有曾亮相北京科技產業博覽會的“巴鐵1號”。據悉,巴鐵是一種完全依靠電力驅動的,大運量寬體高架電車。2015 年底,河南周口市周口港區引進了巴鐵項目,建設巴鐵生產研發基地。項目規劃總投資100億元,一期用地300畝,三期共1000多畝。次年8月,被命名為“巴鐵1號”的試驗車在秦皇島北戴河亮相。
不久后,工作人員突然撤離,此后再未運行。據相關調查顯示,“巴鐵”項目和巴基斯坦沒有任何關系,其背后是一個做網絡金融P2P的理財公司“華贏凱來”在運作,該理財公司借此集資40多億元。
除了這些明顯有違科學常識的偽創新技術外,還有一些圈錢騙局既符合國家發展大局,又被精心包裝。它們多以高新科技產業為外衣,以獲得地方支持和資源為目的。由于缺乏長期規劃,這些項目最終潦草收場。
已被裁定破產的德科碼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其創始人李睿為便深諳此道。李睿為曾表示,德科碼半導體項目在被南京市引進后,會成為中國首家IDM 的半導體公司,帶動當地半導體產業發展。此后該公司再無音訊,直到2019年底,該公司被法院公布為失信被執行人。
據知情人士透露,李睿為在資金上與當地政府產生了糾紛。李睿為只為德科碼半導體項目投了100萬元,其余全靠當地政府投資。一旦投資用完,項目便停滯不前。不僅在南京,3年間,李睿為在淮安、寧波的項目均爛尾,李睿為也被外界視為“圈錢者”。
對此,一名負責集成電路產業的地方招商部門人士表示,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半導體芯片產業,一些地方大干快上,給了不法商人鉆空子的機會。這些人的套路是設立一個空殼公司,再拉上地方政府成立重點項目,最后將債務和風險轉移給地方政府、貸款銀行、施工單位和供應商。
這些問題項目,為何能與地方政府建立合作?
有業內人士透露,這與一些地方政府急需依靠創新驅動發展,調整產業布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背景有關。比如,在舉國芯片熱的浪潮下,一些政府為了引進相關產業,設立了高額的補貼與獎勵,一時間吸引了許多實力參差不齊的企業涌入。
“國內投資集成電路產業的熱情不斷高漲,一些沒經驗、沒技術、沒人才的企業投身該行業,個別地方對集成電路發展的規律認識不夠,盲目上項目,造成項目停滯、資源浪費。”在國家發改委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孟瑋曾表示。
“這些高新項目在地方招商引資中很搶手,特別是在欠發達地區。有時候不僅是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項目也十分受青睞,因為體量大,有助于提升GDP,又能帶動地方就業。同時,這些項目又都是地方官員的政績體現。”一名富有政府招商經驗的人士進一步揭開了謎底。
一個直觀的例子是,江蘇如皋市在得知來自美國的新能源汽車——賽麟汽車要來當地投資時,地方政府為之振奮。直到2020年,賽麟汽車只造出一輛和老年代步車差不多的邁邁電動車,并且總共只賣了30多輛。這讓當地政府的投資打了水漂。
一些行業內人士指出,在種種圈錢騙局中,地方政府是否真的未察覺出“李鬼”,其實很難說。在利益驅動下,有些地方官員即便發現招商項目是個騙局,可能也會假裝不知情,甚至還可能出現官商合謀,騙取國家財政資金補貼,共享利益分成的現象。
比如,當李睿為在淮安的德科碼半導體項目爛尾后,當地找來商人夏紹曾接盤。為了使該項目盡快落地,夏紹曾先后4次向時任淮安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的桑紹淮行賄20萬元,委托其在企業政府投資、項目審批及建設、獎勵退稅等方面“關照”該項目。2020 年10 月,因犯受賄罪,桑紹淮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二十萬元。
相關專家分析,圈錢騙局的存在反映出一些政策實施過程中的漏洞,比如政府在引入高新產業時的政策監管、招商標準等方面仍存在需改進之處。
一些地區為了完成招引高新技術企業的指標,降低準入條件,在用水、用電、用地以及補貼等方面給出優惠條件,而忽視了是否具有可持續性、技術條件是否成熟、是否能落地等因素。為完成上級指標,甚至有的地方為了引進而引進,同相關方簽署空頭文件。
從各地的善后情況來看,不管是何種原因導致的圈錢騙局,最終都是政府接手,財政兜底。一名業內人士表示,一旦引進成功,官員有政績,不僅有助于仕途升遷,還可以拿到政府發放的招商引資獎勵金;即便引進的產業失敗了,也可以說是受到市場影響,而這部分影響是不可控的。
多名專家指出,要想避開打著偽科技幌子的圈錢騙局,就要改變一些地方依然“以GDP論英雄”的考核標尺,加強對經濟總體水平、政府職能轉型等方面的考察。
同時,要把制度考核落到實處,防止虛假的空殼公司鉆評價系統的漏洞。為了減少投資風險,政府引進高科技產業時應加強對重大項目建設的風險認識,對其進行全方位嚴格審查。對于圈錢騙局,除了追究涉及詐騙犯罪的相關人士的法律責任外,還要按照“誰支持、誰負責”原則,對造成重大損失的地方相關負責人予以通報問責,并嚴查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