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銀萍 王 帆 候 媛 張清鵬
寧夏大學文化旅游學院,寧夏中衛 755000
近年來,人們的精神需求伴隨著物質條件的提高而不斷提高,旅游作為一種被大眾所廣泛接受的休閑方式也在迅速發展。而鄉村旅游近些年來因為其帶動地方基礎設施建設、幫助農民脫貧增收、推動農村現代化的作用正逐漸被人們重視起來。國家政策也為鄉村旅游推動旅游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例如國家文旅部等17個部門2018年11月印發的《關于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就提出從農村實際和旅游市場需求出發,強化規劃引領,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優化鄉村旅游環境,豐富鄉村旅游產品,促進鄉村旅游向市場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全面提升鄉村旅游的發展質量和綜合效益,為實現我國鄉村全面振興做出重要貢獻。
南長灘村位于寧夏中衛市,是寧夏目前唯一的一座“歷史文化名村”,南長灘村近十年來立足當地獨特的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截至2020年11月,村中正式經營的農家樂已有15家。旅游接待成為村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徑。然而南長灘村在收獲旅游業帶來累累碩果的同時,也要面對旅游業發展所產生的諸多問題。例如,過分追求經濟利益,規劃缺乏頂層設計、利益分配不均,政府、開發商、村民之間容易爆發矛盾、開發依賴自上而下的引導,村民缺乏主動性、經營各自為政,缺乏統一的指揮和協調。因此,本文立足社區增權理論,基于田野調查分析南長灘社區參與旅游的特點,尋求以社區為單位的整體發展理念來解決旅游發展所產生的矛盾,推動南長灘村由社區參與向社區增權的轉變,實現南長灘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1 社區參與
保繼剛等[1](2008)認為,社區參與旅游發展是指在旅游的決策、開發、規劃、管理、監督等旅游發展過程中,充分考慮社區的意見和需要,并將其作為開發主體和參與主體,以保證旅游可持續發展和社區發展。
2 社區增權
“增權”一詞來源于西方,起初主要是應用于社會學的研究領域。增權也稱為充權、賦權,是通過外部的干預或者幫助從而增強個人的能力以及對權力的認識,以此用來減少或消除無權感的過程。斯徹文思[2]在1999年首先將該理論引入到旅游研究領域中。國內諸多學者將“社區增權”理論引入旅游領域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學界廣泛認為,社區增權主要是通過個體、組織以及社區等層面實現,政治、經濟、心理、社會四個方面被認為是增權的主要內容框架。筆者認為,實現社區參與向社區增權轉變是加速社區旅游發展的關鍵。
1 社區參與國內外研究現狀
我國對社區參與旅游的研究起源于20世紀末旅游研究者對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關注,社區參與理論引入我國后引起了理論和實踐的廣泛重視,見表1。
表1 社區參與國內研究概況
國外社區參與旅游發展研究是與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緊密結合的,它強調在規劃過程中,通過居民參與實現可持續的旅游發展。西方社區參與研究主要關注旅游發展與社區的相互關系,社區在旅游發展中的地位、作用等[3]。
2 社區增權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社區增權理論于20世紀70年代在西方國家社區研究中盛行。中國對于社區增權理論的研究起步相對比較晚,濫觴于對該理論的梳理和綜述以及本土化模式的探討兩個方面,見表2。
表2 社區增權國內外研究概況
1 地理位置
南長灘村位于寧夏中衛市迎水橋鎮,是黃河經過黑山峽時沖刷淤積所形成的一片灘地,故名南長灘。全村四面靠山,一河環流。東接中衛香山鄉,西南北三面以黃河為界與甘肅景泰縣隔河相望。區域范圍東經104°37′6″~104°37′26″,北緯37°17′20″~37°17′53″綠地面積達195.4平方公里。
2 村落布局
南長灘村布局依地勢可分為四級,最低是河谷灘地,最高是村莊,果園與農田分布在中間的二、三級。村部、村小學、商店位于村子中央,衛生所、寺廟分布在村部周圍。村內有許多狹窄交錯的小路,村內的民居自然散落在各處。
3 村民生產生活
南長灘村民自稱是西夏黨項拓跋氏的后裔,村中80%左右的人姓拓,除拓姓外,村中還有張姓、周姓、何姓、武姓等八個大姓,他們大多與拓家有親戚關系。南長灘村民都以種植和養殖為生,南長灘山羊肉質緊致,口感獨特。南長灘村民大多家里都養了超過一百只的羊,此外幾乎每一戶人家都種有棗樹和梨樹,南長灘紅棗個大味甜,但由于交通限制難以賣出,大部分成為喂羊的飼料。南長灘有百年以上的梨樹就有上百顆,生產的梨子皮薄肉厚,味道酸甜,既能清熱去火,又有消暑解酒的功效,每年四月份梨花花期,南長灘會召開隆重的梨花節。2009年,南長灘村民拓萬總注冊“拓老七”品牌,將南長灘生產的梨子加工成梨汁飲料,增強產品附加值。每年可消化60萬斤的梨,創造2000多萬元的市值[5]。
1 文獻法
筆者通過翻閱學術論文,地方史志等文獻資料,了解旅游社區參與與傳統村落旅游開發的相關知識,在新聞報道中尋找南長灘村新鮮有效的旅游數據,查詢國家法律政策,找到典型案例,分析社區參與理論在南長灘村旅游發展中的應用。
2 訪談法
筆者曾到訪南長灘進行調研,與當地村民同吃同住,對當地開辦的農家樂進行拜訪,詢問當地村民的生產生活,親緣關系,開發現狀等,為滯后的研究提供諸多有效的信息資料。在研究過程中,項目組成員對旅行社經營者、民俗攝影家等其他群體圍繞南長灘的歷史文化、接待數量、發展困境進行訪談,幫助課題研究獲得新看法,開拓新思路。
1 社區參與經營效果顯著
自2004年南長灘村開始發展旅游業以來,旅游產業和養殖業帶來的經營效益使得村民在經濟生活方面有很大的提升。
南長灘村每年的游客接待量達到了5000-10000人次,其中梨花節期間來游人次達到3000-4000人左右,所以村民們的農家樂生意也發展的越來越好,現正常營業的農家樂一共有15家。在種植業、養殖業和旅游業的協同發展下,全村現在30%的家庭有了小轎車,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超過8000元[6]。除了經營者外,在旅游旺季時,經營者也會雇傭其他村民參與到社區農家樂的經營當中,提高了村民的社區參與度。
2 社區治理效果明顯
在基礎設施方面,政府給南長灘村發放的垃圾桶和路燈,投入到有效的使用中;在鄉村環境治理方面,村內街道整潔,民居外部進行修繕,內部翻新,最大程度的保留古村落民居建筑形式。村子里的供水供地設施進一步完善,給村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地便捷。
3 文化參與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為地方特有,由人所創造并為人所特有。因此,為了促進旅游發展,就必然要重視對當地文化的發掘和保護。作為擁有百年歷史的傳統古村落,南長灘村擁有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例如當地拓氏家譜;民居建筑文化,四梁八柱的建筑形式;古梨樹文化,南長灘古梨樹擁有三四百年歷史;飲食文化,比如羊肉、面食小吃、大棗和山核桃等;特色的民風民俗,比如祭河神、黃河放燈等。
1 被動參與
在中國,社區在旅游參與過程中大多數處于“被決定”“被包裝”“被表達”“被展示”的被動參與狀態[7]。當前中國社區旅游在規劃、旅游意識等方面,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社區都缺乏必要的知識儲備和發展眼光,因此總是在“被規劃”的狀態。在通過走訪調查后,我們發現南長灘村的旅游規劃是依靠“自上而下”的領導模式發展的,村民很少產生自己的想法。
2 社區參與的利益沖突
在旅游開發過程中,政府、開發商和當地居民之間的利益無法達成一致,各方都想獲得利益最大化。對于村內來說,南長灘村民都存在親戚關系,村內大多數居民都經營農家樂,同行業經營本就有利益沖突,但在農村人際關系的影響下,這種利益沖突無法得到根本的解決。在筆者訪談過程中,發現村民都害怕這種競爭關系會破壞他們之間的親戚關系。
3 社區參與力量薄弱
社區參與方的力量的對比較為懸殊,南長灘村的旅游發展由政府和開發商聯合決定,沒有人意識到村民在旅游開發中的作用。比如201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拓跋寨,就是由中衛市政府主導,聯合沙坡頭旅游產業集團所建設,它的存在吸引了一部分游客,但是由于選址不當,建在黃河岸邊,這幾年每到汛期都會被淹,每年都要出一筆巨大的維修費,所以在2019年拆除。在規劃建設拓跋寨過程中,村民并沒有參與,也沒有人征求村民的意見。拓跋寨在一定程度上還造成了游客分流,容易影響村民農家樂的經營。
南長灘村民都主要以養殖業和種植業為生,所以在社區旅游的發展當中村民參與力量比較薄弱;近些年隨著城鎮化率的提高,農村年輕勞動力流失嚴重,社區沒有引進專業人才對南長灘村進行規劃建設,導致社區參與力量薄弱。
4 注重短期的發展訴求[7]
南長灘在發展社區旅游時,大多數村民注重單純的經濟利益訴求,追求旅游的正效應,如增加居民收入、為剩余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等。村內農家樂的經營者都是本地村民,他們受教育的程度有限,所受舊思想觀念影響根深蒂固;南長灘比較封閉,難以有新思想的沖擊,村民服務意識薄弱,服務水平較低;存在方言差異,難以給游客帶來美好的旅游體驗。
5 政治參與程度不高
口頭協商,投票,開展會議和管理層競選作為社區政治參與的主要形式,有助于提高社區工作者的管理能力,暢通信息渠道;還可以確保社區成員的發言權,保證決策的民主性,增強村民的主人翁意識。但是村民在政治層面的參與度很低,筆者調查時發現,村民對村內的領導班子不是很滿意,因此他們對民主政治參與度不高,這使得村民在當地社區旅游發展活動中沒有話語權、積極性不高。
居民在社區旅游開發中的增權大致分為四類,見表3。
表3 南長灘村社區參與旅游開發中的增權分析
1 經濟增權
發展社區旅游可以為南長灘村帶來持續的經濟收益,減少種植業的季節性和養殖業收益的不確定性,使得現金在村民之間流轉。比如在梨花節時,農家樂經營者會找當地居民幫忙,從而使得他們賺取一定的收入。還可以改善基礎設施,為村民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筆者調查發現,近些年南長灘村內的房屋用更為持久的建材建造,進行整體性修繕;社區旅游發展帶來的收益投入到基礎設施、旅游配套設施的建設當中去,能夠吸收更多的游客來此旅游,促進當地發展,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旅游經濟發展。
2 政治增權
南長灘社區參與現狀中的困境是當地村民的政治參與程度不高,村民對于領導班子不是很滿意,他們對于社區旅游發展的方式、決策以及發展理念等問題沒有征求村民的意見,大多數村民對“是否應該經營旅游”和“以什么方式經營旅游”等問題幾乎沒有發言權,村干部怎么指示怎么干,導致了南長灘村民在當地社區旅游發展活動中沒有話語權、積極性不高。
3 社會增權
社區旅游可以維持或增強南長灘村的均衡,南長灘村農家樂經營者與家庭成員一起工作,形成一種較成功的旅游投入,自主經營,共負盈虧,從而增強了家庭與社區的凝聚力。弱勢群體也可以平等地分享旅游收益,社區旅游的發展會提供就業機會與就業崗位,不至于造成大批量勞動力流失現象。部分資金被提留出來可以用于社區的社會發展,例如建造改善居民供水供電系統,建造居民閱覽室、活動室以及休閑廣場等,豐富居民的生活。
4 心理增權
筆者田野調查時,發現南長灘民風淳樸,村民待人熱情,但是對自己村落未來旅游的發展沒有明確的認識,缺乏對自身文化的信心。隨著社區旅游的發展,外界對南長灘村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等以及自然資源有所認知,使得多數社區成員的自豪感得到增強。社會地位從農民躍升為社區旅游服務者,使得他們的社會地位提升。當地村民也會從外界獲得大量信息,拓寬視野的同時也提升了對社區旅游的認知,提升村民的素質。
鄉村旅游開發,參與各方交流互動協調關系,見示意圖1。
圖1 南長灘村旅游開發示意圖
1 對居民進行教育和培訓
政府應該引導社區居民從“被動參與”到“主動參與”。在我們田野調查過程中,發現南長灘農家樂的經營者大多數文化層次較低,村內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也是有限的,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是影響社區參與的重要因素。
對于村內經營農家樂的村民,可以開展服務技能培訓,“掃文盲”活動和普通話培訓等。在筆者走訪過程中,發現大多數農家樂的經營者都不會說普通話,這就給游客和經營者之間的交流帶來了障礙。我們走訪的一家農家樂中,經營者會說普通話,經營者可以無障礙與游客交流,這種交流會給旅游者帶來較好的旅游體驗感。所以,實現南長灘社區旅游的高質量發展,有必要對居民進行教育和培訓。
對于村內居民來說,應多對村民進行培訓,強化他們對當地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面向全體居民的教育。通過教育宣傳,使居民了解到當地文化和資源的價值的真正所在。
2 疏通信息渠道,建立信息交換平臺
知名學者墨菲(Murphy)認為[8],如果一個社區得到該地有關旅游業發展更充分的信息,這個產業就會更受歡迎。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了解到信息的暢通對于社區旅游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它可以使旅游業高效率的運轉。在這一過程中,政府要及時向南長灘村居民公開有關當地旅游發展情況的各種信息。為了確保所公布的信息具有透明性和有效性,可以采用在村委會張榜公示和村內廣播的形式;還可以設置意見反饋箱,認真接受居民所提的建議與要求,以此來疏通與村民的溝通渠道,傾聽當地發展主體的聲音。
3 保障南長灘村社區旅游利益分配共享,風險共擔
政府要建立社區旅游利益的調節機制,保障旅游收益的直接分配,維護村民的股權收益和參與旅游的直接收益。還要建立旅游收益間接分配制度,從旅游收益中劃出一部分利潤來設立資助基金,對不能直接獲利但為南長灘村社區旅游做出貢獻的村民要進行合理補償;也要對在南長灘村社區旅游發展中受益較少的貧困村民進行一定程度地補助,保障他們的利益分配要求。政府要協調好與旅游開發商和村民之間的利益,加快推動南長灘社區旅游高質量的發展。
4 吸收專業人才參與社區旅游規劃治理
這個環節政府是核心領導者,應該由政府出資邀請具備深厚經驗的旅游人才和當地人才共同協助南長灘村發展社區旅游。規劃前期,由對社區的自然資源文化以及人文旅游資源熟悉的人才講述當地流傳的神話故事傳說、歷史名人故事以及保存較為完善歷史古跡的保護歷程(史前巖畫、秦代長城、清代舊宅等),具有當地特色的的民俗禮儀、節日慶典(梨花節、祭河神等)以及拓氏家族黨項文化發展等。同時,旅游帶頭人可以深入到每家每戶去收集統計村民們對于當地旅游發展的想法與意見,多站在村民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突出村民的主人翁地位,讓社區旅游發展主體具有參與權與和話語權,真正做到民主式發展。經過全方位的情況認定后,由當地政府小組、旅游專業人才、旅游帶頭人共同協商,開班培養旅游服務經營人員,為南長灘村社區旅游發展注入新的血液,實現南長灘村社區旅游的持續向好發展,最終實現向社區増權的轉變。
1 村民應接受知識教育和技能培訓
南長灘村民缺乏對當地社區旅游發展的主人翁意識,但社區旅游的發展離不開當地村民的參與,社區居民應從“被動參與”狀態到“主動參與”狀態轉變,只有村民參與到社區旅游發展之中,南長灘旅游的“原生性”才會被很好的展現出來。所以,在接下來的發展中,村民應積極參加政府組織的各種培訓和教育活動,提升自己的能力,從而提高社區旅游的參與度。筆者走訪的一家農家樂中,經營者會說普通話,可以無障礙與游客交流,這種交流會給旅游者帶來較好的旅游體驗感。所以,實現南長灘社區旅游的高質量發展,村民有必要參加政府組織進行教育和培訓。
2 村民應具有長遠的服務意識,不能只追求眼前的短期利益
村民要認識到自身服務的不足之處,積極參加相關團體組織的學習,不斷進行學習改進、提升自身素質與服務意識,增強游客體驗感,提高南長灘社區旅游的重游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