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舒然
云南旅游職業學院,云南昆明 650221
“一帶一路”戰略的持續推進,積極地帶動了與沿線國家的合作伙伴關系,中國在與全世界進行人文交流的過程中,旅游業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一帶一路”除了讓中國到沿線國家旅游的人數逐年攀升之外,還帶動了中國入境游的增長,從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數據來看,越南、俄羅斯、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印度、印度尼西亞等沿線國家,躋身中國入境游客源國前列,在入境旅游市場中的活躍度持續上升。旅游需求的持續旺盛給酒店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隨著越來越多國際品牌酒店持續涌入中國市場,以及越來越多的國外商務客人及旅游度假客人入住,對酒店行業從業人員的外語能力及跨文化服務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戰[1]。
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消費者不再盲目追求性價比,入住酒店不再只是單純的購買睡眠功能,而是更看重酒店產品和服務的品質,愿意為高品質的產品以及獨特的體驗而買單。高端酒店推出私人定制產品和個性化的服務體驗也成為趨勢,因此,酒店從業人員對消費者需求的敏銳判斷力和服務設計策劃能力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隨著人工智能在酒店場景中不斷滲透,酒店中一部分簡單的重復性勞動工作崗位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被聘用的員工人數相對減少、結構也會更加精簡,需要一個人能處理多個崗位的復雜任務、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同時,眾所周知酒店是一個富有感情的社交空間,客人們除了需要得到便捷和高效的服務之外,充滿溫度、有人情味的服務體驗更是被大部分客人所需要的。由此可見隨著酒店行業的發展,酒店對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
在曾經對酒店行業人才發展的調研中發現,大多數酒店行業的各部門中高層管理者都擁有外語(尤其是英語)學歷教育的背景,或是擁有較強的英語應用能力,而且職位越高英語能力越強,原因如下:
第一,許多國際連鎖品牌酒店由于發源于歐美國家,內部文件及使用的操作系統語言均為英語,越是職位上升,要處理的內部文件及業務溝通就越多,英語能力幾乎成為了職位上升的門檻。
第二,酒店是一個全球化的社交場所,特別是在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地區,一部分客人是來自中國以外地區的,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如果能在對客服務當中熟練地使用英語或客人母語與客人交流或為客人解決問題將會帶給外國客人更好的服務體驗。
第三,酒店行業是無國界的人力資源交換場地,在酒店中一起工作的同事或是高層有可能來自世界各地,英語是最基本的交流溝通工具,而且有機會可以去到全球的任何國家和地區從事酒店行業工作。具備外語語言運用能力的員工會比不具備外語能力的員工擁有更高的職業上升空間和更多的對外交流機會。
從客觀上來說,酒店行業進入門檻相對較低,人力資源在挑選員工入職時不會刻意要求所學專業必須是酒店類專業,而是更看重員工是否具備在酒店行業發展的潛力和可塑性[2]。表1從知識、能力、素質三個維度來分析酒店行業對外語類人才初入職時的期望。

表1 酒店行業對人才的要求
由于酒店行業中部分酒店對外語語言運用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外語類人才在具備了行業基本要求的條件下可以選擇各國際品牌酒店、國際化程度較高的發達地區的酒店、國際客人居多的城市的酒店就業,這樣可以將本身已經具備的語言優勢極大的發揮出來。在崗位的選擇上也可選擇接待國外客人較多的崗位,比如前臺、總機、大堂吧、酒吧、西餐廳、人力資源等崗位[3]。
專業課程的設置要在了解各行業需求的基礎上進行,例如酒店行業對新職員的要求是期望他們對服務行業及酒店的工作內容有所了解,對技能操作其實并不期待太多,更不會要求非專業的畢業生具備酒店管理及經營決策的能力,因此在校教育的環節可增加酒店專業基礎類課程,如《國際接待業概論》《酒店服務》等。《國際接待業概論》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全球接待業不同業態的基本情況和服務內容,《酒店服務》課程是有針對性地學習就業概率較高的部門如前廳部、餐飲部的崗位基本工作內容和操作流程,讓學生在校期間建立對酒店工作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方法,有助于在崗位上快速上手、繼續提升。
不建議對非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設置《酒店經營與管理》課程,本課程屬于酒店管理專業的職業能力拓展課,是在已經掌握各部門各崗位所需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增加經營管理的方法和思維,能從基層管理者的角度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畢業生在從事酒店行業基層工作幾年后具備向上晉升的可能性。
或是在課時允許的情況下,開設酒店類的拓展技能課程,如《茶藝》《咖啡制作》《葡萄酒品鑒》等,學生既可以學會一門技藝又可以了解酒店的工作內容,增加對酒店工作的興趣度,為拓展就業方向做好準備。
可以適當增加《酒店職業英語》課程或學習模塊,因為在酒店的工作情景中,使用聽力和口語表達的機會比較多[4]。在對國外客人的服務中,不僅要能正確而流暢地使用英語,同時還需要理解并尊重客人的文化差異、具備國際服務意識,讓客人既能聽懂又能感受到熱情禮貌的服務態度。
在開設酒店類課程的教學中,建議引入行業教師,這樣可以在學校教學環節中就讓學生提前了解酒店的真實運營情況,獲得較多的案例。有的行業教師還能利用自身的資源為學生提供參觀和實踐的條件,既能提前接觸行業,又能拓展實習或就業的渠道[5]。
外語專業的各項實踐活動中,除了對語言的練習之外,需要融入職業道德、服務意識的培養。因為無論在什么行業中就業,首先都應該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優質服務的精神,通過實踐潛移默化的培養這些素養。同時課外社團活動及社會實踐活動也有利于增強社交及溝通能力,可以學以致用[6]。
高職外語類人才培養要基于各個行業的發展現狀及需求來進行課程設置及培養方式的調整,專業教師應多接觸業界了解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為畢業生拓展就業渠道。相信通過學校與行業的共同努力能為各行各業培養更多的高素質高技能國際化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