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壽佳
廣東茂名幼兒師范專科學校,廣東茂名 525024
全域旅游這一概念,最早提出于2008年浙江紹興編發的旅游區總體規劃當中,正式指出全域旅游這種發展戰略。此后在2016年、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以及原國家旅游局提出的相應發展思路,對全域旅游的發展進行了廣泛的闡釋。2018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分析全域旅游在帶動產業轉型、增值提效、推動經濟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廣東茂名市旅游資源豐富,擁有眾多自然景觀、生態景觀、民俗景觀、古遺址建筑以及人文景觀等旅游資源,在全域旅游方面獨具優勢。2017年,茂名市參加《魅力中國城》的競演,成功地在全國各地打響了城市名片,旅游業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機會,而未來還需要一系列的策略調整,推動產業發展與創新[1]。
廣東茂名市位于中國南海之濱,地理坐標為東經 110°19′-111°41′,北緯21°22′-22°42′,陸地總面積11459平方公里,毗鄰陽江、湛江、廣西壯族自治區以及南海,海岸線狹長,旅游資源豐富。茂名中部北部多山地丘陵,層巒疊嶂,常年云霧飄渺,景色宜人,是開展生態旅游、療養、避暑以及山野采摘旅游業的好去處,孕育出非常豐富的水果種植產業生態資源以及大霧嶺自然保護區等。同時,茂名海岸線眾多,留下了多種多樣的生態地質形貌,例如:海積平原、海灘、紅樹林海岸、水東灣、博賀灣等等,具有典型的沙壩瀉湖體系。茂名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在我國的整體氣候資源分布當中獨具特色,熱量豐富,光照充沛,雨量充足,夏長冬短,四季如春[2]。因此,茂名擁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具有發展旅游業的資源優勢,目前全市共有4A級景區7家,近年來旅游業得到迅速發展,見表1。
茂名市現正在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以旅游業為契機,積極整合各地方的資源,利用旅游業發展的帶動作用,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產業融合,促進產業發展方式升級。茂名市充分利用本地的資源優勢,以“濱海綠城,好心茂名”為城市名片,以山海之城、好心之城、生態之城等為特色,打造粵西地區綜合旅游體驗中心,迅速成為國人旅游的新熱點。茂名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生態資源和氣候資源,通過文旅產業的打造,形成了一批廣受市場歡迎的文化旅游產品,如冼夫人文化旅游、鎮隆書香八坊、化州孔廟文化等品牌。同時茂名積極通過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的建設,豐富了茂名旅游發展的業態。如高州市依托紅色、古色、綠色“三色”旅游資源優勢和現代農業資源,打造出“冼太故里游”“大唐荔鄉游”“美麗鄉村游”等3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體驗觀光,其中根子鎮元壩村更入選“廣東十大美麗鄉村”[3]。茂名在發展旅游業同時,還引入多個全世界知名的酒店品牌、購物消費品牌以及旅游表演等品牌,構建主題樂園,豐富了旅游發展的形態,如引進萬達中心、大地公園以及濱海旅游島等,建造了一大批的休閑旅游產業。在中部、北部的山地地區,以馬貴摩天小鎮、仙人洞等為代表的康養產業也顯示出了其高端療養的優勢。
相對于江浙、海南等旅游產業整合較早,資源利用率較高、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地區,茂名市的旅游業發展綜合程度仍然不高。茂名市產業結構目前還處于優化調整當中,自身的產業結構仍偏重工業和貿易加工業,旅游業與其他產業并沒有實現真正的緊密聯合,因此,在經濟發展當中的帶動作用還不夠強。同時,茂名市目前的旅游發展區域內并不平衡,由圖1可見,旅游資源存在“南熱北冷、東熱西冷”的情況,平原地區發展的勢頭更猛,而西北部山地地區發展水平還較低。此外,茂名本地的旅游業發展較快,但旅游配套設施和服務等仍有待改善。在調查研究當中,筆者還發現,茂名當地居民在全域旅游發展當中的參與程度不足,大多數的當地民眾整體教育程度偏低,沒有經過系統性的職業培訓,近年來整體生活水平有較大改善,但民眾在全域旅游發展過程當中的獲得感還有待提高。
圖1 茂名市旅游資源密度分布
第一,茂名依托著南海海濱的資源優勢,具有獨特的氣候資源、港口資源以及優越的地理位置。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引領之下,茂名成為全域旅游的重點發展區域,可通過各種政策的利好打開茂名旅游市場的對外開放大門,可以提升當地的旅游發展水平。同時,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背景之下,茂名與海南的距離較近,更有利于依托一流建設提升自身的經濟發展實力;第二,在十四五的規劃之下,茂名迎來了絕佳的歷史機遇和發展的動力。全面升級全域旅游,以鄉村休閑、農業觀光為特色,可以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利用國內需求轉化、消費大眾化、競爭國際化的產業背景,推動茂名旅游產業區域一體化,充分發揮品牌的效應,把茂名建設成為區域特色突出,交通網絡完善,公共服務質量高,旅游環境和諧的國內旅游新名片[4]。
茂名發展全域旅游的根基是良好的生態資源、濱海資源以及現代特色農業旅游資源,但與世界級濱海旅游目的地的差距還很大。雖然茂名具有天然的濱海優勢,但是短板也比較明顯。例如:相對于廈門、大連、青島等地區,茂名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對外吸引力仍顯不足。因此,如何拓展茂名的旅游產業發展,乃是彰顯地方城市魅力值的關鍵體現。此外,國際競爭環境也日趨激烈,尤其是在全球新冠疫情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之下,拓展一帶一路戰略,將茂名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的重要戰略支點是具有歷史性的發展意義,但是也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和挑戰。隨著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游客對于旅游市場的硬件和軟件條件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未來,成熟的濱海型度假游、鄉村游對于全球度假目的地的選擇將會越來越廣泛,對于茂名的旅游配套服務要求也會越來越苛刻,因此,茂名還將受到多方面的發展壓力[5-8]。
通過調查研究,茂名市發展全域旅游,需要突出資源優勢,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工作方案為指導,加強整體的旅游資源和產業聯合建設,并且培養后備人才,提高實際的服務水平,從全區域、全業、全方位發展角度,通過各種“+旅游”的產業聯動模式,走具有本區域特色的發展路徑。
首先,茂名市要不斷完善工作機制,科學進行決策,落實各方面的資源整合與部署,將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工作作為發展經濟的大事來抓。在區域資源的合理整合調配中,需要通過城鄉聯動的常態化建設并在推進過程中主動發現并及時糾正各種問題,整治旅游市場當中存在的一些頑疾。例如: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問題、污水處理的無害化問題、生態環境的整治問題,重點旅游場所的衛生保障問題,都需要不斷的改進。
其次,在全域旅游發展的過程當中,還要做好舊城區改造和新興旅游目的地建設工作,例如:推進茂名市的歷史文化遺址資源的開發,推動老城區的環境改造以及新型康養勝地的建設。按照高標準、優布局,落實茂名目前的特色街區開發工作并且不斷提升對特色街區的改造支持力度,實現城鄉一體化的協同發展。
最后,茂名市在全域旅游發展的過程當中,還要逐漸打破城鄉的二元化結構,抓住十四五規劃當中的鄉村振興建設以及新型城鎮化的推進,利用農村的生態優勢、產業資源和鄉風民俗文化資源,打造各具特色的茂名美麗鄉村,促進城鄉的協調發展。
茂名市全域旅游經過幾年發展,特別是通過城鄉環境整治和鄉村振興開發,已經形成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小鎮、美麗鄉村。但目前還存在景點分散,未充分整合區域資源優勢、形成整體聯動效應。事實上,茂名市域內資源分布特色明顯,南部濱海旅游資源豐富,中部、西部是現代農業產業園主分布區,北部山區有眾多山地旅游資源。因此,筆者認為,茂名市發展全域旅游可采取區域整合聯動,并以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為點,采取打造 “三區五帶”的發展策略,見圖2,形成以景點、旅游線、旅游區聯動發展的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
首先,通過整合區域資源特色,優化產業結構,綜合開發,重點打造“三區”:中部觀光農業產業園旅游區,以高州分界、根子、電白沙瑯、羅坑等鎮為中心,發展以荔枝、龍眼、現代觀光農業園為主要特色旅游區;西部熱帶農業觀光區,以化州廣墾熱帶農業園、橘紅小鎮、蠶桑小鎮等為主,發展熱帶農業觀光旅游區;北部康養度假旅游區,依托北部山區豐富的山地旅游資源,發展康休養生、休閑度假旅游區。
圖2 茂名市全域旅游“三區五帶”示意圖
其次,依托區域內景點、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綜合開發特色旅游線路,形成旅游資源的紐帶聯結,推動線路帶內“產業+旅游”的整合聯動發展。著力打造“五帶”:以南部濱海公路線和濱海旅游資源打造濱海旅游帶;以高州分界儲良村、根子柏橋、元壩村沿線打造“三色”(綠色、古色、紅色)觀光旅游帶;以信宜鎮隆八坊村、東鎮旺同村沿線打造錦江畫廊旅游帶;以高州柳村、彭村、下漢村、茂南牙象村等沿207國道線打造鄉村休閑旅游帶;以化州橘紅小鎮、柑村、平垌村、茂南周坑村沿線打造民俗生態旅游帶。
通過“三區五帶”的建設,在“區、帶”內充分發揮地方優勢,建立特色品牌,形成整體效應,以旅游帶動各產業的聯動發展。
第一,在開發建設的過程當中,要加快現代服務機制的建設。茂名目前的旅游業已經初具規模,尤其是濱海旅游、酒店、餐飲業以及相關的康養服務業已經有一定的旅游品牌影響力。高端酒店如溫德姆、逸林希爾頓等都已經入駐茂名,其中溫德姆在茂名已有三家以溫德姆酒店及度假酒店命名的酒店。但在未來的旅游市場開發當中,還需要按照國人旅游的新熱點打造綜合旅游推廣服務,促進網絡運營項目投產運營,加快文化資源的整合,尤其是利用新興的網絡直播產業、網絡平臺、互動產業等等,打造全方位的旅游業態[9]。
第二,在發展的過程當中,還要根據游客的喜愛程度進行戰略的布局。例如:游客目前對于大型實景演出、藝術館的建設喜愛程度比較高,很多游客來到茂名進行休閑旅游購物,關注的特點就是與文化相關的一系列休閑娛樂項目。因此,茂名在未來的發展當中,可以大力發展茂名國際電影節、沙灘藝術節、國際體育賽事活動以及其他的文化匯演活動等等,提高區域的影響力。
第三,茂名在未來的發展當中,還可以改造傳統的景點供給模式,應用現代的區域旅游一體化模式,拓展休閑產業、特色鄉村體驗產業以及文旅小鎮等等,通過目前社會資源的有效整合,壯大新業態的成長隊伍。尤其是響應內循環的發展戰略號召,加強消費領域和旅游產品升級領域的服務創新,加強免稅倉的建設,拓展免稅品種的限制,從而發展旅游融合產業[10-12]。
一方面,在發展的過程當中,茂名市要儲備高質量的旅游人才,通過政策協調人才以及多資源培養相關人才,例如:旅游規劃、服務、網絡運營人才等。采取有效措施加強人才的吸引、引進和培養,推動教育旅游培訓機制的充分發展,利用茂名目前的人才創業實踐基地的平臺作用,協調好人才機制留住本地人才,同時要大力的吸引外部人才[13]。
另一方面,在發展的過程當中,還要與當地的旅游企業、高端酒店以及省內的高校簽訂多方向的聯合機制,使得茂名可以成為旅游人才的蓄水池,提升整個廣東地區的旅游發展競爭水平,加大對于旅游人才的教育扶持力度,拓展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尤其是加快現代旅游職業教育,通過旅游類職業院校的有力指導,解決發展過程當中的重點問題,使得政府、高校、企業、民眾等多元主體可以聯合在一起,通過教學管理和人才的發展傳遞。增強現代化旅游業的管理意識,將職業教育作為茂名市教育旅游的招牌和形象為茂名的全域旅游發展拓展戰略基礎[14-15]。
除此之外,在未來的發展過程當中,茂名還要完善公共交通網絡,提高整體地區的交通資源便利程度,做到美化、綠化、彩化,拓展基礎設施的服務范圍,加快美麗鄉村和特色小鎮的建設,從而提升區域旅游發展的影響力。
綜上所述,在全域旅游發展戰略的指導之下,茂名全域旅游應該走一條特色資源驅動與產業深度融合的協同發展道路,注重資源優勢的發揮,突出資源的有機整合,并且在旅游市場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之下,強調國際引領、多元供給、全域共享,真正提高區域資源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