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句容市茅山風景區中心幼兒園 朱一帆 楊 帆
《指南》中指出:“為幼兒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讀物,經常和幼兒一起去看圖書、講故事,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進一步拓展學習經驗。”其中提到了幼兒語言領域的發展離不開閱讀活動。
我們在和家長交流溝通時,有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們在家進行閱讀活動時總是沒耐心,自己想要去引導卻力不從心,到最后很多家庭就放棄了開展親子繪本閱讀活動,從而放任孩子用手機、平板觀看動畫片,這對于孩子們的發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于是我們決定對親子閱讀的指導進行實踐研究。
根據研究的需要,我們發放了63張(實收數量)關于親子閱讀的問卷調查給各位家長,統計了家長們在家庭中開展親子閱讀活動的情況。
根據家長們的反饋以及對于實際親子閱讀活動的觀察,我們總結出了家長們存在最多的三個困惑,并從家長和幼兒兩個角度進行了成因分析:

家長們的困惑 成因分析(幼兒的原因;家長的原因)1.孩子對于閱讀缺乏積極性,沒有耐心,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幼兒的原因:孩子們習慣了利用平板、手機等電子產品看動畫片,從而對于繪本閱讀不感興趣。家長的原因:對于繪本內容了解不深入,對于繪本閱讀的引導不能夠很好地激發幼兒的興趣。2.孩子面對繪本上的內容不愿意講述和表達。幼兒的原因:在之前的閱讀活動中并沒有太多機會觀察、表達。家長的原因:孩子們的描述未達到家長內心的期待,從而遭到斥責,導致幼兒不愿意再開口。3.孩子們閱讀完繪本之后對于繪本的內容以及隱含的道理不愿意去思考。幼兒的原因:幼兒以往在開展閱讀活動的時候沒有過嘗試獨立思考。家長的原因:不重視情感升華以及聯系實際生活。
根據上述家長們的問卷反饋,我們組建了微信交流群,家長們將閱讀活動用視頻的方式分享在了微信群里。我們以言言小朋友和他的媽媽進行的一次閱讀活動為例,發現了親子閱讀中存在的問題:
言言媽媽正在給言言小朋友講述繪本故事《莎娜的紅毛衣》,在視頻中我們發現,言言媽媽一直在朗讀繪本圖書上的文字,盡管言言媽媽用生動形象的語氣向言言講述了故事情節內容,言言小朋友注意力也還算集中的,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后我們發現言言小朋友的眼神開始移到別的地方,開始不看繪本了,言言媽媽還一直在提醒言言:“眼睛看書!不要到處亂看。”在閱讀的過程中,言言小朋友兩次提出了與繪本內容情節無關的問題,因為所提的問題與故事情節內容無關,所以言言媽媽并沒有回答,而是繼續順著情節內容將故事講了下去。
在觀察中,我們發現言言媽媽在與小朋友進行閱讀活動的時候對于繪本并不熟悉,對于整個故事情節沒有一個大概的了解。講述繪本故事時不能夠很好地聯系情節前后為幼兒講述,導致幼兒在傾聽的過程當中不容易理解。事后通過采訪了解到因覺得幼兒繪本故事情節簡單,所以沒有必要事先通讀一遍繪本,就直接拿出一本繪本向孩子講解。
在講完繪本故事的最后一部分情節,莎娜飛到了奶奶家,奶奶又重新給她做了一件大小正好的毛衣,而得到毛衣的莎娜很開心之后,故事就結束了。講完了故事,本次的閱讀活動似乎也就戛然而止,對于孩子來說只是聽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他們不能聯系到自己生活中的已有經驗,也遷移不了生活的已有經驗,繪本中所表達出來的溫馨的親情,孩子們不能很好理解。
經過以上的總結和思考,我們根據一定的理論依據,以《莎娜的紅毛衣》繪本為例,總結出了以下幾點應對策略。
家長在引導幼兒進行繪本閱讀時,不應將繪本上的所有內容都告訴幼兒。而是與幼兒充分交流,引導幼兒觀察繪本上的插畫,大膽猜想其情節內容,以及發生了什么事。如:在開展《莎娜的紅毛衣》繪本閱讀活動時,其封面是一個穿著紅色毛衣的女孩,在開始閱讀前可向幼兒提問:“這個女孩子穿了個什么樣的衣服呢?你認為這個故事講的是什么樣的內容呢?”引發孩子大膽猜想與思考,潛移默化中提升孩子的閱讀興趣,同時也培養孩子仔細觀察和大膽猜想的學習品質。
這里我們根據日常工作的經驗,整理出了幾條常見的提問方法,以及具體用法,如表一。

表一
除此之外,在開展親子繪本閱讀的活動過程當中,面對幼兒提出的任何一個問題,家長們都應該及時回應,因為孩子們提出的每個問題都可能是發展探究能力的好機會,并且給予孩子們寬松、自由的說話提問的精神環境也有益于幼兒的語言發展。
事先通讀繪本有助于家長對于即將開展的閱讀活動的主題有所了解,從而調整自己的引導方式、語氣以及肢體動作等。如《莎娜的紅毛衣》前半部分是非常詼諧幽默的,后半部分則又是溫馨感人的,所以家長事先通過對繪本的通讀,了解了情緒情感的變化,有利于隨時調整自己的狀態,更好地提升幼兒的閱讀興趣。其次,事先通讀繪本,家長們通過對于情節的了解以及插圖的觀察,可以事先預設好什么地方適合與幼兒互動,哪些節點適合用什么方式提問。保證了閱讀活動開展時與幼兒活動的流暢性。
給予幼兒時間和空間自行翻閱繪本,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閱讀能力。“親子閱讀”家長的引導雖然很重要,但其根本目的還在于幼兒自主、獨立地閱讀。在日常親子閱讀活動的開展過程當中,每天的閱讀活動應當為幼兒提供自由翻閱繪本的時間。比如一本繪本家長講解完之后,可以引導孩子們自行從頭到尾翻閱。也可以將家庭中所有的繪本分為兩類,一類是家長已經帶領孩子讀過的繪本,一類是家長還未帶領孩子讀過的繪本。家長帶領孩子讀過的繪本可以引導幼兒自行翻閱,形成獨立自主閱讀,加深印象。這對于幼兒閱讀習慣的養成以及前閱讀、前書寫能力的提升都是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在讀完繪本之后應引導孩子們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展開思考,比如讀完《莎娜的紅毛衣》之后可提問引發孩子思考:“你奶奶有沒有給你做過毛衣呢?它是什么樣子的?”很好地遷移了幼兒的生活經驗,引發幼兒有更多的思考。此外,也可引導孩子們用力所能及的表征方式,比如畫、剪貼、捏等方式,為自己的奶奶也設計一件毛衣手工作品,這樣很好地體現了感恩的情緒情感。
實際上,和諧的親子閱讀活動的構建不僅對于親子關系改善有很大價值,對于孩子們的前閱讀、前書寫、口語表達、邏輯思維、想象力,以及情緒情感等方面的發展都是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親子繪本閱讀能帶給孩子們的體驗與孩子們在幼兒園時閱讀繪本的體驗是不同的。我們還需進一步在觀察中發現問題,依據理論提出策略解決問題,讓繪本在每個孩子的心中埋下一顆美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