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兵
老年大學要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進程中有所作為,老年大學精神的培養、實踐和弘揚必須放在重要位置。筆者認為,新時代老年大學精神,不僅要具有老年大學的特點,還應該突出時代的特征、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要求,更應該很好地落實黨和國家對老年大學發展的期望。
當前,我國對老年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擴大老年教育供給為重點,以創新老年教育體制機制為關鍵,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質量為目的,整合社會資源、激發社會活力,提升老年教育現代化水平,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進一步實現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努力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老年教育發展新格局。
筆者認為,新時代老年大學精神在實踐層面可以從“學校的核心”“管理者的服務”“教師的奉獻”和“學員的作為”四個維度構架。
改革創新。改革創新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之一,也是實現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動力。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歷來具有的富于進取的思想品格。
改革創新是老年大學科學發展的催化劑。不改革則生弊病,不創新則落后。中國老年大學的四十年就是不斷改革創新的四十年,就是在改革創新豐富成果基礎上不斷持續科學發展的四十年。
爭先創優。爭先創優是老年大學持續發展的推動力。以爭促建設,以創助提升,一直是老年大學的主要工作思想,也是卓有成效的傳統做法,應該傳承。
敬老愛生。老年大學的特殊性是“老”,針對社會屬性的“老”要敬,而針對學校的“老”要愛。沒有“敬”就沒有老齡事業,沒有“愛”就沒有老年教育,沒有“敬”和“愛”就沒有老年大學。
人性服務。管理就是服務。學校就是要以服務育人。老年大學不同于普通學校,應當根據學員的生理、心理特點開展人性化服務。在心理方面,要以和為貴,以誠待人,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在辦學方面,要改善教學條件,尤其要進行適老化改造,還要開設學員喜歡的專業,竭盡全力滿足學員的學習需求。
樂于奉獻。奉獻是發自心底的自愿付出,是善行、是信仰、是追求、是境界。以奉獻為樂是老年大學教師的崇高精神境界,同時也是老年大學教師管理的正能量導向。除情感留人、事業留人、待遇留人外,老年大學最應該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廣大教師樹立奉獻精神。
誨人不倦。誨人不倦是我國教育思想的精髓之一,在老年教育中也具有積極意義,這是由老年學習心理與教學方法而決定的。在教學中實踐開心教育理念,倡導教師做到八個“一點”,即精一點、少一點、慢一點、板書多一點、多重復一點、多鞏固一點、多練習一點、多輔導一點,都是十分有益的。
自信人生。自信是一種膽略,自信是一盞明燈。在老年時期,如果缺乏自信,就不能繼續前行;如果喪失自信,前途將會一片黑暗。不少老年大學都有一句口號是:“跨進校門就年輕”,就是鼓勵學員正確看待晚年,倡導學員樹立積極老齡觀,規劃好晚年人生,做到自信、自立、自強。老年大學的通識課程和專業課程應當傳播自信文化,幫助學員樹立走向第二人生的自信。
老有所為。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階段,是仍然可以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的重要人生階段。習總書記將“有所為”放在首位,既為老年人如何積極看待自己、以積極心態過好自己的“重要人生階段”指明了方向,也鼓舞老年人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繼續發揮積極作用。因此,在實踐中,老年大學要將“有作為”作為學員教育的價值導向和辦學目標,處理好學、樂、為的關系,擺正三者在教學過程中的位置。
因此,我心中的老年大學精神應是:改革創新、爭先創優;敬老愛生、人性服務;樂于奉獻、誨人不倦;自信人生、老有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