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瀟婷
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可以將課堂學習主導權交給學生,激發學生內在學習興趣。學生若遇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問題,可以向小組中其他成員請教,通過合作解決問題。在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中,學生可以更好地表達自己想法,針對教學任務進行交流,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將小組合作學習應用到識字的教學中,不但可以激發學生興趣,而且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以學習“編、鞭、辯”等讀音相近的生字為例,學生的認識范圍可能僅停留在讀音層面,對其含義是非常模糊的,甚至更不知道如何正確應用。在教學環節,如果教師將識字任務直接布置給學生,學生可能無法做到逐一理解,或者在資料查找過程中就會出現字音混亂的情況,進而喪失識字興趣。將學生進行分組,每一個小組分到幾個字的任務,小組再將不同的字分配給不同的小組成員。小組成員各自查找資料,并詳細記錄讀音、字義、用法等,最終搜集完成之后互相分享。在這種模式下,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任務并且任務量都不大。每個小組成員都發揮了作用,又在小組合作中解決了所有的問題,對生字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學生也更愿意投入識字學習中,識字課堂效率也能大大提升。
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應用到閱讀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拓展閱讀視野,在學習原有內容的基礎上了解更多語文知識。以《黃山奇石》一課為例,教師先對景物描寫方式進行深入分析,結合各種圖片講解正確的閱讀方法。當學生完全掌握閱讀方法之后,教師再尋找相關的景物描寫文章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閱讀,將學到的閱讀方式應用到新的閱讀內容中。在講解課文時,教師要適當地提出一些問題,而在拓展過程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需要小組合作探索。小組中還可以安排一個小組長,組長負責給其他成員分工,組員每個人負責一部分,以提高學習效率。學生在分組閱讀之后,可以將自己喜歡的文章與他人分享,或將閱讀過程中獲得的感悟與其他學生進行知識互換。通過這一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避免學生大量閱讀同一內容所帶來的枯燥感,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每一節語文課堂的教學最終都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而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應用到課堂評價環節能夠更好地發揮學生的優勢,對學生進行全面的點評。例如,在朗讀、背誦古詩文《回鄉偶書》《贈汪倫》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朗讀或背誦,并要求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感情以及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地觀察小組成員的表現,分析學生的特點并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這樣才能充分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尊重每個學生之間的差異,看到不同學生身上的優缺點,制訂相應的評價方式。只要學生取得了進步,教師就要給予學生充分肯定和鼓勵,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體會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