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金洲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充分發揮了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在脫貧攻堅中,中國共產黨不只是權力的行使者,而且是一個真正的領導核心;不只是實現短期執政目標,而且承擔歷史責任使命;不只是決策的制定者,而且是不折不扣的落實者、執行者。
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為什么要脫貧、如何脫貧、如何保證脫貧效果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了“兩個確保”的目標、“兩不愁三保障”的標準、“六個精準”的扶貧方略、“五個一批”的實踐路徑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總結了“六個堅持”的基本經驗,提出了脫貧要從方法路徑上重點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重要問題。這些重要論述,涵蓋脫貧攻堅的奮斗目標、戰略任務、科學方法等方面,為我國脫貧攻堅指明了方向。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脫貧攻堅事關人民福祉,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事關國家長治久安。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促進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是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標志。脫貧攻堅,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光榮使命,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擔當。
2012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專門論述扶貧問題,對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進行了實地調研,先后主持了數次跨省區的扶貧攻堅座談會,針對致貧的各種具體原因,找準問題、因地制宜、多措并舉。2015年以來,黨中央就打贏脫貧攻堅戰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召開一系列專題會議。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頒布,明確了脫貧攻堅的總體要求、工作方略、主攻方向等,為脫貧攻堅進行了科學謀劃。這一系列關鍵時刻作出的重大部署,為脫貧攻堅指明了前進方向。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凝聚各方力量,高效整合資源,不斷強化對貧困地區的政策供給和要素投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開展中央單位定點幫扶。黨中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參與脫貧攻堅,匯聚成一股洪流,推動扶貧開發工作不斷前行。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全社會要行動起來,盡銳出戰,精準施策。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強化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領導責任制,要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著力改善深度貧困地區發展條件,著力解決深度貧困地區群眾特殊困難。
在黨的正確領導下,經過艱苦的努力,脫貧攻堅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19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鞏固脫貧成果,建立長效機制,成為黨中央領導脫貧攻堅的重要課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明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
脫貧攻堅是“硬仗中的硬仗”,沒有嚴明的紀律和過硬的作風,就難以達到預期目標。從“制定實施2018年至2020年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方案”,到“強力糾治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弄虛作假等突出問題”,再到開展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通過正風肅紀反腐有力推動了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扎實落地。以嚴明的紀律為堅決打贏深度貧困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保障,厚植黨的執政根基。
上述幾個方面,充分體現中國共產黨在脫貧攻堅帶領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杰出領導力,充分體現中國共產黨領導力的顯著特征,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力的強大與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