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斌 黃文煒 青 木
國家衛健委2021年2月17日公布的本土新冠肺炎感染病例“零新增”的數據,為這個春節假期畫上圓滿的句號。這個特殊的春節,超過1億人響應政府號召原地過年,沒有了往年春運高峰期間汽車站和火車站的熱鬧人流,但外媒記者仍然捕捉到中國牛年春節的喜慶和繁榮場景,他們驚嘆于電影票房的井噴、線上消費的旺盛,甚至羨慕戴著口罩逛小吃攤的中國老百姓。西方社交平臺也紛紛加入春節慶祝活動,牛年作為豐收、繁榮、好運、成功及勤奮的象征已為各國民眾所熟知。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日前總結稱,對中國而言,牛年將是以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為標志的一年;在經濟上,這是推進新的“雙循環”發展理念的關鍵一年;而在外交上,“北京希望沖破特朗普政府政治遺產的負面影響,重建中美間彼此信任”。
“中國電影在春節期間的票房已經超過了疫情爆發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月16日稱,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相當于西方的感恩節、圣誕節和新年的“三合一”。通常,數以億計的人會利用這個機會遠行探親。但今年由于疫情,政府不鼓勵出游,消費者則把目光轉向了其他娛樂。最近幾個月“被壓抑的需求上升”之后,影迷們對重返電影院感到興奮。盡管對影院上座率有一些限制,但春節伊始,中國的票房收入已超過2019年同期。這進一步證明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強勁增長。《紐約時報》同天報道說,據當地票房追蹤機構統計,截至2月16日上午,中國新年票房總收入已達15.5億美元。相比之下,美國去年的票房總收入僅為22億美元,許多影院都在苦苦掙扎。
身居美國的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沃德米爾2月17日發文稱,希望自己的蘋果手機上有一個設置可以屏蔽掉“發自中國的慶祝春節的視頻”,因為在這些視頻中,人們擠滿了寺廟、購物中心、市內公園和小吃攤,大家都戴著口罩,“但除此之外似乎沒有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而她正駕車行駛在芝加哥唐人街近乎沒有人跡的街道上,去買幾份疊成塔狀的裝在泡沫塑料盒里面的外賣,她家的除夕年夜飯就全靠這些外賣餐品了。她寫道:今年春節,美國與中國的景象落差太大,“讓人容易對美國制度失去信心”。
德國《圖片報》2月17日仍用“蓬勃發展”形容春節期間的中國旅游業。報道稱,中國西南部的四川省有634萬游客慶祝了農歷新年,比去年增加了293%!全省門票收入達到4083萬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66%。另有275萬游客來到首都北京,上海迎來227萬游客,廣東省迎來433萬游客。
中國商務部2月17日晚發布數據顯示,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8210億元,比2020年春節黃金周增長28.7%,比2019年春節黃金周增長4.9%,已經超過疫情前。商務部新聞稿稱,這個春節“消費市場展現出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在中國喜迎牛年之際,包括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美國總統拜登、英國首相約翰遜、法國總統馬克龍等在內的多國元首政要表達了對中國農歷新年的祝福。
美聯社2月16日報道稱,對許多中國人來說,參觀滿是紅色和金色裝飾的實體店是春節活動的一部分。報道引用中國民俗學家劉曉峰的話稱:“牛年馬年好耕田,對農民來說,牛年是豐收的一年。”CNN也引用一位中國民俗學家的話說,牛是勤勞的生肖,“希望世界經濟不會像去年那樣停滯不前,在今年下半年重新啟動”。印度《快報》稱,牛年將取代傳統上充滿動蕩的鼠年,“據說牛年會帶來穩定和平靜,預計這將是充滿機遇和經濟繁榮的一年”。
路透社稱,中國經濟2021年將迎來復蘇“牛”,消費和制造業投資奮蹄追趕。“疫火重生”的中國經濟2021年將繼續復蘇,分析人士普遍預計今年全年增速在8%~9%。德國電視一臺17日稱,2021年的牛年對中國具有特殊意義,包括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推出“十四五”規劃,準備2022年冬奧會,中美關系也是世界焦點。中國作為去年唯一一個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人在牛年將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