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北海市老年大學
一、課程簡介
本課程通過對廣場舞理論知識的講解,結合不同舞種的實操練習,使學員在了解廣場舞知識的同時掌握舞蹈技能,培養欣賞和表現形體美、姿態美及創造美的能力。
本課程學制3年,6學期,共216學時。
二、教學目的
(一)掌握技能。通過學習,學員要掌握幾種常見舞種的基本姿態及舞步,掌握成品舞的基本組合和組合編排,成為既能跳舞又能編舞的舞者。
(二)增強體質。通過學習,使學員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協調性、平衡性和柔韌性;改善心肺功能,促進健康,提高身體素質。
(三)陶冶情操。在編排、展示廣場舞各種組合中,既體現美的姿態、造型,又愉悅身心,給人以藝術熏陶和美的享受。
三、教學內容(本文只節選第一學年部分教學內容)
第一學期(36課時)
(一)廣場舞理論知識(2課時)。
1.廣場舞概述。2.藏族舞、維吾爾族舞、蒙古舞動作特點概述。
(二)藏族舞(8課時)。
1.基本站立姿態練習。(1)腳位(2)腳形。
2.基本體態練習。
3.樂感及節拍練習。口令練習;聽音樂數節拍練習;數節拍做動作;做動作體會音樂意境。
4.基本動作練習。踢踏;手的動作;交替劃圓;擺手;動律;“8”字晃動擺;顫膝;步伐;基本步;一二三;退踏步;連三步;抬踏步;嘀嗒步;后退步;七點連續;擺步;悠踢步;胯悠步;跳分步;二三步;開頭步;結束步。
5.弦子。動律;屈伸步伐;靠步;靠點步;平步;收步撩步;三步一撩;二步踏步;刨步;顫點步。
(三)蒙古族舞(10課時)。
1.基本動作練習。(1)腳位:正步位;八字位;點步位。(2)腳形:雙腳保持自然外開45度小八字位上的腳形。
2.基本體態練習。(1)體形:體朝二點面向八點;胯前按手位;后點步位。(2)手形:五指平伸;自然張開;握空心拳。(3)手位:胯前按;體后端;斜下;平手;斜上;叉腰;勒馬。
3.動律練習。繞圓動律;擰轉動律。
4.肩部動作。硬肩;單雙;柔肩;笑肩;聳肩;碎肩。
5.手部動作。硬腕;甩手;繞手;彈撥手;繞腕;提壓腕;柔臂;馬鞭動作;提鞭手;揚鞭手;繞鞭手。
6.步伐。(1)基本步伐:平步;點步;錯步;墊步;迂回步;碎步。(2)馬步:立掌步;輕騎步;硬軟;刨地步;跺步;跑馬步;旁伸步;搖籃步;走馬步;跺掌步。
7.舞姿。勒馬式;揚鞭勒馬式;抽鞭勒馬式;套馬式。
(四)維吾爾族舞(10課時)。
1.基本動作練習。(1)腳位:正步位;踏步位;點步位;八字位。(2)手形:立腕手指自然彎曲;握空心拳;四指握;拇指出。(3)手位:叉腰;斜前手位;橫手位;頂手位;托帽手位;扶胸禮位;背手位。
2.基本體態練習。自然位站:重心略偏前、提胯、立腰、挺胸、垂肩、昂首、平視、雙手自然下垂。
3.基本動律練習。搖身;顫;移頸。
4.基本步伐練習。墊步;三步一抬;進退步;自由步;兩步一踏;跺移步;滑沖步;三步一點。
5.與步伐配合的上體動作。
6.墊步:(1)叉腰式;托帽式;貓洗臉;雙背手;扶胸式。(2)進退步:波浪手;攤繞手;點腕手;叉腰式;扶胸式;背手式 ;托帽式。(3)三步一抬:叉腰式;托腮手;扛撩手;托帽手。
(五)復習(6課時)。
第二學期(36課時)
(一)廣場舞理論知識(2課時)。
1.廣場成品舞套路概述。
2.壯族舞、朝鮮族舞基本動作理論概述。(二)壯族舞(8課時)。
1.概述。
2.基本舞步練習。繞扇花。蛙形舞。壯族舞中,最具特點的手持銅鼓一邊敲打一邊跳躍,已成為壯族舞蹈中的基本動作之一。
(三)朝鮮族舞(12課時)。
1.基本動作練習。(1)腳位:自然位;八字位;丁字位。(2)腳形:勾腳腕腳趾;繃腳背;勾腳趾。(3)腿形:(女)雙膝稍彎靠攏;(男)雙膝微向外開45度。(4)手位:垂手;圍手;斜手;橫手;頂手;扛手;提裙手。(5)手形:二三指錯開;中指自然彎曲;無名指稍微彎曲;拇指接近中指。
2.基本體態練習。身體處于自然狀態,含胸,收腹,垂肩提氣。
3.基本動律練習。垂直曲伸動律;橫移晃動動律;頓動律。
4.下肢的基本動作練習。蹲部分:韌性蹲起;垂直起伏的蹲起;雙腳重心單腳重心移動。步伐:鶴步;平步;墊步;碎步;之字步;橫步;丁字壓步;頓步。
5.手臂基本動作。圍手;扛手;劃手;抽手;推手;扔手;拍手。
(四)成品舞練習(14課時)。
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壯族、朝鮮族成品舞。
四、參考材料
1.隆蔭培,徐爾充.舞蹈藝術概論.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
2.羅雄巖.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教程.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3.汪加千.人體律動的詩篇—舞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孫林.健身排舞的基本特征及其價值研究[j] .湖北體育大學出版社.
五、教學實踐或實習
教師要搭建實踐平臺,為學員提供教學成果匯報、展示等機會。鼓勵并組織學員積極參加各種廣場舞展演或比賽,增加實踐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