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編輯部
2020年9月,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了“雙碳”目標:CO2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0年12月,中國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進一步提出實現“雙碳”目標的有關舉措。“雙碳”目標的提出不僅為中國綠色低碳轉型指明了前進方向,也為推進全球氣候治理注入了新動能。
據統計,能源燃燒占我國全部二氧化碳排放的88%左右,而電力行業排放又占能源行業排放的41%。因此,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電力是主戰場。作為電力行業的龍頭企業,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南方電網公司、陜西省地方電力(集團)有限公司爭當好主力、打好先鋒。分別發布了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努力當好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引領者、推動者、先行者。
按照行動方案,各省市電力企業在能源生產清潔化、能源消費電氣化、能源利用高效化等諸多方面發力,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浙江在行動。國網浙江電力以能源大數據中心為平臺,匯聚涵蓋電、煤、油、氣、水、熱等各類能源的生產、輸送、存儲、消費等數據,以及相關環境數據、政務數據資源,通過對企業歷史用能數據的分析和實時監測,為政府合理分配區域用能指標提供決策依據,并對能源雙控指標提供預警。通過行業內不同企業能耗強度的監測與對比,對企業進行能耗水平評級,為政府淘汰落后產能、推動產業升級提供依據。
上海在行動。國網上海電力走在全國前列,建設并運用智慧能源虛擬電廠,運用能源互聯網技術,把電網中許多散落的電力負荷整合起來,變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可控制的負荷資源,通過開展規模化的“削峰”和“填谷”,虛擬電廠在不到兩天時間內,可累計調節電網負荷56.2萬kW,消納清潔能源123.6萬kWh,減少碳排放約336 t。
青海在行動。2020年,世界首個以輸送新能源為主的青豫直流特高壓工程全面投運,支撐了青海新能源并網和高效消納。工程的建設不僅優化了能源戰略通道和骨干網絡建設,也為青海能源轉型發展開辟了通道,在有力支撐青海能源支柱產業發展的同時,保障河南快速增加的用電需求,助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實現兩省優勢互補,促進兩省經濟社會發展。
廣東在行動。在廣州,南沙小虎島氫電綜合調峰站項目正在加快建設,該項目不但可以充分消納新能源進行調峰發電,還可以為氫能汽車提供加氫服務;在深圳,集變電站、數據中心、充電站為一體的“多站合一”項目正式投運,實現了資源共享發展;在珠海的三角島桂山二期風電場,由廣東電網公司自主研制的8 MW級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一體化測試平臺正式投運,該項目將有力支持廣東海上風電大容量機組規模化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電力企業將在國家統一部署下,發揮電網樞紐平臺作用,帶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深化能源電力技術創新,以更大的決心和更強的力度,推動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全力服務供電區域綠色低碳發展,為推動我國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