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軍區幼兒園 竇亞年
幼兒一日生活是指幼兒每天來園后參與的所有活動,主要包含生活、游戲、學習和體育四類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德智體美健康發展都要通過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項活動來實現,因此,科學合理地安排幼兒一日生活,提高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的質量至關重要。
我園在“為孩子一生幸福奠基”的辦園理念引領下,努力營造有助于孩子們互動的生活、教育環境,努力夯實日常保教工作,通過優質的教育和服務提升幼兒一日生活質量。
首先,我們以常規保教管理為抓手,深入一線“扎下去”,通過推門聽課、跟班參與活動、臨檢衛生消毒項目和班級內務整理等,探索保教有機結合的突破點和有效利用一日各類活動促進孩子全面發展的方法。
其次,要求教師在組織一日活動時首先要建立安全健康、寬松和諧的氛圍,要善于關察幼兒一日生活中的細節和平常事件,積極回應幼兒的需求和興趣,發現并利用其中的教育契機,如:在各類活動中培養孩子積極的情緒、良好的品質;建立良好的衛生和行為習慣;增強孩子的體魄,還要調動孩子們的學習主動性,滿足他們的探索欲,支持他們進行深度學習。
第三,要求教師深入思考并科學合理地組織好一日活動的方法,如:組織各類活動時要動靜結合、區域活動與集體教學活動結合、自主性學習與游戲結合、小組活動與集體活動結合等。再如:細化幼兒午睡環節,保育老師們從午睡故事、午睡流程、創編喚醒操等多方面探討,努力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睡眠環境,保證幼兒的睡眠質量。另外,全體保教人員通過教研活動——“一日生活中保教協同的重要性”,將保教結合落實到日常生活、教學活動、游戲活動和戶外體育活動等活動中,真正做到教中有保、保中有教、相互滲透、有機結合。同時,一日活動的組織要做到預設在先、生成及時、反饋到位、反思深入,使幼兒一日生活中每個環節的生活教育更規范,隨機教育更及時,讓幼兒一日生活每個細節都變得有價值。
第四,不斷加強年級組長、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和組織能力,幫助她們從管理實踐和活動組織中發現問題、診斷原因、找出方法、積累經驗,并在實踐中學、向同伴學、向同行學,逐步做到樂管、會管、管好。同時,注重與各部門、各年級組、各小組、各班組的溝通、交流,從而使教師們組織幼兒一日生活的能力向更規范、更精細發展。
第五,激發教師內在的工作激情,提高教師組織一日生活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是支持孩子發展的土壤、陽光和水!教師要有一顆火熱的、充滿激情的心,才能為孩子們提供幫助,支持他們去認識、去探索、去體驗充滿趣味和奧秘的學習環境。我們通過各種方式調動和激發保教人員的工作熱情,使教師靜下心來、沉下身去積極主動地為孩子們營造輕松活潑、彼此尊重的學習生活氛圍,創設游戲化的教育環境,使孩子獲得愉快體驗的同時得到身體、情感、認知及社會性等各方面的發展。
當孩子啟動了自我學習的機制,學習才能真正發生。為了讓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積極主動地學習和游戲,感受不同的情感體驗、心理體驗、行為體驗,獲得更多的生活、知識經驗,我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優化一日活動的內容和各環節的要求及時間,保證幼兒每天有充足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減少過渡環節和消極等待現象,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
支持幼兒在生活活動中提高自主管理的意識和能力,真正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和“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關注幼兒在幼兒園各個空間里發生的學習活動,重視所有活動的教育價值,靈活運用集體學習、小組學習和個別的學習形式,引導幼兒主動學習、主動探索,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滿足孩子們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
認真開展晨間鍛煉環節和戶外體育器械活動,努力挖掘一種器械多種玩法和軍隊特色的體育游戲,為有效促進幼兒良好的身體素質、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魄、協調的動作、健康的生活方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音樂如無聲細雨浸潤幼兒的生活,有時作為一種指令,引導幼兒進行活動;有時作為一種背景,烘托幼兒學習的氛圍;有時作為一個活動,引導幼兒感知、探索與體驗。讓音樂滲透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與幼兒的學習、運動、生活、游戲密切相連,為幼兒營造一個輕松、自由、愉悅的環境,使幼兒的一日生活在感受和體驗音樂的過程中,體驗和感受生活的美,豐富幼兒內心世界的情感,培養幼兒音樂素養,培養他們的生活情趣,促進幼兒完整人格的形成。
經過多年的傳承、打磨,我園形成了以區域活動、主題活動(滲透五大領域的教育內容)、日常生活教育、體育器械活動和大型活動五位一體的課程模式。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立足實際把科學探索活動、生活體驗活動列入一日活動安排中,使幼兒在玩中出興趣,在學中顯個性,在探索中出成效,盡力去支持和滿足孩子們獲取各類經驗。同時,我們強調各領域的內容要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于生活、游戲中,因時、因地、因內容、因材料合理地安排幼兒的教育活動,確保幼兒且游戲且學習,且生活且成長。如:培養大班幼兒前書寫能力的“米格微型畫”、培養親子關系的“爸爸媽媽給孩子的年終總結”等。我們始終堅持“教育即生活”的理念,努力使教育活動來源于孩子的生活、貼近孩子的生活需求,走近孩子的最近發展區,讓一日活動成為幼兒全面發展的平臺。
環境是幼兒生活和認知的基本條件。我們摒棄了重裝飾的“死”環境,讓“活”的自然環境浸潤園所每一處角落。我們注重創設與教育活動相呼應的主題墻飾,這類墻飾隨著教育活動的產生而產生,隨著教育活動的推進而不斷發展,是對教育活動的支持,也
是幼兒學習過程與結果的展示,有助于幼兒經驗的提升和獲得成就感。另一方面,努力為幼兒創設主動學習的氛圍、寬松的心理環境,如,戶外活動時教師有意給孩子們時間和機會去探索觀察,允許孩子偶爾游離于集體教學活動外,去思考觀察他感興趣的問題。
為了使幼兒在不同形式的活動中感受不同的情感體驗、心理體驗、行為體驗,獲得更多的生活、知識經驗,我們根據幼兒年齡特點、認知特點和發展水平,分年級或班級開展形式多樣的大型主題活動。如:在9月開展的“愛”的主題教學活動中,小班年級以“我上幼兒園”“我長大了”等內容組織的活動,使孩子在經歷分離焦慮的過程中,通過觀察、體驗,逐步適應并喜歡新環境來提升孩子的生活經驗;中班年級以“我爸爸我媽媽”等內容組織的活動,讓孩子們了解、體驗了爸爸媽媽在社會中各行各業的工作性質及工作職責;大班年級以“濃濃祖孫情、快樂過重陽”為主題,孩子們在“孝敬父母”“我把親吻送給你”“讓我為您做件事”等活動中,無不體現出“敬老愛老助老”的優良傳統美德——這些活動不但使孩子們從中獲得發展,保教人員也在與孩子共享活動的過程中得以成長。
在每一個傳統節日節氣來臨時,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認知特點,選擇適宜的活動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各類節日節氣活動,小班重在感受氛圍、中班把握自主參與、大班側重體驗實踐,借此將中華傳統文化根植于幼兒幼小的心靈,生發成幼兒永不褪色的記憶,從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我們將繼續努力挖掘各類資源、活動在幼兒一日生活中蘊含的教育價值,讓孩子的一日活動更加豐富、有趣、有助于孩子們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