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爾濱畫家王耀時,是一位特別喜歡在林間山色、湖畔海邊揮毫作畫的油畫家。他似乎對戶外創作情有獨鐘,也在自然中自得其樂。他的作品用筆瀟灑、色彩豐富,畫作不掬一格、大氣磅礴。
王耀時認為,其實最早采用這種“戶外畫法”的不是印象派畫家,而是巴比松畫派的畫家,后者以描繪楓丹白露等法國風景和鄉村景色而聞名。不過他們在繪畫時只是在戶外得其大概,之后帶回畫室對作品做進一步完善。而印象派畫家才是真正意義上在戶外完成畫作的第一批畫家。戶外畫法帶來了一系列技法上的變革。在戶外,光線是彌散性的,完全不像古典學院派繪畫那樣有固定的光源。從固定的光源,學院派發展出一整套陳陳相因的畫法,因為固定光源帶來了高光、受光面、分界線、陰影和反光等各個光影層次,易于塑造富有立體感的人物和深度透視的場景。相反,在大自然里不存在這樣的固定光源,因此學院派畫法不管用了,畫家們必須發明新的技法。
王耀時喜愛的印象派繪畫,越來越明亮的畫法實出于此。而他們從戶外寫生的經驗中得到的結論是,大自然中不存在古典學院派所認為的那樣有序的光影層次,于是明暗畫法逐漸被同時對比色所代替,深度透視則逐漸被大氣透視或越來越強烈的平面性所代替。
戶外畫法所產生的第二個主要問題是作畫的時間。在古典學院派的繪畫美學里,繪畫屬于空間藝術,似乎與時間無關。學院派畫家傾向于畫出一種無時間性的永恒狀態(這種無時間性的所謂永恒,多半只是一些概念或理念,例如用裸體代表“真理”、用希臘神話中的佩涅洛佩代表“貞潔”等等)。印象派卻敏銳地感受到繪畫同時也是一門時間藝術。19世紀六七十年代飛速發展的現代技術背景,已經使人們的視覺經驗變得空前復雜而敏銳,那種無時間性的永恒狀態已經類同于癡人說夢。一切皆在流變,一切都只是瞬間的印象。
要追蹤時間的流逝,捕捉到轉瞬即逝的印象,王耀時不得不畫得更快。這導致他的作品不僅直接上色,而且筆觸闊大而自由。反復罩色、精益求精的畫法不再可能了,這使王耀時的繪畫產生了自由靈動的筆法,生動可喜的節奏和韻律。
相關閱讀
王耀時
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師
中國舞臺美術學會理事
北京油畫學會會員
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哈爾濱市美術家協會會員
墨骨油畫學會副會長
黑龍江省文化產業聯合會副會長
畢業于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
2001年油畫《雪中漫步》入選全國慶祝建黨80周
年黑龍江美術回顧展
2000年油畫《金色陽光》入選,“2000年全國優秀油畫作品展”
其多幅作品被海內外收藏家及藝術博物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