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兩天,找尋一件舊物,翻遍房間角角落落,倒發現了一個紅色的金屬月餅盒子。輕輕打開,一沓信件映入眼簾,心中立即溢滿了甜蜜——那是你寫給我的“生活報告”,是我回復的兒女情長,是我們曾經的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1995年3月,在梨花盛開的故鄉咸陽,你的父親來我們村辦事,碰巧遇見了我的父親和我。你父親看了看我,對他曾經的同事——我父親說:“把你姑娘介紹給我兒子吧!”一句“玩笑話”竟然真的把我們牽在一起。那時你在西安讀軍校,我在咸陽上班,我們之間相距30公里,說遠不遠,說近不近。
從那時起,我們開始書信往來,我逐漸被你的熱情和博學打動。
兩個月后的“五一”假期,你一身戎裝,英姿颯爽地出現在我面前。隨后,我們一起去大雁塔、寒窯游玩。在寒窯你送我一條工藝項鏈,上面刻著:伴你每一天。
兩年后,你軍校畢業奔赴遠方。從家鄉出發下部隊那天,正好是你的生日,我絞盡腦汁想送你一件禮物,讓你能在邊疆擁有陪伴,沒有孤獨。
千挑萬選之后,我選中了一支鋼筆,并在上面刻了幾個字:伴你每一天。你拿出早就準備好的筆記本——精美的外皮,彩色的紙張,扉頁上寫著同樣的字:伴你每一天。我們相擁而笑。
“伴你每一天”,這是我們寫信時常說的一句話,沒有提前約定,我們卻總能看穿對方的心思。
為了不讓你看見我隨時奪眶而出的淚花,我沒有送你到站臺,而是看著你背起行裝轉身離去,看著你邁著步子走出我的視線,走進我無盡的思念里。
我們依然鴻雁傳書,一封封信件,一個個方塊漢字傳遞著彼此的牽掛與祝福,溫暖著漫長的時光、寂寞的夜晚。
你在武警交通部隊服役。最初的時候,你在南疆,風景被你描繪得如詩如畫,你在信中說等公路修好了可以帶我一起游覽。然而,我還沒來得及出發,你又去了另一處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奔馳的駿馬在你的文字里騰空而起,我多想和你在草原上吶喊、狂奔。
2000年秋,結婚兩年后,我終于到了你所在的工地探望。你十分忙碌,很少在白天陪我。記得在那個離某縣城不遠的村莊,那個團圓的中秋節,我們在晚飯后沿著那鄉間小路走進寂靜的田野,月光如水,兩個手拉手的身影,走過了一間又一間的民房。你給我們雙方父母打電話問候,給我講你在部隊的喜怒哀樂……你說喜歡給我寫信,喜歡讀我的來信——我又何嘗不是如此。
很多日子里雖然你不在身邊,但我把身邊2mGF2yquXWynphbzKM4tSj/fvnx1jd8UjuapYwohGBs=的日常都寫進信里。和你說家鄉的天氣和莊稼,甚至告訴你蘋果樹開花了、結果了、成熟了。你說想吃家鄉的水果,想吃我做的面條,想把所有的話語寫在紙上,字里行間充滿了溫柔,一筆一畫散發著熱情。那時,郵局是我們最常去的地方,寫信、讀信是我們最大的快樂。
我懂你的堅持與責任,你懂我的守望與期待。
2003年,你們部隊開始上昆侖山,維護新藏線。那是一條險峻的山路,是你們鑿山而建、涉水搭橋、用腳丈量出來的里程。我在你的來信里想象茫茫戈壁、皚皚白雪,擔心著隨時可能發生的泥石流和塌方。你們辛勤地守護,延伸著路的長度,也延伸著我們郵路的長度。
我多想去看看你啊。但是這一年,我生完孩子后,身體不是很好,沒法上高原。直到2008年夏,我從陜西咸陽出發,火車一路向西,鉆過秦嶺,出了玉門關,兩天兩夜后到新疆烏魯木齊,換乘去喀什的火車,又坐汽車到葉城,轉乘5個小時的汽車,等到達我們相約的兵站時天已經黑了。山上的風吹過我的頭發,夾雜著一股塵土的氣息。你擔心我長途顛簸,不能適應高原的氣候,趕來接我。
那一天,也是我的生日。我們在兵站相見,你陪我度過一個終生難忘的生日。我現在都清楚地記得,你點燃蠟燭時說,到了一定的時間柴油發電機就會停止,我們的房間就會漆黑一片。你用手機播放著生日歌,拆開一包餅干擺成圓形,又點燃了一根蠟燭放在了中心,然后吹滅了那根照明的蠟燭。那跳動的燭火永遠點亮在我們心中,照耀著邊關和家鄉的夜晚。
出發時,我穿著連衣裙,但在高原的夜晚穿著毛衣仍覺得涼。你說這就是高原,一天就有可能經歷四季。短暫的團圓,你我都很珍惜:彼此體諒,相敬如賓。分別時,我們許諾在以后的歲月中,一定要好好陪伴、相濡以沫。
2013年,你轉業后依然是在外地工作。兩年后的冬天,你調回了家鄉,我們終于可以長相廝守。然而真正在一起的時候,習慣了獨處的我們總為一點小事而爭執不休。你甚至舉起手掌想要落下來……我喋喋不休,眼淚像斷線的珠子,失望地看著你憤怒地轉身而去……等我們冷靜下來,卻關心著對方的一舉一動。我默默走進廚房,系上圍裙;你買回一袋大米,放在房間。我們在僵持中沉默,在沉默中生活,在生活里對話,在對話中慢慢和好。在“油鹽醬醋”的調和下,在瑣碎的日常中,我們已經完全了解和接受了對方的優缺點。
再一次翻開那些情意綿綿的書信,曾經的煎熬與痛苦,曾經無數次地幻想共剪燭花的浪漫……我們最渴望的生活不就是現在的朝夕相處嗎?當我把這些信件捧到你眼前的時候,你認真地看著我說:“我們以后有事好好溝通,我盡量不說那些讓你生氣的話。”
我抬頭看見一張熟悉又親切的臉龐,沒有了火一樣的熱情,也沒有信誓旦旦的承諾,但和當年一樣真誠。我們都在學著適應新的生活,適應伴你每一天,有爭執,但溫暖更多。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我們一起吃飯,一起散步,一起慢慢回味這些信件,這些溫暖我們青春的文字會永遠珍藏在心中,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作者丈夫曾服役于武警某部)
編輯/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