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幾年流行一首歌,其中反復吟詠的兩句是“放下手機,放下手機”。那時候我兒子上小學三四年級,他每天都要對著他媽大聲唱,抗議他媽不放下手機和他一起玩兒。
而今,兒子已是初中學生,也有了自己的手機。他早已經忘記了這首歌,或者是佯裝忘記了。老師搞了一個問卷調查,讓大家填寫在家用手機玩游戲的時間,他填的是二十分鐘。
我總感覺他的匯報有些保守,至于保守的程度,我實在說不清楚。如果你發現他在盯著自己的手機,那么他一定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注意到了你的目光,但他第一時間并不會回頭看你,甚至不會抬頭把目光稍離手機,而是手指略有慌亂,忙著切換頁面。如果你繼續盯著他,他會把兩手持機轉換為一手持機。如果你仍然繼續盯著,他會抬起頭來,然后慢慢轉過頭,試探性地看你一眼。一切都在不言中,你如果去看一眼他的手機,顯示的一準是某個知識頁面,或者是和某個同學的微信聊天。
我也試著突襲過幾次,一半的時候,他在玩游戲,剩下的一半,有時在和同學斗圖,有時在看知識性的內容。還有一段時間,他吃早飯時會瀏覽新聞,像老干部看報一樣認真。
他說,那次老師的問卷調查,有個同學填的是三小時。還有個同學,班主任問他回家以后干什么,同學說“肝游戲”(網絡用語“肝”取義于熬夜傷肝,表示長時間進行某種活動)。因為那次談話,班主任學到了一個新詞。
我們的家規是,手機不進他臥室。這是一道紅線,如果有線上作業,那就在外面做。當然,即便這樣,他也仍然會在你的眼皮底下切換畫面,偷梁換柱。“說”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說”得嚴厲了,他會悻悻然把手機近似于摔地丟到沙發上,轉身離開。
每次勸兒子別玩手機,我都跟他“說”什么呢?主要是理論和名人名言。理論諸如時間管理和成功學,名人名言比較豐富,比如“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等等。有一回,我正說得起勁,他突然說:“天天說這些名人名言,有勁嗎?我不知道那些名人名言嗎?”的確,他小時候好像還做過關于名人名言的習題,也下力氣背過名人名言。還好我腦子轉得快,回應道:“天天逼家長說名人名言,有勁嗎?”
相對來說,我老婆比我更有動手的沖動,當然不是“棒打出孝子”式的動手。她總是對我喊:“把他的手機收起來,他就干什么事都踏實了。”
他的作業并不多,我們只是希望他做完做業的閑暇時間里,可以看看書,畫畫畫,打打球,反正不摸手機干什么都行。但是,不摸手機,他什么都干不下去,如坐針氈;摸了手機,就穩如泰山,萬事拋卻一邊。
不過,我從來不收他的手機,還佯裝自信地說:“毛主席還專挑鬧市去讀書呢,我們就是要練習他的抗干擾能力……”
(胡翠玲薦自《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