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來說“發明”是個好詞兒,指的是創造出新的事物或者方法。然而,并非所有的發明都能真正造福人類,也許開始的時候發明以天使的面孔出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魔鬼的本質逐漸暴露。而賜予它們生命的發明家們,或逃不過良心自責,或被人們所詬病。
玩過弓箭的朋友都知道,如果弓拉了一半突然脫手,那么力道就大大降低了。對于發動機來說,也會存在這種困擾,比如只壓縮了一半,因為混合氣體不穩定,經受不住壓力而發生自燃。這不僅降低了動力的輸出,而且嚴重的時候還會損壞發動機。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提升燃油混合氣體在受壓時的穩定程度,使之能承受更大的壓縮比。美國機械工程師和化學家小托馬斯·米基利在經過6年時間的研究、測試了幾千種化合物后,在1920年發明了四乙基鉛,這是一種含鉛的有機溶劑,少量與汽油混合后,汽油的抗爆燃程度會大大增加,這個發明受到了汽車生產廠家和石化企業的歡迎。
應該說,在眾多的元素及其化合物中,能夠找到四乙基鉛這種合成容易、成本不高的化合物,是非常不容易的。為了研究這個項目,米基利還自學了幾年化學。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米基利的確有著極高的發明天賦。但這項發明,卻讓地球付出了昂貴且無法挽回的代價:四乙基鉛大量被使用之前,在地表上極少能監測到鉛元素;產品推廣使用之后,鉛已經廣泛分布于地球的生態循環之中,而且請神容易送神難,這些鉛元素很難清除。
鉛是重金屬,不是人體所必須的微量元素,它能夠影響人體神經、心血管、骨骼、生殖等系統,對人體有百害而無一利,古羅馬的覆滅很大程度源于鉛制品的濫用。19世紀的時候,人們已經知道了鉛的危害,所以為避免引起公眾對新產品的抵觸,他們便對外宣稱這個產品的名字是“乙基”,對“鉛”字避而不提。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汽車開始使用含鉛汽油,鉛污染的情況愈加嚴重,甚至生產四乙基鉛的工廠也發生了工人中毒死亡的事件。
面對人們越來越強烈的質疑,米基利在利益和良知的天平上選擇了前者。他特地舉辦新聞發布會,以打消大眾的顧慮。在記者們面前,他先是把四乙基鉛倒在手上,以示接觸無害;為進一步展示氣體也同樣安全,他打開一瓶裝有四乙基鉛溶液的瓶子,湊上去聞了將近一分鐘,在目瞪口呆的記者們面前,他笑容可掬,神態自若,絲毫看不出中毒的樣子。他微笑著說,自己每天都工作在這樣的環境下,而且剛才又進行了這么高濃度的試驗,有什么問題呢?但幾天之后,米基利便出現了嚴重的鉛中毒癥狀,不得不休了接近一年的病假,才逐漸緩了過來。實際上,在這之前,他就休過長假,以緩解鉛帶來的健康壓力。
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世界各國才逐步禁止了含鉛汽油。但是成千上萬噸的鉛,以汽車尾氣的方式排放到了大氣中,并混入了生態系統,已經難以根除。四乙基鉛雖說促進了汽車工業的發展,帶給人們一定的便利,卻傷害了人們的健康和生態環境,得不償失,是一個非常慘痛的教訓,也是米基利的悲劇。
然而悲劇還沒有結束。米基利的老板不會忽視他天才的發明能力,又交給他一個重大的項目:研制一種安全無毒的制冷劑。此前,制冷劑一般都是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一旦冰箱制冷劑晚上泄漏,一家人都要去見上帝。
米基利雖然鉛中毒大病初愈,但似乎并未傷及他聰明的大腦,他很快就和助手研制出了新型的制冷劑,其化學名是二氯二氟甲烷,商業名更加為人們所熟知——氟利昂。他的發明的確無毒安全,為了說明這一點,米基利再次展示了他甘于向科學“獻身”的精神。在1930年的美國化學協會講壇上,他對著一罐氟利昂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噴向燃燒的蠟燭,一切正常。這種氣體既不可燃,也對人體無害,這次是真的無害。1937年,米基利因氟利昂的發明被授予珀金獎章。
然而,在地面無害,并不代表它在高空也是安全的,一個氟利昂分子就能破壞多達10萬個臭氧分子。隨著氟利昂的推廣使用,南極上空出現了巨大的臭氧空洞,宇宙紫外線長驅直入,照射到地表,導致皮膚癌的發病率顯著上升以及溫室效應的增加。為此,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自1976年陸續通過了一系列保護臭氧層的協議,對氟利昂進行無害化處理。
米基利的第二項重要發明又一次禍害了地球。如果說四乙基鉛是他的有心之錯,那氟利昂勉強可以算是無心之過吧。但他沒有去驗證這種氣體逸散到高空之后的種種后續反應,稱不上是一位負責任的發明家。
1940年,因曾經長期接觸鉛導致的中毒,51歲的米基利只能臥床休息。面對纏綿病榻的種種不便,他又自行發明了一整套包含繩索、動滑輪、定滑輪組的機械系統,輔助自己在床上起身。應該說這是一項非常適用于老齡社會的發明。可惜的是,在1944年11月2日,他意外被這套裝置中的滑輪繩索纏住了脖子,從而導致窒息身亡,享年只有55歲。我們為這位發明家深深嘆息,他去世后不久,兩項發明均被禁用。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沒有人希望回到雖然山清水秀但卻要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但是對于新的發明,我們應該秉持著對大自然的敬畏和科學嚴謹的態度,審慎地確認“盒中是天使還是魔鬼”,然后再決定是否將其公之于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