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要寫好作文,素材的積累是基礎。本刊推出一系列經典作文素材,為即將走向考場的莘莘學子加油加分。
“問文哪得妙如許,惟有素材活水來。”愿廣大考生厚積薄發,活學活用,以期文思如泉涌,揮筆若行云。用生花妙筆,繪錦繡前程。
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處于熱帶森林的覆蓋之中,樹木參天,綠色蔥蘢,是天然的生物寶庫。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任何一顆種子在這里都會落地生根。然而,有一種樹的種子卻不容易成活,因為它落在地上很快就會被陽光曬干。這種樹叫勒頸無花果樹,又稱殺手樹。不過,它有自己的生存之道,用一種特殊的方式獲得了生命。
我們知道,大樹的樹冠層陽光直射不到,既庇蔭又涼快,很多螞蟻為了乘涼,都把窩坐在了這個地方。勒頸無花果樹的種子是螞蟻最愛吃的食物,螞蟻們常常把一些種子搬回窩里享用,吃剩下的就當作儲備糧。這恰恰給勒頸無花果樹的種子創造了絕佳生存條件,它們抓住有利時機,依附于大樹這個宿主,迅速發芽、生長,長出了無數的氣生根。
氣生根越長越大,越來越長。不同的是,一般的樹是自下而上生長的,而這些氣生根卻是纏繞著宿主的樹干向下延伸。這是因為,隨著漸漸長大,它們也需要足夠的營養和水分,只有土壤才能滿足它們的需求。所以,要把根扎進土壤里,它們只有向下。
一根根枝條扎進土壤之后,反過來開始向上輸送營養,讓枝條逐漸粗壯并蔓延開來。
由于獲得了豐富的營養,勒頸無花果樹的生命力越來越旺盛,長出地面的枝葉和氣生根越生越多,與大樹盤根錯節地糾纏在一起,使宿主陷入了它制成的桶狀網中。于是,韌性十足的枝條緊緊地勒住了宿主的樹干,猶如扼住了人的脖頸,繁盛的根須搶奪了宿主的養分。久而久之,宿主被絞殺致死,漸漸腐爛。
腐爛的宿主變成了其他植物的養分,而果實累累的勒頸無花果樹則給其他生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糧。似乎無所謂對錯,因為無論生者還是死者,都為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做出了貢獻。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大自然就是如此。
適用話題:適者生存、競爭
(楊華輝薦自《小學生·上旬刊》)
我們幫他摘下氧氣面罩。他笑笑,示意狀態良好。回轉身,看向流水,深深吸入一口新鮮空氣,靜靜地,一言不發。這是他每次出水后的習慣性動作。這時,不去打擾他,就是對他的感激、敬仰與尊重。
他來過我們船閘多次,每次,都是因為船閘在水下出了問題。比如這一次,船閘運行突然出現異常:門體抖動,局部漏水。憑經驗判斷,懷疑閘門水下軌道上有障礙物。閘上每天船來船往,上游與下游的水位落差,會導致河床深處激流洶涌,裹挾著各種石塊、鋼纜、鐵錨而來,一旦卡在閘門軌道上,就是災難。此時必須停航,等待蛙人來探測究竟。到目前為止,船閘故障排查沒有其他手段可以替代。
現在是枯水期,船閘下游水深6米多。下潛這樣的深度,對老熊這樣的專業潛水員來說,不難。就在我們航政艇上,他換上潛水服,不慌不忙,像我們穿上工作服走上崗位一樣。這套潛水服自重十幾斤,屬于最新式的裝備。他穿過的潛水服有140多斤、70多斤、40多斤的,時代在進步,材料越來越先進,重量越來越輕,穿脫越來越方便。他感恩現代高科技帶來的福利,說剛工作時穿的潛水服,笨重又體積大,巨大的浮力導致下潛困難,他的身上,不得不另外掛上一只幾十斤重的鉛墜,腳上還需穿上幾十斤重的銅頭鞋。那樣的日子,他也一天天挺過來了。
衣服穿好,他在腿上認真地綁上一把匕首。曾經有一次,他檢查水下故障結束,正準備上浮,突然感到腳踝處有漁網一樣的東西纏住了,越掙脫,纏得越緊。水下視線模糊,又孤立無援,他唯一辦法就是自救:抽出匕首,快速斬斷羈絆。他說,出水的那一刻,仿佛重生一次。
他曾跟我們說過,水下能見度低,又有壓力,作業時無法直腰,只能靠身體爬行、雙手去探測未知障礙物,那就是一只蛙的行走狀態。他真希望自己是一只蛙,在水下倏忽來去,輕松自在。但事實是,他在水下是個笨蛙:相比陸地上完成同樣的工作,水下要多消耗幾倍甚至十幾倍的體力。水下的他,周圍全是水,孤獨、無助,卻必須時刻保持清醒,像蛙那樣敏感而警惕。
我們能做的,只有一遍遍幫他檢查安全措施是否到位,然后看著他離船,一點點下潛。水面悄無聲息,我們盯著那臺水下檢測儀,靜靜地等待,默默地祈禱。
漫長的十幾分鐘過去,水下傳來蛙人的聲音:他發現一鋼絲纜繩,很長,橫亙在閘門軌道及閘室內,纜繩一端系有倒錨。他讓我們扔下繩索,幾分鐘后,通知我們往上拉。繩子上來,帶上了鋼纜的一頭。蛙人也跟著上來了,躍出水面,上船,像一只活潑美麗出水的蛙。3小時后,一根近60米長、直徑5CM的鋼絲纜和一只重約1噸的倒錨被打撈出水。船閘恢復通航。蛙人悄然離去。
蛙人老熊,今年54歲,是一名資深潛水員,水下作業幾千次,今天是最最普通的一次。
適用話題:敬業、最平凡的工作
(鐘飛航薦自《揚子晚報》)
奶酪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食品,它的原材料主要是鮮牛奶。很早以前,人們制造完奶酪后都是直接將廢水排到下水道,因為那水又酸又澀又臭。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有奶酪生產廠家開始不滿足于現狀,他們想:廢水里多少還有一些蛋白,我們為什么不提取出來,多賣一點錢?于是,人們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將廢水里的酸臭味去掉,提取出了乳清;乳清直接烘干,就得到了乳清粉。現在,嬰幼兒配方奶粉里就含有乳清粉,它是各種成分中價格最昂貴的,一小罐就要賣到好幾百元。
龍口粉絲很多人都吃過,口感清嫩適口,爽滑耐嚼。明末清初,山東招遠人提取了綠豆淀粉做成粉絲,即最早的龍口粉絲。可做著做著人們發現,綠豆價格貴,粉絲造價太高了。于是,他們開始尋找綠豆的替代品。通過不斷試驗大家發現,提取豌豆淀粉做成的粉絲口感更佳,且成本更低。于是他們改從豌豆里提取淀粉做粉絲,剩下的豆渣則作為飼料喂給豬吃。近些年,有人腦洞大開:如果能再開發一下豆渣的價值,那粉絲工廠的產值就更高了。果然,粉絲行業真有人攻克難題,將豆渣里的蛋白提取出來,得到了豌豆蛋白。據說,現在豌豆蛋白在國外紅得發紫,供不應求。國內許多粉絲工廠的生產模式也倒過來了:之前,他們拿豌豆生產粉絲,把豆渣扔了,偶爾提取一點蛋白來做副產品;現在則主營豌豆蛋白,而把粉絲作為副產品了。
葡萄酒廠釀酒過后,會產生大量的葡萄籽廢物,人們不得不花錢請人將它拉到垃圾場去處理掉。許多酒廠老板不甘心,就想著:能不能從葡萄籽里摳點好東西出來,增加產值?于是,有人將葡萄籽榨油,也有人從葡萄籽里提取分離得到多酚類營養物質。如今,葡萄籽提取物常應用在日化行業、藥品行業、食品飲料行業等。比如,常使用以葡萄籽為原料的護膚品可以美容護膚、抗老化,皮膚潔白細膩富有彈性。
“廢水里還有一點蛋白,排掉太可惜了。”
“綠豆價格太貴,不換一種怎么做得起粉絲?”
“處理葡萄籽真是又費時間又費錢。”
人類總是不滿足于現狀,有著種種抱怨。可正因為不滿足,人們創意百出,努力改變現狀。改變著改變著,那些食材廢料也就“逆襲”成功,隨后大放光彩,風頭甚至蓋過“主角”。
適用話題:廢物利用、改變現狀、創意
(黃智明薦自《思維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