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光榮


近年來。我國人群中痛風發病率不斷增高。還有更多沒有癥狀的高尿酸血癥患者。痛風患者如何科學使用降尿酸藥物,應當為廣大患者所知。
痛風為何“找上門”
嘌呤代謝紊亂是痛風發作的根本原因。嘌呤代謝紊亂通常會造成血尿酸升高;高尿酸血癥還可能并發尿酸性腎結石、高尿酸腎病等,導致腎臟損傷,同時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尿酸是嘌呤代謝的終產物,正常人每天有700~800毫克的尿酸需要排出體外,其中約2/3是通過腎臟排泄。如出現尿酸生成過多,或排泄障礙,就會引起血液中尿酸過高。臨床上將男性血尿酸>416微摩爾,升、女性血尿酸>357微摩爾/升稱為高尿酸血癥。需要注意的是,測量前不要吃過多高嘌呤食物(如豬牛羊肉、動物內臟、菇類、豆類、堅果等)。
降尿酸治療的最佳時機
痛風可分為三個階段: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期、急性關節炎發作期,及痛風發作間歇期(痛風石及慢性關節炎期)。
1.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時期:以日常預防為主。處于這個時期的患者,還沒有過痛風發作史。如患者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危險因素,應注意少進食嘌呤含量高的食物,禁煙限酒,每日充分飲水(至少2000毫升),增加新鮮蔬菜的攝入,規律運動,爭取將尿酸長期控制在標準范圍。
2.急性痛風關節炎發作期:禁用降尿酸藥物。很多人痛風一發作,就馬上吃降尿酸藥,一種藥不行,就幾種藥一起上,以為快速把尿酸降下來痛風就好了。其實不然。維持尿酸水平穩定是預防痛風發作的根本,在急性發作期內越吃降尿酸藥,尿酸波動反而越大,關節腫痛就越嚴重。
雖然痛風急性發作期禁用降尿酸藥物,但應在痛風緩解期后慢慢添加降尿酸藥。否則會讓血尿酸水平劇烈波動,使關節內痛風石表面溶解,釋放不溶性的針狀結晶,使患者感覺更痛苦。此期應以減輕患者痛苦為主,可抬高患肢、冷敷,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秋水仙堿,必要時可用激素緩解癥狀。
3.痛風發作間歇期:用降尿酸藥物減少發作次數。此時“風平浪靜”,很多患者感覺沒問題了,就自動停藥了。殊不知又錯了。此時需盡快使用降尿酸藥物,將尿酸控制在達標范圍。有痛風發作史的患者,須將尿酸長期控制在300微摩爾/升以下,才能減少痛風急性發作的次數,減少尿酸結晶沉積,盡可能減少關節組織損害和腎臟受損。
常見的降尿酸藥物怎么用
苯溴馬隆適合腎功能良好的患者。尿路結石患者、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需謹慎使用。急性尿酸性腎病患者禁用,肌酐清除率<20毫升,分的患者禁用。若患者已有尿酸鹽結石形成,或每日尿排出尿酸鹽>600毫克時不宜使用。
注意事項用藥期間需要大量喝水。用藥初期每天喝水不少于1500~2000毫升,保持一定尿量,避免形成結石。須服用碳酸氫鈉片堿化尿液,防止尿酸在尿路中形成結石。
別嘌醇可用于輕、中度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但肌酐清除率<15毫升/分的患者禁用。亞洲人多帶有可能導致別嘌醇嚴重皮膚不良反應的基因,所以在使用別嘌醇前,建議去正規醫院進行基因檢測,結果為陽性的患者禁止使用,陰性患者才可以使用。否則可能會導致嚴重不良反應。
注意事項(1)別嘌醇應從小劑量開始服用,逐漸加量。(2)由于別嘌醇有誘發超敏反應的可能,一旦發生則致死率極高,故無法使用別嘌醇的患者可換用非布司他。
非布司他主要適用于痛風患者高尿酸血癥的長期治療,不推薦用于無臨床癥狀的高尿酸血癥。對于腎功能不全患者一般無須調整使用劑量。
注意事項在服用非布司他初期,可能出現痛風發作增加的情況,這是因為血尿酸濃度降低,導致組織中沉積的尿酸鹽動員。為預防治療初期的痛風發作,建議同時服用秋水仙堿或非甾體抗炎藥。
下述治療為何是錯誤的
案例1 40多歲的老吳,近5年來的體檢報告均顯示血尿酸增高,但他毫無不適,就沒有在意。最近,每逢應酬飲酒后當晚,他的足部第一關節就會發紅、腫脹,疼痛難忍。到當地診所就診,醫生告訴他這只是無名腫毒,給他靜脈點滴了青霉素,過了三五天果然好了。可是腳痛癥狀卻反復發作,后來青霉素的效果已不明顯。
點評其實這是較典型的痛風。起病初期,受累關節(如大腳趾、足背局部)出現顯著的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此時為急性期,容易誤診為局部感染,因而錯誤地使用青霉素治療。痛風屬于無菌性炎癥,使用抗生素治療是無效的。病人開始用抗生素后,疼痛有所減輕,便以為藥物有效,其實是被“忽悠”了。因為痛風早期發作有自限性,即使不治療,也會在一周左右自行緩解。
案例2 32歲的劉先生在進食海鮮的當晚,大腳趾突然腫痛,并逐漸加重,一夜無眠。第二天,他到醫院就診,抽血化驗提示尿酸達720微摩爾/升,被診斷為痛風。于是用痛風藥物雙氯芬酸和別嘌醇治療,但用了月余仍不見效。
點評有些醫生和病人會急切希望把升高的血尿酸迅速降至正常范圍,以為血尿酸正常后,痛風發作就會停止。其實不然,尿酸水平的驟然降低,有時反而會加劇痛風的發作。因為血尿酸突然降低,會導致已經沉積在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不溶性尿酸鹽結晶脫落,引發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也叫轉移性關節炎。因此,在痛風急性期不要一開始就用降尿酸藥(如果病人一直在服用降尿酸藥,可按原劑量繼續服用),待關節腫痛緩解2~4周后,再開始服用降尿酸藥。
案例3正當壯年的大劉,最愛喝酒吃肉,而每次飲酒后,關節炎都會發作,只要去小診所打一針(糖皮質激素),就會立即見效。他感覺挺方便。近一年來,他變得越來越胖,雙手指關節、足部出現結節,且逐漸增大并潰爛。
點評正確的痛風治療,一般采用秋水仙堿、非甾體類消炎藥(如雙氯芬酸)及一些中成藥(如痛風定膠囊)來控制癥狀,而大劉經常打的針是糖皮質激素。激素確實能緩解一時的痛苦,但只適用于常規藥物無效或不能耐受時,或嚴重反復發作的急性痛風。長期使用激素可造成肥胖、骨質疏松、高脂血癥及糖尿病,況且激素對血尿酸無降低作用,長期使用反而可能使血尿酸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