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京民
摘要:工程施工機械中的機電一體化利用較為廣泛,有點較為突出。本文以機電一體化技術為切入點,分析其包含計算機與信息技術、機械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傳感檢測技術、系統技術等,以此為研究基礎,提出工程施工機械應用情況,分析技術發展趨勢,從而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工程;施工機械;機電一體化
近年來隨著科技發展和經濟水平提高,建筑工程技術取得迅速發展,在建筑工程領域人們對于工程施工機械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研究出了機電一體化技術,施工中通過應用該技術,可減少冗余復雜的施工環境及操作步驟,以提高施工效率,便于人員施工,降低人為操作失誤幾率。但是,在機電一體化應用中,該技術具有較強系統性與綜合性,需應用不同工種、學科知識,實現技術與知識的密切配合。所以,應當加強對工程施工機械機電一體化分析,從而推動工程機械實現專業化發展。
一、機電一體化技術
機電一體化技術集成傳感檢測技術、計算機科學技術、機械技術、系統技術、信息處理技術等,通過綜合利用以實現設備自動化生產。具體如下
1.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該技術為機電一體化實現提供了“大腦”,機械設備應用該技術不僅能夠執行工作,還能通過信息傳遞、處理及運算的方式,通過邏輯運算實現智能自動化設備運行。
2.機械技術。該技術作為機電一體化基礎,也是實現其他概念的載體,過去機械技術材料、結構、性能均與機電一體化要求有所不符,所以需加快機械技術更新,確保及時迭代更新理論,從性能、材料結構等方面出發,利用人工智能、計算機輔助等技術,以推動其實現體積變小、性能改善和精度提高[1]。
3.自動控制技術。該技術包含遠程控制、速度控制、自我調整、定位控制等,可從控制方法進行劃分,分為開環控制與閉環控制,前者是指根據預先設定程序發出信號進行設備控制,后者則是基于反饋技術的前提下控制設備。
4.傳感檢測技術。該技術主要作為“感受器官”,通過檢測周圍環境溫濕度、設備各項性能參數等實現自我控制、調節與檢測,技術質量可決定機械自動化程度,兩者互相影響[2]。在現代工程中,對于傳感器獲取信息精度與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且要求其能夠在嚴酷環境內工作,如海水浸泡、高濕、高溫等,已經成為檢驗機電一體化系統的參數之一。
5.系統技術。通過將上述技術融合以實現機電一體化,不是簡單堆砌,需要利用系統技術,在設計之初以全局發展層面出發,通過整體概念應用技術,實現單元間系統互通,聯系密切,利用接口技術實現單元功能的高度匹配。
二、工程施工機械中的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
1.GPS技術應用
在地里信息體系發展下,施工機械中已經廣泛應用GPS技術,對工程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1)長度保護及信息辦理。在施工機械中應用該技術,可采集GPS長途信號將其上傳至服務器,通過網絡通信技術對機械工作加以監控,記錄機械信息。而在GPS定位中,僅能實現短距離定位,精確度不足,我國諸多施工單位已經應用定位技術,卻仍需要加強研究,提高技術精度。
(2)高精度GPS。在應用該技術中,主要是將超聲波、激光與定位技術相聯系,全面控制軟件界面,可在界面中呈現工程機械圖,便于人員操作[3]。該技術具有較高精度,可用于大型施工場所和混合多重機械場所,以提高工作效率。
2.發掘機應用
在工程施工中,可將機電一體化用于發掘機,即液壓先導式發掘機,實現手柄自動化工作,代替以往自動化手柄,特備是電手柄控制信號實現控制其計算,即可核算控制參數,借助傳感器傳輸參數,主動控制挖掘機。并且,還能提高發掘機輔助效果,在機械上安裝傳感器,以了解其運行情況,程序中擬定挖掘機挖掘軌道,操作人員可在施工的平臺上畫出工作情況,可控制挖掘機根據步驟參數,完成預定輔導形狀。雜亂形狀操作也能夠借助該系統,配以激光機能實現精確度提高,進而節省人力資源。對于大型發掘機,則需要選擇較高辨識度液晶顯示屏,屏幕上可根據要求轉換視角,掌握整體挖掘機情況,調查局部運作,界面操作較為簡單,標識簡單易懂。
3.診斷機械故障
在工程項目中,設備性能情況,是否需要替換修補均十分重要,機電一體化可診斷設備故障,用于分析現場機械是否功能下降、故障、零件磨損等,以免擴大損耗,降低修補費用,提高設備出勤率。在機械故障診斷中,包含:剖析液壓傳動體系、發動機油液金屬為例頷聯,分析故障與金屬損耗原因;分析油質確定油替換時間;根據規定時間主動采油;預算變速箱或儲存液正常振動波形,對比設備運行中振動波形,判斷是否存在異常現象;結構件超聲波探傷儀診斷微型核算機與電子設備。
4.保障設備安全
施工設備中需保證其操作安全性,以免損害人員身體健康,可在設備上安裝傳感器等設備,對其狀況進行檢查,如若出現危及設備與人身的嚴重事故,則報警器將會及時報警停機。如,輪式起重機與塔式起重機上安裝微機控制力拒限制器,以免發生斷臂或翻車的情況。施工區域較為狹窄,部分起重機還會安裝動臂轉角與轉臺轉角限位設置,以免操作中磕碰附近,部分起重機安裝臨近高壓電線報警設備,可減少觸電事故。
另外,在設備運行中,也可安裝電子主動記載器,記錄機械工作量、工作時間、潤滑油、燃料及消耗量、機械牽引力與車速、發動機轉矩轉速、變速箱運用各檔情況、車體振動情況、制動器情況等。通過以上數據的記錄分析,以此明確施工、工作及機械情況,制定合理的機械更新、修補與保養周期,核算應用機械成本等。
三、工程施工機械機電一體化發展趨勢
在機電一體化中包含機械、微電子等諸多學科,通過個學科的相互輔助、融合以實現一體化。在未來發展中,主要趨勢如下:
1.智能化。機械智能化控制主要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為達到理想的自動化控制效果,則要求機器能夠模擬人類大腦,以此為智能化指標,自動收集、處理及分析環境、參數等信息,做出對應行為[4]。如機器人具有良好智能化特點,研究中需與數控技術、計算機課程等相結合,通過對上述學科的有效整合,提高機械效率,減少人力資源浪費。
2.迷你化。在科學發展下人們對于微型電路愈發關注,減小了處理芯片體系,工程中多應用迷你芯片,不僅可節省空間,方便攜帶,還能降低能源消耗。通過機械技術與迷你芯片結合,可提高工程操作效率,地下施工中應用迷你芯片,提高精確度,實時掌握工程進度。
3.區域性。在科技發展下,各區域指標也不斷創新健全,自動化機械使得工程更為高效便捷,應用了新的接口設備,匹配配件,促進機械系統的發展。
4.環保化。在科技發展下,人們生活獲得更多便利的同時,也加大了環境污染,在研究機電一體化技術中,不僅需保證工程安全性,還應當提高環保效果,融入環保理念,推動該技術實現可持續發展。
總結:
綜上所述,在經濟發展下,人們對于工程建筑提出了更高要求,可應用機電一體化建筑,通過GPS技術應用、挖掘機應用等方式,保障設備安全,實現故障診斷。研究人員今后也應當向智能化、迷你化、區域化及環保化方向發展,進而提高機電一體化效率。
參考文獻:
[1]邱干綱,沈纓,趙翠,梁浩棟.機電一體化在工程機械中的應用分析[J].建材發展導向,2020,18(08):67-69.
[2]李穌,林艷萍,周慧芳,李寅煒,宋雪霏.基于遠心機構的手術機器人系統設計與精度測量[J].機電一體化,2019,25(06):34-40+47.
[3]馬國,賈華東,盧長煜,陳理想,張貴芝,張立平,楊超.磁粉檢測與滲透檢測在工程機械結構件無損檢測中的應用[J].無損檢測,2019,41(02):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