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金麗
摘要:工程建設的造價審核主要目的是合理確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價,規范造價行為,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實現資源優化合理配置,使投資效益實現最大化。通過對工程造價進行全面、系統的檢查和審核,及時糾正存在的錯誤。在審核工程造價時,最主要是計算的工程量是否正確;取費標準是否合理;材料差價以及定額套用等。有效的工程造價審計對節約國家建設資金、避免損失浪費,揭穿舞弊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針對建設項目的每個階段,明確審計目標,確定審計工作重點,合理運用審計方法開展工程造價審計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企業;造價審計;經濟效益
由于建筑工程流動性大、施工面廣,建筑工程施工企業在造價審計上會面臨很多困難,而造價審計對企業決策、成本核算、資金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加強造價審計工作。同時,采用科學的造價審計方法,也能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推動企業的長遠發展。
1 建筑施工中工程造價審計的重要性
1.1 為企業的決策保駕護航
造價審計的過程中,企業面臨大量信息,如圖紙設計要求、建設單位變更要求、施工方案的制定、材料的采購與分發、大型機械進出場等。如果沒有做好造價審計工作,就容易導致企業做出錯誤判斷,進而影響企業的決策。做好造價審計工作后,可以利用財務數據記錄工程動態,結合企業的運轉情況進行實時數據分析,從而在短時間內就快速做出決策和處理,及時發現企業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有效解決方案。
1.2 提升資金利用效率
企業的發展需要資金運作,建筑工程同樣如此,建筑工程施工企業需要重視建設資金投入使用,加強對資金流動性的控制。因此,需要依托造價審計工作實現以上的種種目標。通過造價審計部門加強對工程進度款、分包企業、人材機的支出審核,密切并實時監控企業的資金流向和金額,同步每一筆資金流動信息,施工企業能及時發現資金使用中的高風險點、異常點,并與已建工程進行經驗比對,提高資金利用效率,提升項目建設效率,促進建設資金高效利用。
1.3 促進項目成本的核算管理科學化
建筑施工企業的造價審計能力提高后,能更好地進行項目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做好建筑工程的材料成本、勞務成本、機械成本控制工作,能在確保建筑工程質量的前提下,提升建筑工程的經濟效益。同時,優化材料、機械設備、人員的使用,強化勞務管理水平,減少因為施工組織不力所導致的用工、用料增加的問題。做好計劃能夠解決一定的偏差,找到利潤所在點,并且減少無效的成本支出,降低管理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有利于實現對建筑工程的系統化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
2 建筑施工中工程造價審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企業對造價審計工作缺少重視
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企業的管理觀念比較傳統,派駐現場的項目經理普遍忙于施工現場協調、施工進度和滿足建設單位要求等,對造價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不高,導致造價審計工作不能夠在企業生產經營中充分發揮作用。企業在建設期間不能及時收集對結算有利的證據資料,“干得好,但干得不巧”,不能有效控制工程的施工成本,也很難有效規避一些財務風險,從而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和長遠發展。
2.2 造價審計人員的水平不足
造價審計工作對造價人員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需要既熟知施工工藝和流程、識別圖紙設計,又能進行量價計算,還能與建設單位聘請的審計人員、政府投資審計人員順暢溝通。但目前建筑施工企業的造價審計工作人員水平參差不齊,普遍缺乏對工程造價的系統學習,不能正確認識和全面深入理解造價審計,進而影響企業效益。同時,造價審計人員沒有將造價審計工作和建筑工程建設的實際情況相聯系,不去施工現場實地查看、測量,不掌握實際施工工藝和方法,單一相信圖紙等施工記錄資料和自身經驗判斷。尤其是大中型項目,往往工期較長,施工人員較多,與其他施工企業交叉作業,可能會出現一些突發性情況或事故,在缺少完備應急方案的情況下,就容易導致企業財務出現赤字,管理工作開展困難。
2.3 造價審計理念落后
建筑施工企業缺少造價審計創新,導致造價審計工作模式較為落后、效率不高,員工的工作方式也比較傳統。一些從業人員缺乏財務相關知識儲備,知識體系不完備,財務知識結構不能滿足實際工作需求。在實際工作中,多數造價審計人員認為造價工作只是對工程量計算和綜合單價的認定,并不把財務工程的成本控制、項目運行成本控制納入工作范圍,因此工作中不能全面反映工程決算情況和企業財務狀況,缺少創新意識,也不能及時發現并向企業報告財務風險點,在落實造價審計工作上的積極性也比較低。
2.4 缺少健全的運行制度
很多建筑施工企業的造價審計工作都比較局限,制度不完善甚至缺少制度,僅僅側重于會計核算,但是并沒有在財務分析、考核、會計管控等工作上發揮作用,存在職能不健全的問題。此外,由于缺少完善的獎勵和監督機制,很多造價審計工作人員工作較被動,在財務管理工作不能主動發現財務風險。還有一些審計人員由于缺少足夠的監督,容易出現違規操作的情況,進而引發廉潔風險,損壞企業利益。
3 建筑施工中工程造價審計工作的思路
3.1 加強對造價審計人員的培養
通過提高審計人員的工作水平,可以讓企業有更強的資金運作能力,推動企業完善自身的造價審計能力。建筑工程企業需要圍繞目前對造價審計人員的需求,構建造價審計人員的培養模式,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比如,可以加強對建筑工程施工的預算定額和清單計價培訓、基建財務知識培訓,開展“傳幫帶”人才培養機制,鼓勵造價人員積極考取工程、財會及法律執業證書,并建立獎勵制度。造價審計人員通過學習能夠擁有更完備的會計知識,提高對法律的掌握程度,加強對建筑工程施工方面的知識培訓,同時也能提高對項目競標工作的掌握程度,提升企業的競標完成效率,提高造價審計人員對建筑工程施工的了解。
3.2 轉變造價管理理念
企業負責人及項目負責人應拋棄原有的造價管理理念,加強對造價工作的重視。造價管理關系成本控制,進而影響企業利潤,因此要高度重視。不能簡單地將造價管理認為是個別造價審計人員的工作,應全面貫徹造價審計思維。在投標階段,應積極組織造價人員對招標文件、圖紙、工程量清單進行仔細研判,找出利潤可能出現的重要部位,采取有競爭力的報價,同時采用不平衡報價法等手段,為結算奠定有利條件;在施工過程中,對各類可能會影響造價的施工情況及時進行簽證,同時總承包單位應加強對分包單位的現場管理,優化施工方案,減少機械進出場次數,統籌安排人員,提醒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及時進行材料核價、施工進度認證等;項目結束后及時整理施工資料,積極進行竣工結算審計對量,依據合同條款,及時收回工程質保金等尾款。只有將造價管理的理念貫穿工程全過程,才能切實有效地控制施工成本,提高企業效益。
4 建筑施工中工程造價審計效果的提升方法
為了實現對建筑工程的系統化管理,以及提高造價審計工作的效率,保證其精確性,建筑工程企業提高內部的信息化建設水平,能夠讓建筑工程內部的管理得到充分優化,提升控制和管理效率。對于建筑工程的競標環節,通過提高信息化建設水平,企業能對工程造價有更精確的分析和判斷,了解施工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并且做好應急預案。此外,也可采用 BIM、廣聯達等可視化信息手段,全過程控制工程造價,保證工程信息可追溯、可隨時調閱。通過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能對企業的財務情況有更清楚的認識,完善企業的資金周轉,提升經濟效益。
結論
當工程數量持續上漲時,市場上工程項目質量就會出現參差不齊的現象。當前建筑工程造價存在建筑工程沒有依照合同執行、現場簽證不符合規定、建筑公司意識理念存在問題、審計人員工作失誤等問題。因此,針對工程造價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工程造價審計工作提出以下改進策略:選用抽查審計模式;制定正確的工程造價審計制約體系;全方位追蹤工程項目施工狀況等。
參考文獻:
[1]蔣逵.建筑施工中工程造價審計的重要性分析[J].四川水泥,2018(2):248
[2]凡洪海 . 淺談建筑施工企業如何強化造價審計提高經濟效益 [J]. 時代經貿,2020(6):6-7.
[3]胡力勇 . 試論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分析與防范 [J]. 經濟研究導刊,2013(18):208-209.
[4]鄭尚惠,何瑞健 .建筑施工企業如何強化造價審計提高經濟效益 [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9(8):96-97.
[5]徐青 . 淺談企業如何強化造價審計提高經濟效益 [J]. 商場現代化,2012(4):81.3):46.
杭州恒正造價工程師事務所 3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