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炯(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汽車運輸處有限公司, 上海 200063)
在市場經濟發展與變革的推動下,企業間的市場競爭已變得異常激烈。在現代企業管理理念模式的影響下,實現企業精細化管理是當前企業普遍認同和注重投入的管理改革風向標。精益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可實現企業管理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精準、高效、科學、可控,促進企業的可持續快速發展。
精益管理是企業運用精益思想、精益管理工具盡可能地消除企業管理過程中人力、財力、空間、時間、過程、行為等資源的浪費,以此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效率的一種管理模式和理念。
長期以來,由于計劃經濟體制及傳統經營管理理念的影響,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往往維持著較為保守的管理特性。在管理過程中,以偏重企業整體統籌管理為主,而忽略了管理過程中各項細節的精細化管控。這也就使得當今諸多企業無論是決策層還是執行層對于精益理念的了解不夠透徹,理解片面。更有甚者,大力推行形式主義,橫幅、標語張貼各大管理場所,口號震天,但管理終不落地,導致精益管理在企業中的應用流于形式。
部分中小規模企業受大型企業(尤其是大型外資企業)管理經驗和方法論的影響,積極引入所謂“先進”的管理模式和工具。雖然精益管理也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逐漸引入到國內企業管理實踐中來的,但是由于部分企業對于精益管理的認知不全面,致使其在推行精益管理過程中存在著制度缺陷、管理缺陷,或產生斷層,如企業缺乏必要的精益管理運維機制來確保精益體系的高效運作。運維機制應涵蓋:前期方案部署、重點理念(工具)論述、實戰研究分析、項目進展匯報、項目成效考評等各項環節,并輔以 PDCA(計劃Plan、執行 Do、檢查 Check 和 處理 Act) 管理工具循環落實。該機制的缺失足以導致諸多企業在推行精益管理過程中雷聲大、雨點小,虎頭蛇尾,或舉措不到位、不完善、不落地,或無相應成效評定等窘境,極大打擊精益推行者的積極性,精益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人力資源、行政管理與財務管理工作是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核心命脈。大部分企業在推行精益管理過程中,精益思想在其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顯露端倪,特別是傳統的大型企業,由于其根深蒂固的管理形式及特點,使得企業在實現人力資源管理、行政管理和財務管理的精益化等方面仍有待增強,甚至很多企業非常排斥實現精益理念,從長遠來看并不利于企業的良性發展。
全面提升企業自上而下對精益管理的重要性認知,全面深入了解實現企業管理精益化對企業未來發展的深遠影響,切實提升企業經營管理軟實力。企業應充分結合當前身處經濟市場的實際情況和相關法律政策,在現有經營管理體系框架下,將精益管理理念、工具、行為植入企業管理的各項環節及流程。如從公司的規章制度、管理規定、操作手冊、流程表單著手,不斷研究并優化工作流程,打破冗余操作,從精益化的管理角度考量舉措和方法的落地性與實踐的有效性,規范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的行為準則,從而實現企業各項管理的精益化、精細化,提升運營管理的效率、效果及效益。
一方面,企業通過建立精益運維管理機構,統一安排各層級經營者、管理者、員工研習和認知精益管理內涵及應用融合的重要性,客觀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精益管理方法論。另一方面,通過建立企業精益管理運維機構,也從組織架構層面保障了企業推行精益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及落地性。通過計劃、執行、優化、考核、監督、總結等舉措,將企業精益管理的各項舉措落到實處,確保精益管理在企業管理中應用的根本積極作用。
優化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手段,加大行政、財務管理工作力度。實現企業人力資源及行政管理的精益化,需做到以下3 個方面。
(1)要注重和逐漸實現精益管理理念方法與人力資源管理的融合與實踐創新,合理協調企業人、財、物等各項資源,建立人力資源信息化管理平臺,通過運用“大數據”來實現信息的整合與共享,從而降低用工成本,實現“位得其人、人盡其才、適才適所”。
(2)要將精益管理的核心理念—“精簡、效益”充分融入企業行政管理工作中,根據企業各部門工作職責,精準落實制度精益、流程精簡、表單精制,操作精細。實現經營管理效率的最優化和最大化。
(3)要結合企業實際經營情況,嚴格管控運營成本,深度分析人力成本、管理成本、生產成本等組成與結構。深挖存在的“因過程中的浪費導致的效率低下或利潤下降”等現狀,及時提出可行性舉措并落實。分解、分步、分部落實精益人事、精益行政、精益財務,旨在減少浪費,提高效益,助推企業經營管理再上臺階。
精益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深入應用對于企業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實現企業精細化管理,凝聚企業市場核心競爭力等有著積極、顯著的作用。面對當前企業在精益管理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現狀,企業應正視精益管理的重要性,轉變針對精益理念、行為范式、工具的理解與認知。建立企業精益管理的常態化運維機制,并將精益管理以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為抓手,落實到人力資源、行政、財務管理等各項管理領域中,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