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飛揚
2021年最后一個月,大盤權重股指數第五浪啟動了。12月1日開始,滬深300指數向上運行兩周,并在12月13日早盤高開高走。不過,緊接著出現了一波較為凌厲的下跌。
巧合的是,根據有關規則,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等指數在12月10日對樣本股進行調整。對滬深300來說,主要變化是有多只創業板大市值龍頭股取代了部分傳統行業股票,電氣設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行業占比提升較大,一共有28只新成份股。
按理說,以上調整意味著滬深300指數能更好反映大盤成長股動態,長期配置價值應該更高,但是,短線走勢并不盡人意。本周一,該指數在寧德時代等幾個新納入個股的帶動下回調,而貴州茅臺等消費類權重股卻小幅收漲。
樣本股調整對指數究竟有多大影響,很難給出定論,只是創成長ETF近三年的最大漲幅接近200%,不少個股價格處于較高位置,相對來說藍籌股估值較低些。
其實,從技術分析的角度看,上旬的反彈似乎有跡可循。仔細觀察可以發現,行情起始于底背離,結束于頂背離。(見圖一)
從滬深300指數的浪形分析,也許是由于第四浪的最后一段調整浪有所欠缺,因而在五浪的第一個上升浪段給予了相應補償,出現補跌走勢,畢竟多空雙方總是互相制衡的。目前看來,五-1-1浪的5波上升浪形完整,隨后的三折浪調整也十分清晰,五-1-2浪或已結束。

圖一:滬深300指數30分鐘K線技術分析

圖二:上證50指數日K線形態分析
上證50指數這次調整了5只成份股,整體風格略有變化。本月中旬回調后,向上發散的均線系統被打亂,需要震蕩幾天,重新梳理一下。(見圖二)
如圖二所示,上證50指數大致在兩條直線構成的通道中運行,上有壓力,下有支撐。
預見不如看見,猜對不如應對,對策比預測更重要。針對以上這種震蕩行情,很適合使用期權等金融衍生工具。例如,在上證50指數的通道上軌附近,可以通過買入50ETF認期權來為下跌加保險,防范資產減值的效果就比較好。
最近有一個好消息,上海證券交易所為了滿足多樣化風險管理需求,將推出覆蓋寬基ETF、行業和主題ETF等的期權產品,甚至包括個股期權,以后會有更多的有效對沖手段。
今年的A股市場中,量化交易是一大亮點,特別是指數增強型基金。其中,有許多產品對標的是中證500指數。(見圖三)
中證500指數反映著中盤股的狀況,最近一年明顯處于上升趨勢中,在主要時段呈現出規整的機械式走勢,具有典型的中低頻量化操作特征。
大盤指數好比是樂團的指揮棒,板塊各自表演,但不會離開一個總譜。上證指數仍是多數投資者的參考。(見圖四)
由圖四可見,上證指數處在一個超大型收斂三角形之中。今年已經有3次在沖上3700點之后回落。應該有理由相信,大盤再上一個臺階只是時間問題,并且不會太遙遠,不妨密切關注。
時至年末,展望2022年的A股市場,從資金及估值等角度綜合考量,權益類投資在個人和機構資產配置中的比例有望提高,大盤指數可能會以震蕩上行為主基調,行業板塊之間分化嚴重的現象或將減弱,形成不同以往的慢牛格局。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切投資問題都是認知問題。新的一年值得期待,但研究市場運行規律和投資行為,建立健全交易系統無疑是首要的。常言道:復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重復做。在操作上,仍須沉著冷靜,多做功課,努力把握自己能力圈范圍內的機會。

圖三:中證500指數日K線2021年走勢

圖四:上證指數月K線形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