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丹丹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鏡子宮切除的臨床體會。方法:本文共選取2016年7月份至2017年7月份來院接受腹腔鏡子宮切除手術治療的患者136例,按照隨機分組方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68例,對照組采用經腹全子宮切除術,觀察組采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結果: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臨床指標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手術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在子宮切除手術中應用具有可行性。
關鍵詞:腹腔鏡;子宮切除;創傷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4-01
子宮切除作為婦科臨床中的常見手術,該項手術具有創傷大、術后并發癥多、時間長等缺點,研究出一種創傷小、安全性高的手術方法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關注。隨著醫療行業的快速發展,腹腔鏡手術誕生,作為子宮切除中的一種微創手術,具有創傷面小、病情恢復快及手術出血量少等特點,符合現階段子宮切除手術要求,在臨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1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共選取2016年7月份至2017年7月份來院接受腹腔鏡子宮切除手術治療的患者136例,患者年齡為41~62歲,平均年齡為(55.6±3.2)歲。包括子宮肌瘤74例,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10例,子宮腺肌癥35例,子宮內膜重度不典型增生8例,合并一側或雙側卵巢囊腫9例。按照隨機分組方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68例。兩組患者在年齡及病癥類型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經腹全子宮切除術。觀察組采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具體手術方法包括:
(1)心理指導:要求醫護人員嚴格遵循心理學方法要求,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強化患者對自身疾病的了解能力。大多數患者由于對腹腔鏡手術治療方法了解不清,對該項手術的治療有效性持懷疑態度,要求醫護人員要向患者及其家屬耐心講解該項手術的優越性及有效性,講述成功的手術案例,消除患者存在的疑慮,以便配合醫護人員更好的開展手術治療工作,提升手術治療效果。
(2)術前準備工作:對患者進行胸片、心電圖、凝血功能、肝腎功能及血壓等常規檢查,了解患者的禁忌癥,手術時間應選擇在患者月經后一天。對患者手術位置處的皮膚及陰道做好清潔工作,要求患者在術前要禁食12h,在術前10-12h進行灌腸。取膀胱截石位,留置導尿管等工作,對患者行氣管內插管全麻,將患者臀部抬高超過床的5-10cm,有利于舉宮,將患者膝蓋處放低,為腹腔鏡手術的更好開展提供條件[1]。
(3)血糖控制方法:血糖控制主要是針對合并糖尿病患者,結合患者病情的實際情況,選擇口服降糖藥物、控制飲食、注射胰島素等方法來控制患者血糖,將患者血糖范圍控制在7.0~8.3mmol/L,在患者無酮癥或無酸中毒情況下便可開展手術治療。
(4)手術步驟:腹腔鏡在患者臍上或臍部3cm處做穿刺放入,將氣腹壓力控制在15mmHg,在患者的左下腹上做2-4穿刺孔,切除患者的雙側附件及骨盆漏斗韌帶。如若患者的子宮過大,為患者注射垂體后葉素6u,剔除掉子宮肌,經陰道將舉宮杯用力向上推,以顯示陰道穹窿,保持陰道的張力,用吸引器鈍性分離膀胱宮頸間隙,剪開子宮旁的韌帶后葉,將疏松的組織切開,使子宮管能夠充分的顯露出來,經陰道將舉宮杯取出,用紗布填充陰道,用生理鹽水沖洗腹腔,用雙極鉗電做好縫合及止血工作。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臨床指標;觀察兩組患者血管損傷、輸卵管損傷、腸管損傷、膀胱、切口疝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研究得出數據通過SPSS18.0軟件統計處理,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以數(n)或率(%)表示計數資料,以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相關臨床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臨床指標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3 討論
腹腔鏡手術作為一種新型的子宮切除治療方法,現階段在各大醫院的婦科手術中被廣泛應用,臨床治療效果顯著。腹腔鏡手術的應用,解決了傳統經陰道子宮切除術中,由于患者子宮超大、子宮內膜異位、盆腔粘連及子宮活動受限所引發的操作范圍小及視野小導致手術無法順利進行的情況,擴大了陰式手術的適應證、減少了患者的手術損傷、提升了經陰道手術困難的病變器官治療效果,手術效果大大提升[2]。
表1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等指標均低于對照組,說明腹腔鏡子宮切除手術,有助于縮短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降低術中出血量。表2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6.18%,對照組為41.18%,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說明腹腔鏡手術有助于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
綜上所述,在子宮切除術中應用腹腔鏡,有助于優化手術臨床指標,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應在臨床上大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張旭垠,丁景新,張夢蕾,華克勤. 經陰道自然腔道內鏡手術輔助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的臨床研究[J/OL]. 現代婦產科進展,2017,(10):1-3.
[2]李夢熊,鄧柳枝,成娟,李田. 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與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后對盆底功能的影響[J]. 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電子版),2014,8(05):326-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