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摘要:目的:探究觀察微創技術在創傷骨科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120例創傷骨科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各60例。其中60例設為對照組,給予傳統手術治療;其中60例設為觀察組,給予微創技術治療;獲取患者的手術效果、術后并發癥以及治療滿意度,并采用統計學方法比較分析。結果:觀察組手術有效率大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率小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滿意度大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創傷骨科臨床治療中應用微創技術,可提升手術治療效果,改善預后情況。
關鍵詞:創傷骨科;傳統手術;微創技術;手術有效率;術后并發癥率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4-01
有調查數據[1]指出,近年來我國創傷骨科發病率日益升高,這與交通行業、建筑行業高速發展存在直接關系。本文以120例創傷骨科患者為臨床研究對象,以傳統手術為對照,探究微創技術的應用效果,研究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選取120例創傷骨科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每組各有患者60例。對照組,男性及女性例數比是37:23,年齡最小-最大是21-76歲(48.70±15.32)歲,膝關節損傷、髖關節損傷以及肩關節損傷例數比是28:21:11。觀察組,男性及女性例數比是35:25,年齡最小-最大是22-76歲(48.89±15.34)歲,膝關節損傷、髖關節損傷以及肩關節損傷例數比是26:22:12。上述患者相關資料對比,P>0.05,可展開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手術,術前輔助患者完善影像學檢查,明確患者的骨科創傷實際情況。
觀察組采用微創技術治療,(1)膝關節損傷,仰臥位,連續硬膜外麻醉,在患者患側髕韌帶兩側關節間隙制作一道長度在7-10mm的手術切口,插入套管、關節鏡頭,應用探針明確膝關節實際損傷部位與損傷程度,適當調節手術方案。若存在半月板損傷,則實施切除與修補處理;若存在韌帶損傷,則進行創傷位置清除與損傷修復處理。(2)髖關節損傷,仰臥位,全身麻醉,術中聯合應用牽引裝置。結合患者的術前檢查結果,常規制定入路方式,術中結合實際需求創建輔助入路,經切口置入關節鏡頭,仔細評估患者的髖關節實際病變情況,實施相應的微創手術方案。如不穩定盂唇撕裂應用縫合鉚釘修復,髖關節軟骨損傷4級實施軟骨清理成形術治療等。(3)肩關節損傷,全身麻醉,沙灘椅位,在患側肩關節前后部位創建手術通道,經通道置入相應的肩關節鏡,觀察患者的肱二頭肌、肩袖組織以及關節軟骨等受損程度,探尋到肩峰間隙,在肩峰間隙中清理滑囊并進行損傷肩袖修補,擴大患者的肩峰下間隙,松解肩袖粘連,將肩袖縫合固定到患者的肩袖上點。還需評估患者的肩袖撕裂程度,結合撕裂程度進行縫合、復位固定。如有必要可聯合應用雙排鉚釘加強縫合固定或是電凝止血后分層縫合。
1.3觀察指標
(1)兩組手術效果,療效評定標準如下,顯效:患者的關節損傷部位修復良好,無疼痛、腫脹以及活動受限等不適癥狀。有效:患者的關節損傷部位修復尚可,有輕微疼痛、腫脹以及活動受限等不適癥狀。無效:患者的關節損傷部位修復不佳,有疼痛、腫脹以及活動受限等不適癥狀。手術有效率=(顯效與有效例數)÷總病例數×100%。(2)兩組術后并發癥。(3)兩組治療滿意度,采用調查問卷獲取。
1.4統計學方法
收集整理本組實驗數據,在統計學軟件SPSS 20.0數據包中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手術有效率、術后并發癥、治療滿意度)應用n(%)表示,組間差異通過X2檢驗,在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手術效果評估比較
觀察組有效率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評估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評估比較
觀察組滿意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微創醫學近年來處于高速發展狀態,技術不斷更新進步。既往研究觀點[1]指出,傳統手術創傷較大,但手術效果有保障,微創技術難以獲得傳統手術的效果。但隨著微創技術的進步,各種微創儀器的應用,現今研究觀點[2]指出,微創技術的手術效果與傳統手術無明顯差異,且微創技術的近期效果更理想。創傷骨科患者對手術效果有較高要求,不僅要求骨折部位復位、損傷部位恢復正常,而且希望骨折部位功能恢復正常,在上述要求基礎上希望手術切口美觀,術后康復速度快,術后并發癥少。而微創技術可滿足患者的這些需求,獲得良好的近期及遠期治療效果,改善預后情況。微創技術多借助關節鏡進行手術,在關節鏡下探查患者的病變部位,可提升手術操作精確性,減輕對正常組織造成的損傷,可更清楚創傷內部情況,減少手術操作失誤現象。再者,微創技術重視患者的骨骼生物學特征,固定復位效果更好,可進一步減輕生物解剖結構損傷,保護患處軟組織,對患處的整體干擾比較小,機體應激水平更輕微,術后康復速度明顯更快,不適癥狀明顯更少。
由上可知,創傷骨科患者采用微創技術治療,可提升手術效果與治療滿意度,可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張防,楊凱,韓修福,等.創傷骨科患者臨床治療中采用微創技術進行治療的效果及應用價值分析[J].世界復合醫學,2021,7(7):27-30.
[2]邱維勝,徐雷軍,吳為俊,等.微創技術在創傷骨科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及對患者滿意度的影響效果觀察[J].中華養生保健,2021,39(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