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4-01
小兒癲癇是小兒神經系統的常見疾病之一,該疾病是由許多種原因而造成的,主要表現是突然出現抽搐、失去意識等,并且會反復發作。小兒癲癇的危害非常多,每發作一次就會對患兒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傷害,若長期發作很容易使患兒沒有辦法正常生活,家長一定要多加重視。小兒癲癇的康復過程也十分漫長,家長一定要做好日常護理工作,積極進行調理與控制,最大程度降低發病幾率。
1 小兒癲癇的病因有哪些?
(1) 遺傳因素會造成癲癇發作,而遺傳方式比較復雜,其中包括染色體出現異常、單基因遺傳等。
(2) 一些先天性的腦損傷,或者是后天造成的腦部受損,都可能會引發小兒癲癇,比如腦部外傷等。
(3) 大腦發育出現異常、先天性的腦積水等一些腦發育障礙疾病也是引發小兒癲癇的重要病因。
(4) 腦血管疾病,比如腦血栓、血管炎等。
(5) 由于各種微生物造成的顱內感染,比如寄生蟲、病菌等。
(6) 大腦內部出現腫瘤、結核瘤等占位病變。
(7) 各類遺傳的變性疾病等,很容易波及腦神經元,從而引發癲癇。
(8) 中毒或者身體代謝不正常。
2 小兒癲癇有哪些癥狀?
2.1 局灶性發作
小兒癲癇發作最開始是由于大腦一側某個部位的神經元過度放電,還會蔓延至另一側半球,當癲癇發作時,可能是表現在身體的一側,也可能是表現在身體兩側。單純局灶性發作分為運動性和感覺性,運動性發作通常表現為身體某一側部位發生抽動的情況,比如口角、肢體等部位。還可能是旋轉性發作,眼睛向某一側斜看,頭部也開始朝向同側轉動。感覺性發作通常表現為身體的某一側出現麻木感或者刺痛感,還可能表現為感覺異常,比如味覺、嗅覺不正常等。復雜局灶性發作通常會伴隨有意識障礙等情況,或者出現反復的動作,比如反復拍手、反復舔嘴唇等。
2.2 全面性發作
全面性發作在最開始就會出現大腦兩側半球同時放電的情況,發作的時候還會出現意識失常。失神發作時會出現暫時的意識喪失,并且發作十分頻繁,比如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突然開始發病,發病期間沒有意識,發作時間通常不超過30秒,在發作恢復之后還可以接著原來的活動,但是對發作過程沒有記憶。強直陣攣性發作時會出現失去意識、肌肉收縮等情況,比如患兒突然尖叫跌倒、呼吸暫停、身體出現強直的情況,癥狀持續十秒左右開始出現陣攣,并且在陣攣停止后小兒可能會有尿失禁的情況。失張力發作通常表現為身體肌肉的張力下降、患兒的頭部和四肢有下垂現象,并突然跌倒。
2.3 伴隨癥狀
小兒癲癇通常會伴隨其他神經行為癥狀,比如認知障礙,主要表現為大腦在高級加工的過中發生異常情況,有失語或者記憶出現障礙的癥狀。小兒癲癇還會伴隨精神類疾病,或者社交障礙,沒有辦法融入到社會當中。
3 小兒癲癇的護理方法有哪些?
3.1 合理控制飲食
癲癇病患兒在飲食上面一定要注意,少吃過咸過辣或者有刺激性的食物,比如燒烤、麻辣燙、漢堡、腌制食品等,這種食物即使是健康的成年人吃多了也會對身體產生危害,如果癲癇患兒食用過多的刺激性食物,則會提高疾病的復發率。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嚴格控制患兒的飲食,并以身作則,盡量讓患兒多一些有營養的食物,保持飲食規律。
3.2 避免劇烈運動
由于小孩子天生好動、喜歡跑著玩,而癲癇患兒是不適宜做劇烈的運動,因此,家長要和學校老師溝通好,盡量不要參加學校的體育活動。同時,在家的時候家長也要看管好患兒,可以選擇散步、慢跑這樣的運動方式提高患兒的身體抵抗力。
3.3 控制好患兒的情緒
小孩子很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也不懂如何合理控制,對于癲癇患兒來說,控制好情緒是非常重要的。平時,家長要以身作則,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避免出現情緒波動大而影響孩子。同時,隨著患兒年齡的增長,他們可能會出現憂患意識,如果情況嚴重的話,家長可以定期帶孩子看一看心理醫生。
3.4 保持良好的作息
對于癲癇患兒來說,一定要多注意休息、不要熬夜。由于學生的課外作業比較多,作業壓力較大,家長盡量少給孩子安排過多的補習班,并且每天晚上要陪孩子共同完成作業,按時睡覺,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3.5 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發燒感冒對于癲癇患兒非常不友好,如果體溫出現異常的情況,很可能導致患兒出現抽搐等癥狀。因此,家長一定要注意給患兒保暖、根據天氣情況適當增減衣物,避免發生感冒。
3.6 定期檢查身體
小兒癲癇是需要長期服藥治療的,即使病情沒有發作,也要持續用藥2至5年,或者更久。長期服藥會出現一些副作用,因此,在用藥期間,家長一定要多注意藥物有哪些不良反應,并且定期帶孩子到醫院檢查身體,如果出現異常的情況要及時診治。
小兒癲癇的發病率呈上升的趨勢,并且對兒童的身體健康有嚴重的影響,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和生活習慣能夠有效地預防小兒癲癇。同時,產前檢查也是預防該疾病的有效措施,防止遺傳的情況出現,從而危害孩子的健康。如果孩子患了癲癇,家長一定要及時治療,并做好日常的護理工作,為患兒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幫助孩子盡快恢復健康。